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童真的词句穿透山峦,质朴的歌声描摹家园。“六一”来临,贵州未成年人保护宣传推广曲《大山里的家》MV正式上线。歌声里,是贵州大山深处4名孩童共同唱响,对于“家”的呼唤。
缘起:一份来自山野的纯净礼物
2024年底,在距离贵阳市区约45公里的高坡苗乡,有一群可爱的孩子。在一群志愿者的陪伴和引导下,他们用稚嫩的笔触,共同写下了属于自己心中“家”的模样——这就是歌曲《大山里的家》最初的词句:
“花儿开在山下 ”
“你会不会想念妈妈呀”
“小狗和我在玩耍”
“今天早晨又掉一颗牙”
“欢迎来大山的家”
“我在这慢慢长大”
这些看似平凡的词句,是乡村孩子真实的生活图景。孩子们白描了他们眼里最珍贵的“家”——有会说话的花,有摇尾巴的伙伴,有掉牙的小小烦恼,也有对远方朋友敞开的门。
一句“你会不会想念妈妈呀”,触动了许多人的心。
高坡苗族的孩子。
行动:让童声汇聚成歌
孩子们写在歌词里的心声,轻轻叩动了许多志愿者的心。
于是,一场温暖的行动开始了——引导孩子们写词的志愿者,帮助他们把对家的感受串联成了一首完整的歌词。有擅长编曲作曲志愿者,为这些纯真的词句谱写上了旋律。
“家”是孩子们共同的心声,何不让更多大山的孩子一起唱?于是志愿者们又联动了贵州布依族、侗族和水族的孩子们加入合唱,让“家”的声音更丰富有力,更在合唱中融入孩子们本民族的语言片段,让这首歌真正成为不同民族孩子的共同心声。
一首歌,连接起4个不同民族孩子的心声,让大山的呼唤,有了更浑厚的回响。
奔赴:镜头捕捉山里的春天与笑脸
从2022年开始,音乐人张超、玉镯儿与纪录片导演陈晓龙一直尝试用童声音乐和纪录影像结合,先后联合创作了《谷雨天》《因为有光》《月亮山下》《大山的小孩》等关注乡村儿童的公益MV,引发来自网络和社会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关注。
2025年春寒料峭的三月,《大山里的家》前期拍摄启动。
拍摄MV途中。
在从江美德侗寨,孩子们于云雾缭绕的油菜花田中反复吟唱,小脸冻得通红,仍努力呈现最佳效果,拍摄间隙还互相整理发型与衣物;贞丰布依族孩子们,毫不犹豫地将手中零食与我们分享,那质朴的善意令人动容;高坡乡的苗族孩子们,在熟悉的田野与村落间奔跑嬉戏,吹响悠扬的芦笙、跳起欢快的舞蹈........
从江侗族。
贞丰布依族。
黔南水族 。
高坡苗族。
镜头记录的,不只是画面和声音,也是孩子们对脚下这片土地最深沉的爱。
相聚:在贵阳,歌声与笑声一起长大
2025年5月,“六一”节将近,孩子们前往贵阳,用专业录音凝聚这份纯净,让4个民族的声音交织成和谐乐章。
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发音,在录音师的指导下反复练习、调整,逐渐融合。
录音间隙时,四个民族的孩子围坐在一起:
“这句用布依话怎么说?”
“苗语和布依语还挺像的”
“这是你们的带队老师吗?”
“你们这次期中考试难不难?”
…………
这些稚嫩的交流声回荡在录音室的每个角落。4个民族的孩子们,此前从未见过面,但此刻,却因一首歌而相互认识。
当耳机里传来录音老师“收工”的声音时,他们像久别重逢的老友般跳着抱成一团,欢呼雀跃。起初互不相识的他们,如今已能分享零食、交换联系方式,音乐成了他们友谊的桥梁,而这份因歌而生的情谊,或许就是他们成长路上美好的收获。
心声:歌声里的守望,呼唤共同的回响
当4个民族的童声在旋律中交汇,大家听见的,是孩子们对家园最质朴的爱,也是成长路上渴望被倾听、被守护的心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4年进行第三次修订,全方位构建了具有我国特色的未成年人保护制度体系,确立了“六大保护”,即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法治艳阳天。
这个“六一”
让我们一起倾听这首《大山里的家》。
文/袁雯馨 天眼新闻记者 舒畅
图/饱饱盒子提供
编辑/陈江南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6-01 17: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