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纪检监察报
本报通讯员 张玉莲 “是我鬼迷心窍,想着这样干村民不知道,上级也发现不了,真是挖坑给自己跳。”收到开除党籍的处分决定书时,福建省建瓯市顺阳乡后房村村委会原主任魏某懊悔不已。 此前,顺阳乡纪委连续收到多封举报信,反映时任后房村村委会主任魏某“挪用扶贫资金”的问题。乡纪委随即成立核查组到后房村走访核查。 “老乡,你们以前的扶贫资金都收到了吗?” “资金都收到了,一分不少。”面对核查组工作人员的询问,后房村的建档立卡脱贫户们回答。随后,核查组工作人员又到乡扶贫办查询相关资金清单,发现发放签领手续等一应俱全。 “难道是失实举报?”核查组决定多花些时间,梳理每名脱贫户所享有的扶贫项目,再带着清单下村一一核实。 “老林,你家现在主要收入来源有哪些?”核查组工作人员叩开了脱贫户老林的家门。 “我身体差,只能靠低保。” “你没在合作社里干活吗?”核查组工作人员翻阅资料,上面记录着,老林不仅享有低保政策帮扶,还享有就业扶贫政策支持。2020年起,他就与村里的农机合作社签订用工协议,务工取酬。但老林却表示,自己从未签过协议,也从未在合作社干过活、领过钱。 深入摸排发现,全村像老林这样莫名享受“就业扶贫政策”的脱贫户有6人,他们不是失去劳动能力,就是在外地务工。但在申请政策的档案里却都有他们签字的用工协议。 乡纪委还了解到,就业扶贫政策补助的对象是合作社或企业,他们每吸纳1个贫困人口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就能领取补助5000元。而村里的农机合作社就是魏某在经营。 由于案情相对复杂,乡纪委将调查情况提交建瓯市纪委监委,市纪委监委会审研判认为,很可能是魏某利用职务便利伪造用工协议,骗取国家补贴。由于魏某的行为有可能涉嫌诈骗罪,建瓯市纪委监委按照法法衔接的原则,与公安机关开展联合调查。最终,魏某承认自己利用村委会主任和合作社负责人的双重身份,虚构用工协议,骗取国家专项扶贫资金3万元的事实,且自愿认罪认罚,并全部退赃。 最终魏某受到开除党籍处分,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万元。同时,建瓯市纪委监委启动问责程序,追究相关工作人员的监管责任,并责成民政部门加强审核把关,填补制度漏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7 06:53:3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