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郭红宇)“文化设施要建出特色,才能得到更好的利用。”1月22日,省人大代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馆副研究馆员刘晓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己目前的主要工作是开展群众文化普及,通过多年的走访、实践,她越发意识到乡村文化设施对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有重要意义。
省人大代表刘晓莉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贵州乡村文化事业迎来新发展,多民族文化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还涌现出“村BA”“村超”等一系列新IP。
“侗寨的风雨楼、台江的篮球场、榕江的足球场,这些都是契合当地历史、习俗的场所,这才能服务当地人,吸引外来游客。”在刘晓莉看来,乡村文化设施的建设要有特色、接地气,最终才能有人气。
去年起,刘晓莉在兴义市万峰林边的乐立村挂牌“农民艺校”,结合当地居民闲时在广场跳舞的习惯,为他们量身定制、自编自导布依族民族风情广场舞,让自发的文化生活特色更突出,还吸引了不少游客参与其中。
“这些年,我们避暑、康养品牌的打造,吸引了很多长住游客,把景区、特色村寨的文化设施建好、利用好,能给游客更多体验感,让他们成为贵州特色文化的传播者、推广者。”刘晓莉认为,当前,全省乡村文化设施虽有一定基础,但仍存在资源闲置、服务渗透不足、规划建设欠妥、运维管理薄弱等问题。
“要盘活这些设施,我们可以结合乡村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予以改造和利用。”刘晓莉表示,还可以通过开发乡村旅游线路、开展游客能够参与的具备民族特色的短期艺术培训以及文化活动等,吸引更多游客参与进来,成为乡村文化的共同创造者。
一审:郭秋含
二审:王利环熊莺
三审:彭奇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1-23 11: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