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新余日报
支持研发创新 紧扣融资需求 实施梯度培育 打造服务品牌
我市大力培育壮大专精特新企业群体
本报讯 通讯员习祎峰 钱金林报道:近年来,我市将培育壮大专精特新企业群体作为做优做强制造业的重要抓手,通过政策扶持、精准服务、示范引领、梯度培育多维度发力,推动工业企业加速向专精特新发展。今年,全市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1家,创历年最好成绩。专精特新企业的加速发展,为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1—10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列全省第五;实现营业收入1406.35亿元,利润47.3亿元;全市工业税收完成69.46亿元,占税收收入比重达40.4%。 支持研发创新,激发企业创新内生动力。聚焦解决企业研发创新方面存在的短板问题,我市全力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中设立专精特新企业专项扶持资金,对新认定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给予一次性资金补助。不断提高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和研发人员占企业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支持企业申报各级重点研发计划,全面落实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积极为专精特新企业争政策、争资金、争项目。全市13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拥有与主导产品有关的Ⅰ类知识产权数量共415项,其中属于Ⅰ类高价值知识产权193项,拥有与主导产品有关的Ⅱ类知识产权3096项。全市137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022年度营业收入370.395亿元,同比增长64.41%;企业研发费用14.36亿元,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达3.88%,同比增长49.9%。 紧扣融资需求,为专精特新企业注入“金融活水”。聚焦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我市积极实施“活水润余”专项行动,加强政银企合作,健全专精特新白名单发布、共享、对接机制,提供精准、优惠的融资支持,为专精特新企业定制专项信贷产品。今年以来,通过“工信通”“财园信贷通”“科贷通”和“科技创新再贷款”等形式,共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信贷资金3.37亿元,同比增长13.65%。其中,“工信通”累计为30多户专精特新企业提供2.9亿元信贷资金,居全省前列。联合国家工信部中小企业促进发展中心举办“赋能专精特新、助力企业发展”中小企业成长专题活动,探索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发展之路,帮助专精特新企业解决融资等问题。 实施梯度培育,持续壮大专精特新企业群体。聚焦解决培育方式相对单一的问题,我市积极创新培育方式,率先在全省出台《加快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行动计划》,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工程,建立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库,采取“政府搭台、中介主导、企业唱戏”的方式,市、县区联动,对入库培育企业实施“一企一策”“点对点”精准辅导、精细服务,积极协调解决专精特新企业在人才引进、企业用工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困难问题,指导帮助企业在研发创新、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查漏补缺,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梯度升级,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市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省级专业化“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7家。 打造服务品牌,推动企业发展环境持续向好。聚焦解决企业发展的急难愁盼问题,我市不断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打造了“贴新办”“渝快办”“容宜办”等深入人心的政务服务品牌,企业发展环境持续向好。2021年、2022年,全市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第三方评估分别位居全省第3、4位。大力实施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围绕钢铁、锂电新能源、光电信息和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全市打造了21个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了具有新余特色、低成本、便利化的产业集群公共服务体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2 1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