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穿过岁月的艾香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3-31 05:40: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浙江日报

胡圣宇

每年清明,岳父岳母都会和我们一起去祭拜外公外婆。

袅袅香烟中,外婆音容笑貌历历在目。她一生健健康康,到96岁无疾而终。她慈祥安然,却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经历。

1914年,外婆出生在浙东四明山麓珍坑村。胡愈之母亲黄木兰也出生在那里,与外婆同宗同族。胡愈之在商务印书馆工作期间,经常从上海邮寄一些进步书籍到珍坑,这个小山村诞生了虞南第一个党支部。外婆堂哥黄志民为第一任党支部书记。

外婆名念萱,字会香,名字有诗意,意为不忘慈母养育之恩。她考入了湘湖师范。这所学校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颇为著名,倡导活泼、自由的校园氛围。

清明时节,外婆和女同学们换下校服,穿上漂亮的对襟衫,三五成群到杭州游玩。她们坐在杨柳树下,吃着艾青团子。这些散发着书卷气息的青年女子,在西湖边畅谈理想,爽朗的笑声引得路人不时回头观望。

美好的日子总是短暂的。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日军占领杭州,湘湖师范被迫南迁,师生一路辗转至义乌、松阳、庆元、景宁等地。为了躲避轰炸,全校师生每人带着三十斤学校的公物往深山里走,有时一天要走六十到八十里山路。外婆个子矮小,背得走不动了,宁可把自己的衣物丢掉,也要保全学校公物完整到达目的地。

国难当头,山河破碎。许多时候,选择只剩下是出去抗日死,还是在家里等死。但谁也没想到,一个柔弱的女子,竟然瞒着家人毅然报名参加了抗日政工队。

“冲过钱塘江,收复杭嘉湖!”在嘹亮的战斗口号激励下,外婆随政工队奔赴浙西抗日前线。当时天目山区已成了浙西抗日的军事和政治中心,因此,也成了日寇眼中钉,差不多每天都从杭州笕桥机场派飞机出发,循环搜索,狂轰滥炸。

在硝烟弥漫、弹片纷飞的战场上,战友们有的被炮弹炸飞了手臂,有的眼球被子弹打了出来,外婆看到战友们不断倒下,真的急红了眼。她冒着生命危险,将伤员转移到后方营地救治。晚年每每回忆,那种惊心动魄的场景仍一次次浮现眼前。

一次,外婆和部队走散了。她在荆棘遍野的山林中摸索了三天三夜,又冷又累又饿,以为不是饿死,也会被恶狼咬死在这荒山野岭里。就在她最绝望的那一刻,突然一座小庙映入眼帘。

庙里冷冷清清,供奉着菩萨。外婆拜了拜观音,拿起供奉的艾果狼吞虎咽地吃起来。那些艾果又冷又硬,外婆全然不顾,囫囵吞枣地吃了下去,不一会就将供台上的艾果一扫而光。缓过劲,外婆泪眼婆娑,苍天有眼命不该绝啊。她重拾勇气,再次在菩萨面前跪下来,感谢前来供奉艾果的善良山里人。

外婆终于走出山林,沿路都是拖儿带女逃难的人,外婆一路南下,流浪到福建霞浦。在颠沛流离中,许是因缘巧合,邂逅了温文尔雅的外公,他们一见钟情。翻山越岭的逃难途中,沿途已难觅住处和食物,只能在破庙或者祠堂里暂住,采野菜充饥也是常事。在霞浦,一个村妇看到面黄肌瘦的外婆,硬是将几个艾青团塞给了她。这个具有慈悲心肠的福建村妇,让外婆感激涕零一辈子,艾果的地位在外婆心里又一次升级。

抗日政工队以为外婆牺牲了,通知上虞县政府。为纪念外婆,上虞县政府将生畈中心小学命名为念萱小学。

抗战结束后,外婆和外公回到了珍坑村。外婆的生命历程中虽然有如此波澜壮阔的一页,但她就像田野上的艾草,依然普通而又平凡。

他们开始默默无闻地生活。外公在山区一所学校教书育人,外婆相夫教子,种地养家,日子过得如流水。山高水低的跋涉,出生入死的经历,外婆把一切看得风轻云淡。

在与外婆相处的岁月中,我也能感觉到她不同于普通村妇的气质,她内心世界的富有。即使生活在艰苦年代,她每年春天都会做一些艾青团子,给邻里们送去。闲来无事的时候,她总是戴着老花镜,静静地读书看报。村里的人都喜欢来外婆家串门,听外婆讲人生,讲故事。

拉回遥远的思绪,我看到外婆的坟墓四周,艾草东一丛西一簇,静静地泛着晶莹的绿,又透着沁人的香。浙东四明山下,艾草很普通,很平凡,匍匐在春天的大地上,没有招蜂引蝶的媚态,默默地收敛朴素的面颜,潜滋暗长,生生不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31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床丝棉被。 彼此间的交往,既淡如水又无比真挚,尽管岁月流逝,却如老酒般愈加醇厚。由于太过思念,2018年,村民再度联名写信,邀请老省长回“外婆家”探亲。已然88岁的沈祖伦不
2024-03-20 06:40:00
林金仁更忙了。他在新昌县镜岭镇外婆坑村当了33年村党支部书记,去年刚刚退休。按说,退休了就该清闲了,这位年近七旬的老支书在忙些啥呢?他开始坐进直播间,给村里的玉米饼、茶叶带货;他
2024-07-07 15:12:00
重温经典曲目 感悟伟大胜利
...幕,通过管弦乐演奏把观众带回到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合唱《在太行山上》唱出了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不屈不挠的斗争。会上还演奏了《永远的卢沟桥》《歌唱二小放牛郎》《弹
2024-09-04 07:58:00
为追求女学生,不惜下跪、跳江,同原配离婚的诗人艾青,结果怎样
...着面前这个迫不及待要结束婚姻的男人,思绪万千。他叫艾青,是个诗人。现在成了她的前夫。这一刻她真的深刻体会到了白居易的那句: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是怎样一个意味。她不
2025-01-18 19:12:00
“因为遇见你  从此不分离”
...手101岁妻子告白——“因为遇见你 从此不分离”长长的岁月里,互相陪伴是两位老人最美好的告白。 美佳 摄 本报讯 (永嘉融媒记者 厉梦瑶 记者 金朝丹) 近日,“100岁丈夫
2023-02-14 14:04:00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9周年主题音乐会在抗战馆举办
...,管弦乐演奏的形式把观众带回到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让人们在乐曲声中领略到“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力量。此次主题音乐会共有120多位志愿者参演,是近年来演员人数
2024-09-05 20:03:00
...,让包括香港青少年在内的广大市民认识体会艰苦的抗战岁月和抗日英烈的贡献。观众深受震撼新博物馆开放后的某个周末,雨过天晴,位于山顶堡垒的主展馆已聚集了不少观众。下午2点15分,
2024-10-10 05:35:00
“胜利之墙”前吹响“胜利号角”
...“胜利号角”,将在场的人们带回到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在号角声中感受“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力量。在深沉凝重的《献花曲》中,礼兵抬起花篮缓步前行,将花篮安放在浮雕
2025-09-04 08:13:00
外公与盐阜报的往事
...上举着一本陈年老书,细心打开,翻出一张泛黄的报纸,岁月的痕迹扑面而来。原来,是一张旧的《盐阜大众》报。我惊奇地喊了出来:天啦,这多少年啦!竟然是一份1945年春天的《盐阜大众
2023-04-25 01:5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
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
南京市档案馆物证还原英烈隐秘岁月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吴石烈士户籍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文双 摄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苍淑珺通讯员王伟朱亚东)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凭借对吴石将军潜伏历程的真实还原
2025-11-07 07:5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的岳氏家祠。这座祠堂始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为表彰岳峰秀的清正廉洁
2025-11-06 09: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