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管好孩子的“小钱包”(“融”观中国)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4-07-22 07:37: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管好孩子的“小钱包”(“融”观中国)

——“透视‘防沉迷’”系列报道(中)

本报记者 卢泽华

管好孩子的“小钱包”(“融”观中国)

在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繁阳镇一所小学,当地民警给小学生普及网络安全知识。

肖本祥摄(人民视觉)

管好孩子的“小钱包”(“融”观中国)

在江苏省海安市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民警给小学生上网络安全科普课。

翟慧勇摄(新华社发)

管好孩子的“小钱包”(“融”观中国)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螺洋小学的学生绘制网络安全宣传手抄报。

蒋友青摄(人民视觉)

管好孩子的“小钱包”(“融”观中国)

在湖南省江永县实验小学,该县农商银行工作人员为小学生宣讲网络金融知识。

潘百旺摄(人民视觉)

管好孩子的“小钱包”(“融”观中国)

江西省宜春市公安局袁州分局凤凰派出所民警在黄颇小学向学生讲解防范网络诈骗等知识。

周 亮摄(人民视觉)

你身边是否有这样花钱大手大脚的孩子?花几千元买游戏装备、给主播大额打赏、热衷于在各大平台充值买会员……一些家长叫苦:“孩子沉迷网络,让我们花钱又操心。”

未成年人网上过度消费,往往同网络沉迷有关。因为沉迷,孩子被掏空“钱包”甚至诱发犯罪。未成年人网络消费应当如何规范?怎样培养未成年人的理性消费意识?

沉迷网络大额消费

家住河北沧州的宋翔每年春节都会给儿子存一笔压岁钱。不久前,他听说将存款转成定期能享受更高利息,便去银行办理。可当柜员提醒宋翔核实一下余额时,他惊讶得说不出话来——账户只剩18元。查询消费记录,这笔钱被用作游戏充值了。

面对宋翔盘问,上初中的儿子坦承,班里好几个同学都在玩一款游戏。打通关,必须买装备。虽然压岁钱账户身份信息是宋翔的,但孩子知道支付密码,单是今年上半年就花掉12000多元。宋翔打开这款游戏,扑面一股浓浓武侠风,玩家在擂台上比武,胜者晋级、败者淘汰,“装备”越多,胜算越大。

网络游戏已成为未成年人最普遍的娱乐活动之一。在北京市委网信办、团市委指导下,腾讯“企鹅有调”发布的《青少年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2024)》显示,青少年上网活动中学习占比最高,为47.8%,玩游戏则居第二位,占比35.7%。记者在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投诉”中搜索“未成年人充值”,显示出44000多条投诉记录。其中绝大多数与网游有关,涉及金额从几百元到数万元不等。

除了网络游戏,直播打赏问题也不容小觑。辽宁大连一名初中生向主播打赏“跑车”“飞机”“嘉年华”等礼品,不到一周时间,从父亲工资卡中划走18万余元;四川宜宾一名未成年人用绑定家长银行卡的账号打赏多名主播,充值112次,花费3万余元……

随着未成年人因沉迷网络进行巨额消费的案例不断增多,申诉未成年人网络消费退款的诉讼案件近年频发。据了解,2021年6月至2024年5月,北京互联网法院共受理涉未成年人民事案件597件,其中,网络服务合同纠纷案件407件,未成年人网络充值消费引发的纠纷屡见不鲜。

北京互联网法院副院长赵瑞罡介绍,这些案件中,未成年人8岁以下的占比11%,8至16岁占比77.3%,16岁以上占比11.7%,最小的当事人仅为4岁;游戏充值类案件最高标的额为64万余元,充值打赏类纠纷的平均标的额超过8万元,最高标的额竟达310万元。

“部分低幼类游戏暗藏高消费项目,并采用满赠、盲盒等模式诱导高额充值。同时,有的网络平台将打赏与社交进行绑定,诱导用户大额消费,向未成年人传递不良交友观念。”赵瑞罡说。

商家违规逐利是要因

为什么孩子容易沉迷网络,不惜高价为此买单?

专家表示,相较于线下消费,网络消费具有交易环境虚拟化、交易空间跨地域等特点。由于对金钱缺乏具体概念,在部分未成年人眼里,网络账户只是一串数字,因而容易出现过度消费问题。

记者采访中发现,不少未成年人以为游戏币、打赏币不是钱,加之自控能力弱,在诱导面前会不计后果地消费。比如,陕西西安的杨女士发现女儿为一款游戏充值了600元,面对她的批评,女儿竟辩解网上花的钱不是“真钱”。

有些商家正是利用未成年人这种心理,不惜违反法律法规或以打擦边球的方式,诱导沉迷,牟取暴利。

近日,北京互联网法院披露了一起案件。该案中,不满10岁的原告在30多天时间里通过母亲账户充值10多万元,用于购买游戏中的道具、皮肤等。法官认为,游戏平台虽接入了未成年人网络游戏实名认证系统,但在识别玩家为未成年人后,不仅没对未成年人身份信息进行锁定,还提示可以通过“编辑身份信息”方式修改实名认证信息,为未成年人假冒成年人信息、逃避监管提供可能。

法院最终认定,游戏平台未尽到要求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验证未成年人用户以真实身份信息注册、登录的义务,判决游戏公司退还部分充值款项。

记者调查发现,有一些孩子之所以大额充值,既是为了升级游戏“段位”,也有获利的诱导。角色、皮肤、装备、级别……在游戏世界里,它们都是虚拟资产,存在大量买卖交易。

“账号100元起,咨询客服有优惠。”打开某网店主页,记者看到各种售卖“二手”游戏账号和装备的链接。“下单了一个2万元的账号,各位兄弟等后续”“V10只要几千块,有这么便宜吗?”“花了2万买了500皮肤”……单是一个链接下方,记者就看到1万多条交易评论。这种网络游戏背后的“商业游戏”,进一步助长了未成年人沉迷程度,也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带来隐患。

“不论是从媒体报道、各地消委会接到的投诉还是司法机关接手的纠纷、诉讼来看,都存在个别网络游戏服务提供商对网络‘防沉迷’工作心存侥幸、搞变通现象,还有大量监护人对个人身份信息保管不善甚至主动为未成年人提供成年人身份信息,破坏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情况。这些问题最终把矛盾集中在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消费管理上。”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黄澄清表示。

防治体系渐趋完备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切实做好“防沉迷”工作,有关部门相继出台《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规定,敦促互联网平台构建起较为先进的“防沉迷”技术系统,未成年人“防沉迷”工作取得不少成效。

《2023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显示,未成年人游戏消费量进一步降低,28.86%的未成年游戏用户消费减少;《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也指出,随着游戏行业未成年人“防沉迷”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未成年人沉迷游戏问题得到有效改善,超六成未成年人认为,当前限制游戏时长的管理方式让自己或同学玩游戏的时间明显减少。

针对未成年人因网络沉迷产生的过度消费行为,多家平台推出限制措施。比如,一些直播平台建立“事前预防、事中拦截、事后核实退款”机制,一方面封禁涉及诱导未成年人充值、打赏的账号,另一方面,当疑似未成年用户进行直播打赏时,自动弹窗提醒,要求人脸验证,用户如拒绝或被认证为未成年人,账号打赏消费将被拦截并禁止支付。

不久前,腾讯游戏发布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限玩日历,将假期分为“禁玩日”和“解禁日”,每周五、周六和周日20时至21时,未成年用户可以玩1小时游戏,其余时间均不能玩。同时,开展“2024暑期未成年人保护专项行动”,针对孩子冒用家长等成年人账号问题,进一步升级人脸识别精准度,严防未成年人以成年人身份登录游戏系统。

渐趋完备的防治体系为未成年人设置起“防护网”,如何让这张网发挥最大效用?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的“防沉迷”措施主要聚焦对未成年人使用时间和消费额度限制,在正面引导方面还需加大力度。下一步,应从网络素养教育入手,培养未成年人科学适度用网和理性消费观念,尤其是提高未成年人自我“防沉迷”意识,为其健康成长提供更加有效的正面引导。

“我们要理性看待青少年沉迷网络现象,不要将其标签化、污名化,坚持特殊保护和优先保护未成年人原则,从完善法律、革新技术和提高素养等多层面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组织所所长郭开元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22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e’起护苗·守护成长”北京市未成年人网络司法保护新闻发布会。会上,北京高院介绍了北京市未成年人网络司法保护工作情况并发布典型案事例,北京互联网法院发布
2025-05-30 11:06:00
未成年人打赏家长可要求退款
...转自:法治时报小学生偷偷打赏主播,家长报警平台退款未成年人打赏家长可要求退款■本报记者 王天宇近期,海口一孩子背着家长偷偷给某平台主播打赏2000多元。那么未成年人偷偷花出去
2023-01-20 08:33:00
孩子偷偷在外借钱,咋办?
...额,最后由谁赔偿?近日,汨罗市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因未成年人私转他人账户余额充值网游引起的不当得利纠纷案件,依法判决被告赔偿原告财产损失款6263元。孩子之间如果发生了金钱来往
2023-07-27 09:24:00
...更换了密码并且解绑了微信的银行卡。游戏公司:需提供未成年人充值证明张女士说,其父亲因为没有弄清楚情况,还去派出所报了警。在得知可以联系《太空行动》的游戏开发公司申诉后,张女士
2023-10-14 01:31:00
10岁女孩玩游戏被骗四千多元,警方顺藤查获一“数字钱包”跑分团伙
...玩家,以“拜师”赠送游戏皮肤、帮忙充值等方式,引诱未成年人下载远程操作的屏幕共享软件,指引其将“微信钱包”中的钱全部提现至绑定的银行卡,再找到卡主“扫脸”完成认证。然后嫌疑人
2023-11-15 17:08:00
受害者均为学生!多地警方紧急提醒
...生被诈骗的高峰期据湖北省宜昌市公安局消息6月以来,未成年人被诈骗案持续高发湖北省宜昌市15岁以下受害人已有27名奶奶银行卡上2.9万元瞬间没了短短2小时内被转账超14万元..
2024-08-05 18:53:00
临沂又一“熊孩子”干了这件事……
...一边安抚陈女士情绪,一边及时告知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未成年人充值游戏可与游戏平台协商退款。民警在核实情况后与游戏平台客服电话联系,并找到游戏开发商、网络运营商和微信支付平台说明
2023-08-10 09:55:00
消费日报发布《20款手游未成年人保护测评报告》
...保”政策 游戏适龄环境仍是难题消费日报发布《20款手游未成年人保护测评报告》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游戏企业作为未成年人保护政策的落实者及游戏内容的责任人,如何更好
2023-10-26 12:45:00
7岁孩子玩游戏消费8万,家长要求游戏公司退款却遇“举证难”
...图联系游戏公司并要求其退款,却被其回复说:“不符合未成年人退款情况”。12月19日,记者前往游戏公司进行实地探访,一名自称游戏负责人的人称,他们支持给进行游戏充值的未成年人退
2023-12-24 10:32: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
“云养伙伴”打开社交新模式
在社交关系趋向“轻量化”的当下,一群年轻人正探索超越“搭子式”关系的新型社交模式——“云养伙伴”,也就是“认养”一个网络世界里的朋友
2025-11-04 14:15:00
47年,平凡的坚守与伟大的情分——聆听“好嫂子”闫学菊的人间烟火故事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刘玉娜通讯员 张阳)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藏马镇潘旺村大马家疃,闫学菊用47年时光书写了一段亲情传奇
2025-11-04 15:08:00
101岁老人耳聪目明 长寿秘诀是心宽不生气
在西安市灞桥区半坡社区西安电力机械公司家属院,提起101岁的老人张巧巧,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101岁还能这么精神,思维这么清楚
2025-11-04 18:42:00
济南童康儿童医院蔡西萍:9个小技巧,帮助孩子实现快速的“语言大爆发”
语言发展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然而对于孤独症孩子来说,这个过程常常充满了挑战。济南童康儿童医院蔡西萍表示,接诊时
2025-11-04 19:30:00
孤灯下的永恒守望——诗人浪子文清的精神坐标
当城市霓虹以刺眼的光芒吞噬最后一缕星光,当数字化浪潮用虚拟的喧嚣模糊灵魂的轮廓,仍有这样一位诗人,以孤勇为盾,以笔墨为剑
2025-11-03 15:12:00
【视评】亲人追思会上,出格表演不合适
文字/ 金妮视频/陈久菊编辑 李海钦二审 伍少安三审 马刚
2025-11-03 18:36:00
男子称电动车被错骑儿子还被撵下车 当事人:借同事车取快递回去锁车时才发现骑错
大皖新闻讯 11月1日,在山西晋城高平市街头发生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男子高先生(化姓)从快递点取完快递回到路边,发现自己的电动车不见了
2025-11-03 12:06:00
寻子三十年 终于等到这一声“爸爸”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房舒)“你们辛苦了,找了我30年!”当电话那头传来这句问候时,60岁的梁三寿生再也忍不住泪水。这位父亲
2025-11-03 08:24:00
孝心暖乡邻:万家庄村“好媳妇”周娟用行动诠释超越血缘的亲情
鲁网10月31日讯在泰安市泰山区徐家楼街道万家庄村,提起周娟的名字,村民们无不交口称赞。作为儿媳,她以数年如一日的坚守
2025-11-01 09:20:00
外卖小哥“耳尖”识电诈 保住女子12万元孩子读书钱
南报网讯(通讯员秦公轩刘叙麟记者王茸)近日,一名外卖小哥在送餐途中,听到一名女子在打视频电话,对方疑似教她如何转账,热心的外卖小哥赶紧报了警
2025-11-01 09:44:00
【天眼快评】女儿为留学欲卖病父唯一住房,一纸判决见温度
10月29日,《南方都市报》报道了一则由广东珠海香洲法院审理的家庭纠纷案件。2008年,小美的父母购入一套房产,两年后登记在时年仅6岁的小美名下
2025-11-01 19:44:00
临沂三河口小学:读写分享润初心 文字力量伴成长
鲁网11月1日讯10月28日,临沂三河口小学读写团队的各位老师们齐聚一堂,将教学里的细碎故事、教育中的点滴思考,融进阅读的时光里
2025-11-01 20:41:00
“黄昏恋”她向他大额转账 这样的借款,可讨回吗?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张珺 通讯员 海法宣)“恋爱期间钱款来往需谨慎。”这话不只对年轻人适用。厦门中院近日二审判决的一起因“装修垫资”引发的老人恋爱金钱纠纷案
2025-10-31 08:16:00
每天3块钱买的保险,出事了到底管不管?丨“法式”生活
大河网讯(记者 宋向乐)每天接单前被扣3块钱,说是买了保险,真出事了,到底能不能赔?本期“法式”生活,我们通过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法院审判的一起保险纠纷案件
2025-10-31 11:02:00
珍爱网:原生家庭不是枷锁,爱也可以被重新定义
都说家是每个人的避风港,在最需要的时候总是能够给予温暖和爱,让我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可原生家庭的情况不同,对每个人的影响也不同
2025-10-29 14: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