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黔东南州被誉为生态之州、歌舞之州、神奇之州,自然珍宝和文化瑰宝“两个宝贝”交相辉映、熠熠生辉。一年过去了,在旅游业的持续带火中,黔东南州话题度飙升。
省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谈起这一年的收获总是多了一份感慨。一位代表用了一个词形容走过的这一年,“酸甜苦蜡”。
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黔东南州代表团分组讨论现场。潘德玉 摄
“酸和甜”不难理解,这是黔东南州土生土长的两种味道,缘于这里有全国最大的酸汤产业园区和蓝莓种植基地。
说起酸这一味,省人大代表、贵州妩阳红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肖亮亮颇有发言权,她从小吃着酸汤长大,闻着酸汤生活,靠着酸汤致富。
从承接父辈作坊到成立企业,肖亮亮深刻意识到,吃酸汤最早仅仅是一种习惯,后来成为习俗,如今已经演变成一种产业。
今年参会,肖亮亮第三次带来了关于大力发展酸汤产业的建议。她的目标很明确,“讲好酸汤故事、做好酸汤味道,为黔东南州‘百亿级酸汤产业’发展目标贡献一份力量。”
三年间,肖亮亮关于酸汤的思考在加深,她也欣喜地发现关于酸汤的提案建议在逐年增多。与之相对应的是,黔东南州正将酸汤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全面推进。
黔东南“玉梦”酸汤生产车间。潘德玉 摄
“这关乎乡村振兴,关乎百姓增收。”省人大代表、黔东南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冉超说,为实现酸汤产业长久发展,他们一直在想办法把凯里酸汤产业规模化。通过标准化生产提升酸汤附加值成为切入点。从餐桌上的一碗酸汤到一条贯通一二三产的产业链,近年来凯里酸汤产业走出苗寨、亮相全国,并不断创新力求回馈群众、反哺乡村。
在黔东南州,同样作为特色优势产业的还有麻江蓝莓。省政协委员、麻江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金德标长期扎根农业领域,深知“全国最大的蓝莓种植基地”这一定位的优势所在。
金德标注意到,在广深,不论线上平台还是线下商超,蓝莓都是当之无愧的热销产品。“随着蓝莓市场的不断扩大,麻江蓝莓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麻江蓝莓。韦明海 摄
金德标这次参会带来了最新的好消息,麻江县已于去年4月启动建立全国单品头部平台——数智蓝莓,目前已完成2000亩数要基地建设,旨在通过数字化赋能蓝莓产业,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交易。
“贵果香甜的背后是自然生态、产业布局与政策赋能的和谐共生,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让优势更优、强势更强。”金德标信心满满,说“这么笃定的心情都是一颗蓝果子给的。”
与甜相对的苦这一味,黔东南人也甘如饴。
作为全国中药材主产区,贵州是第一批天麻“药食同源”的试点省份,建立了从种植到精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
雷山县作为我省林业重点县,孕育出了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雷山乌杆天麻。谈起雷山乌杆天麻的优点,省人大代表、雷山县县长游美昆如数家珍,天麻素含量高、个体肥厚、饱满体重、色黄白、质坚实、半透、品质优……
“天麻虽苦,但却是一宝。”游美昆介绍道,为进一步延长天麻产业链,雷山已推出了天麻饮片、天麻酒、天麻药膳食品、天麻医药饮片、天麻保健产品等系列特色食品和产品。他认为,要继续做好“药食同源”这篇大文章,更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工人在黎平县黎平青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晾晒天麻。杨代富 摄
省人大代表、黎平县县长崔华明同样认为,天麻产业是黎平县土壤“生金”、林下“藏金”的重要生态产业,将通过示范带动、龙头牵引、产销对接等方式,大力发展林下天麻种植产业,全力打造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黔东南民族风情浓郁,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近年来涌现了一大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此‘蜡’非彼‘辣’,而是苗族蜡染这项传承了千年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省人大代表、贵州蓝锦染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义苹这一代年轻人手中,苗族蜡染这项技艺没有被遗忘,而是走出了深山,带动了山区群众增收致富。
张义苹今年特别关注到了政府工作报告的两个方面。“一是在文化旅游方面给予很大支持力度,二是在市场主体方面给予很大保障力度,让我们更加坚定传承发展民族文化的信心,增强发扬壮大非遗产业、带动更多群众就业的信心。”
在榕江县摆贝苗寨,村民在赶制蜡染产品。潘德玉 摄
省人大代表、贵州省蝴蝶地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龙丽同样关注旅游产业带来的新机遇。她建议,“黔东南应依托民族文化与非遗优势,布局和打造高端定制文旅融合产业,更好助力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如今,凯里酸汤闯进全国火锅江湖,麻江蓝莓融入湾区市场,雷山天麻媲美“北参南七”、蜡染非遗创新传承焕发新生机……从自然馈赠到产业升级,黔东南探索出了从一锅酸、一颗果、一味药、一抹蓝到“一条链”的产业转型发展路径,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代表委员们惊喜连连、收获满满。
黔东南的发展故事还未讲完。会场内外,关于“酸甜苦蜡”的思考还在继续……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曾书慧 图/潘德玉
编辑 胥芬芳
二审 杨韬
三审 覃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1-24 08: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