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10月12日,当汉剧《贵妃醉酒》的唱腔掠过谭鑫培戏楼的飞檐,当谭派第七代传人谭正岩的《传承定军山》赢得满堂掌声——这场备受瞩目的“长江文化艺术季·长江戏剧电影推介之夜”在武汉江夏谭鑫培戏楼正式开幕。这场早已超越普通艺术活动的盛会,既是中国戏影文化“溯源”与“新生”的交汇点,更是江夏以本土文化根脉承载时代使命的生动答卷。
回溯1905年,江夏人谭鑫培以京剧《定军山》开启中国电影史,让“戏”与“影”的基因在这片土地深度交融。如今再看这场推介会,《罗帕记》的楚韵悠扬里藏着湖北戏曲的烟火气,《向警予》的红色叙事中映着长江流域的革命记忆,《谯国夫人》的家国情怀则与江夏历来的文化担当遥相呼应。这些作品涵盖京剧、昆曲、粤剧、楚剧等剧种,既守着传统戏曲“唱念做打”的魂,又借电影镜头的推拉摇移、光影的明暗交织,让《永不消逝的电波》里革命者的眼神更显坚毅,让《白蛇传・情》中断桥相会的浪漫更具沉浸感。这种“戏魂影形”的融合,不是简单的形式叠加,而是让古老艺术挣脱舞台边界,吸引着江夏的年轻人走进影院,在光影里读懂祖辈传下的文化密码。
为何这场盛会偏偏选择江夏?答案藏在谭鑫培公园流光溢彩的夜景里,藏在戏楼外早早聚集的市民眼中。活动尚未开场,谭鑫培戏楼外已是人头攒动,江夏市民举着手机记录嘉宾身影,孩童跟着广播里的戏曲旋律轻轻哼唱,这份自发的热情,源于江夏对本土文化的珍视。多年来,江夏没有让谭鑫培的名字只停留在历史资料里,谭鑫培公园成了市民晨练时听戏的好去处,谭鑫培戏楼常办惠民演出,就连社区文化站里,都能看到老人教孩子唱京剧的温馨场景。
当斯琴高娃等艺术家分享与湖北、与江夏、与京剧及戏曲的的渊源,当“湖北戏剧电影创作研究中心”揭牌成立,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活动的举办,更是地方对文化责任的主动担当——从创作、研究到人才培养,湖北正系统性构筑戏剧电影发展新高地。或许不久后,我们就能看到以江夏故事为蓝本的戏剧电影,让更多人透过光影认识这片土地的文化厚度。更令人欣喜的是,这场艺术盛宴并未止步于“推介”,而是以持续至10月18日的展映活动,让戏剧电影真正走进大众生活。13部精选影片在定点影院与公益放映点集中放映,意味着无论是资深戏迷,还是对传统艺术陌生的年轻群体,都能有机会近距离感受戏影交融的独特魅力。这种“接地气”的传播方式,打破了传统戏曲与普通观众之间的壁垒,让长江文化的韵味不再局限于舞台之上,而是流淌进更多人的心中,成为滋养精神、凝聚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如今,谭鑫培戏楼的灯光已暗,但江夏与戏剧电影的故事才刚刚开篇。从谭鑫培在北平拍摄《定军山》,到今天戏影盛宴在家乡落幕,江夏用百年时间,完成了一场文化的“双向奔赴”。未来,当更多人因戏剧电影记住江夏,当更多江夏人带着文化自信走向远方时,我们会发现,这片土地真正的魅力,从来不是山水风景的惊艳,而是能让历史与当下对话、让传统与现代共生,让每一段文脉都能在新时代续写属于自己的新篇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倪冲(“青苹果乐园”团队)
责编:杨虹磊【责任编辑:伍佳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0-13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