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盘尼西林,二战期间人类最伟大的发明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14 16:53:00 来源:戏说三国

我们在抗日谍战剧中,常常能看到西药“盘尼西林”的身影。比如刘小锋出演的《盘尼西林1944》,就是围绕日军的两箱盘尼西林展开的。游击队为了夺取这两箱药品,和日本特务斗智斗勇,以多人被捕牺牲的代价,最终成功将两箱盘尼西林夺回,送到了我军后方部队。那么,如此大动干戈,付出惨重代价换回的两箱西药“盘尼西林”,在当时究竟有多珍贵呢?

“盘尼西林”是抗生素药物青霉素的英译名。“青霉素”这个名字,是中国生物学家樊庆笙根据它的特征起的中文名。青霉素在现在看来,只是非常普通的药品,甚至已经被头孢类药物所代替。但是,在发明之初的二战时期,作为治疗细菌性感染的特效药,它就是战场上伤员的唯一保命药。

盘尼西林,二战期间人类最伟大的发明

在抗生素发明之前,人类虽然没有节育措施,但人类数量的增长,依然是非常缓慢的。这是因为人类面对细菌和病毒的感染,几乎无计可施,因而死亡率极高。

再加上贪婪的统治者不断发动战争,在战场上造成大批士兵受伤。最终,大多数士兵死在细菌感染导致的败血症、破伤风等疾病上。

这种情况在1928年出现了转机,英国的细菌学专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开始向细菌发起了挑战。在一次幸运的试验过失中,具有杀菌作用的青霉素得以被发现。

不过,直到1941年,青霉素的提纯技术,才得以大幅提高,开始批量生产。当时英国和美国正在和纳粹德国交战。这种新的药物,对控制伤口感染非常有效。

1943年10月,弗洛里和美国军方正式签订了青霉素的军供协议。这种按分子式命名为“盘尼西林”的特效药,在二战末期横空出世。盟军伤员的死亡率大幅下降。此消彼长,胜利的天平迅速向盟军倾斜。

太平洋战争中,日本之所以迅速溃败,和没有盘尼西林有直接的关系。热带雨林中蚊虫肆虐,被蚊子叮咬后的疟疾,蚂蝗吸血后的创伤,美国只需一针盘尼西林就可恢复健康。而日军却只能等死。瓜岛战役中,日军死亡达到2万多人,美军仅1000多人阵亡,盘尼西林功不可没。

到1944年,盘尼西林的生产量已经足够治疗二战中所有参战的盟军士兵。

曾经有一张二战的海报上写着:谢谢盘尼西林,受伤的士兵可以活着回家了。可见战场伤员对它的感激之情。

当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也曾说:青霉素是二战期间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是战场上最重要的救命药和战略物资,它的价值比黄金都要高。而为这项伟大发明,做出特殊贡献的弗莱明、弗洛里和钱恩三位科学家,在1945年,三人也共同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盘尼西林,二战期间人类最伟大的发明

在那个年代,由于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支持,我们还是可以获得一些盘尼西林的。但是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封锁,再加上该药属于军事管制药品,市面上很难找到,只能在黑市上交易。

那时的盘尼西林,对于穷苦人家来说,几乎不敢奢求。即使是有钱人家,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每支盘尼西林也需要花费四块大洋;而到了战时物资紧缺时期,一根金条才能换一支盘尼西林。

所以,一些商家会利用地下交易,获得盘尼西林后,如同当今的炒房客一样,轮番爆炒后大发国难财。再加上战争中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速度惊人,在一些资本家眼中,只有黄金和盘尼西林才是真正保值的物品。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它的珍贵程度。

为了减少对美国盘尼西林的依赖,当时的国民政府成立了中央防疫处。而负责人,则是从美国留学归来的汤飞凡,他是中国第一位投身病毒细菌学研究的生物学家。

1944年末,汤飞凡和樊庆笙带领中央防疫处,在极其简陋艰苦的条件下,成功自主研制出青霉素。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设备,仍然不能实现批量生产。

盘尼西林,二战期间人类最伟大的发明

抗战胜利后,中央防疫处重新迁回北平,在被日军破坏的原址上,白手起家建起了近万平米的中央防疫实验总处。有了场地,汤飞凡把青霉素的国产化提上了日程。他利用美国医药援华基金会捐赠的一套青霉素实验生产设备,生产出和进口20万单位青霉素等效的产品。

有人曾经将原子弹、雷达、盘尼西林,说成是二战中对人类影响最深远,最伟大的三项发明。在它们中间,原子弹可以杀人,摧毁一切;雷达提供防空预警,可以保命;而盘尼西林,则可以挽救人类的生命。从这一点上来看,盘尼西林无疑更有意义。

(参考资料:《青霉素》《汤飞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5 06: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消息人士:俄军接收新一批“盘尼西林”声热侦察系统
...斯卫星通讯社表示,俄罗斯武装力量接收了新一批新型“盘尼西林”声热侦察系统(又名“青霉素”侦察系统)。消息人士说:“国防部接收了又一批1B76‘盘尼西林’新型声热侦察系统,计划
2022-12-17 14:28:00
《孤战迷城》全能的覃墨卿,躺平的欧孝安,独角戏开局会爆吗?
...要忘记这个机构成立之初的重要目的是什么。摆在货架上盘尼西林是什么东西?也许是剪辑的问题,虽然覃墨卿有一段看起来像是在复制钥匙的镜头,可是并没有展现出这把钥匙的真实作用,反倒是
2024-07-01 17:48:00
阿莫西林是最好的消炎药?忠告:真正消炎药只有这2种,别用错了
阿莫西林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药物,也被称为盘尼西林。它是由英国的一位药师在20世纪50年代发现这并种命药名物的。对于治疗各种由细菌引起的感染非常有效,因此被广泛使用。阿莫西林的作用
2023-11-12 13:35:00
胡歌、倪虹洁给《乌鸦与麻雀》沪语版配音,灵的!
...水不一而足,甚至还有在剧情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神药“盘尼西林”(Penicillin,即青霉素)。在原版电影中,在介绍“盘尼西林”时,侯义伯的姘妇余小瑛(黄宗英 饰)讥讽这个名
2024-06-19 13:34:00
盘尼西林EP《岛与黎明》上线 用音乐讲一个故事
...故事的人标签化的世界不免多了几分脑力疲惫,那此刻的盘尼西林可以怎么描述呢,听着全新EP写下了「用音乐讲故事的人」。2022年10月盘尼西林发行专辑《浮生若梦》,乐迷形容这是一
2024-02-28 14:22:00
盛产“神药”的石家庄,为何还圆不了“药都”梦?
...神话传说中,有很多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青霉素(也叫盘尼西林)则是现代意义上的灵药,对链球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有显著的抗菌作用,使肺炎、脑膜炎、脓肿、败血症等不再是致命疾
2023-02-09 22:38:00
消息人士:俄军在特别行动地区的“盘尼西林”侦察系统数量将翻倍
...知情人士向卫星通讯社透露,特别军事行动地区俄罗斯“盘尼西林”最新式声热侦察系统的部署数量将增加一倍。消息人士称:“到今年年底,计划将投入到特别军事行动地区的‘盘尼西林’系统数
2023-03-08 11:37:00
...信中,拒绝肖某打招呼并与他发生矛盾的“麻大夫”系“盘尼西林乐队”的键盘手。当天,极目新闻记者联系到麻医生,对方婉拒了采访。肖某妻子的举报信中提到,肖某出轨的董某本该去另一科室
2025-04-28 18:44:00
...。有眼尖的网友发现,这个“骨科教学秘书麻昊宁”正是盘尼西林乐队的键盘手麻昊宁。麻昊宁的社媒账户也因此涨粉,麻昊宁最新的一条发布是4月26日,发布了“打卡北医三院,准备外总带教
2025-04-28 16:1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沉肩挑山,砥砺攀登——记山东中烟滕州卷烟厂卷包车间“挑山工”於永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泰山,五岳之首,万千游客无不惊叹于泰山的雄奇俊秀,令人仰望。然而我,却折服于一群小人物
2025-09-04 10:15: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团长说今晚要走70里路,途中还要消灭800个敌人,我们就跑啊跑。在部队里,赶路不是用走的
2025-09-04 07:40: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
编者按:抗日战争中,河南作为贯通南北的战略腹地与中原屏障首当敌锋,在烽火熔铸中承载深重苦难,于枪林弹雨中镌刻不屈抗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09-03 20:20:00
【黔言】抗战记忆永不磨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以不同形式开展纪念活动,缅怀英烈、重温历史。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2025-09-03 21:27:00
贵州八万多军民硬生生凿出来的“抗战生命线”:24道拐每一寸土地,都回荡着全民抗战、共赴国难的呐喊
80多年前,当警报的悲鸣第一次撕裂贵州高原湛蓝的天空,山河为之变色;晴隆二十四道拐上,不分昼夜轰鸣的引擎,是维系国脉的喘息
2025-09-03 21:59:00
《如寄》之力与美
张吉祥此题自觉有些怪——《如寄》那来的力?哪来的美?其力有二:一曰感染力。《如寄》一面世,即有学界耆宿如宋遂良、吕家乡等老一辈学者著文解读阐说
2025-09-03 22:14:00
一床如寄月斜风细:耿介耳的寄心与寻迹
李酉宏“一床如寄 月斜风细”,这八个字,是上世纪初被称作“江南三名士”之一高燮《点绛唇》中的两句,大意是指局促在狭小的床上
2025-09-03 22:15:00
这盛世如您所愿!老兵目光坚毅,向新型装备敬礼。
2025-09-03 14:32:00
李建礼: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
鲁网9月3日讯(记者 刘斌)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这句诗,出自杜甫诗作《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好的书画作品,能够让观者心神为之一醉
2025-09-03 14:47:00
“我们只有反抗,只有斗争!”这是胶东特委书记理琪撰写的油印信件———《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中的名句。他以瘦弱之躯扛起胶东抗战大旗
2025-09-03 15:51:00
巾帼不让须眉的白衣战士张华英
张华英老人(左二)大众网记者 邢晨 通讯员 肖水莲 烟台报道烽火岁月里,山东胶东大地遍布抗争印记。在烟台黄渤海新区潮水镇潮水一村
2025-09-03 16: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