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公元228年诸葛亮率军第一次北伐,魏延提出子午谷之计。
据《魏略》记载:魏延建议由其率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进军至长安。镇守长安的魏国安西将军夏侯楙怯而无谋,“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唾手可得。魏国聚集军队“尚二十许日”,诸葛亮大军可趁机“从斜谷来,必足以达”。最终诸葛亮选择了“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
而《三国志·魏延传》记载:“
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
这两个版本的子午谷奇谋前面相同,后面却不一样,《魏略》中是夺取长安,《三国志》中却是会师潼关。究竟哪个才是真实的呢?
先看看这两本书哪本真实性较高,《魏略》是司马家族夺取政权后以魏国为主编撰的,里面有不少对蜀、吴的贬意,而《三国志》作者
陈寿是有“良史”之称的,他写史选材相当严谨,非真实可靠者,决然不予采用,因而在史料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上,肯定会超过司马迁和后来的裴松之。因此可以肯定《三国志》的真实性要远远大于《魏略》。
那么“夺取长安”和“会师潼关”哪个更容易成功,对蜀国更有利?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10万大军,这也是蜀国的全部兵力,魏延是当时蜀国资质较深的大将,对于蜀国的实力还是比较清楚的。如果以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设想夺取长安,就算魏国没有任何防备,魏延攻下长安,1万人咋么守,如果魏国援军前往支援魏延又如何抵御?这是个问题,我们都知道魏国机动部队以骑兵为主,而蜀国大多是步兵,骑兵的速度要比步兵快,魏国援军赶在诸葛亮之前到达长安,那魏延这1万军队只有挨打的份,就算诸葛亮军队及时赶到长安,长安地处关中平原有利于骑军,诸葛亮步兵毫无胜算,有可能会全军覆没。蜀国一共就这点家底,打完就没了,以诸葛亮的聪明咋么可能干这种事呢?
那魏延出子午谷与诸葛亮会师潼关呢?潼关与武关将关中与中原隔开,而且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出子午谷就直达长安,如果魏延不攻长安,从背后攻打潼关、武关,可以出奇不易,而且当时魏国没有军队驻守,魏延应该能攻下潼关、武关,诸葛亮大军出斜谷消灭关中残余势力,然后与魏延共守潼关、武关,只有如此才能取的胜利。但这还需要一个大前提,即魏国的反应慢及进军速度慢于蜀军,只有这样诸葛亮才能完成潼关、武关的部属,抵御魏国援军,事实证明绝对不可能。从司马懿灭孟达就可以看出魏国的反应是何等的快,当时孟达还没有来得及造反便被灭了。
一旦潼关失守,魏国肯定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回潼关,因为潼关离洛阳咫尺之遥,诸葛亮的10万大军一面要稳定关中,一面要与魏国主力部队进行决战,最重要的便是粮草问题,如果取之于关中会引起关中内乱,如果从蜀国运粮由于道路难行势必无法准时运达,后果难以想象。诸葛亮作为一个政治家首先想的是政治问题,然后才是军事问题,诸葛亮不采取亦在清理之中。
那么诸葛亮北伐的目的是什么呢?那就是占领凉州、蚕食雍州以达到稳定后方,与魏国有一个战略缓冲区,利用雍、凉之便训练骑兵以平衡魏国军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8 21: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