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绿海”锁黄沙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6-13 03:17: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报记者 杨俊峰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6月13日 第 05 版)

“绿海”锁黄沙

图①:如今的欧李山一片“绿海”。

资料图片

图②: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于寺镇官营子村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综合治理基地。

图③:彰武县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示范区西侧上千亩“三北”防护林。

图④:彰武县造林大户侯贵在展示自己的造林成果。

图⑤:彰武县章古台镇万亩松林。

(照片除署名外,均为本报记者杨俊峰摄)

位于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的欧李山,有两张同一位置、相似角度、不同年份拍摄的“肖像照”。

这两张照片,一张拍摄于2018年,另一张拍摄于2022年。

2018年的照片中,欧李山光秃秃的地表上植被稀疏,一片荒芜景象。

2022年的照片中,欧李山绿草如茵,稻田水影天光,一派江南景象。

这两张照片形成鲜明对比。只用了短短4年时间,这里就从流沙荒漠变为绿水青山。

欧李山的新生,是“三北”工程在彰武开展的一个缩影,也是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的成果之一。

草木以其柔韧染绿山河,英雄以其执着重塑家园。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再到“绿进沙退”,一代代治沙人的接续奋斗,在阜新市书写了绿富同兴的治沙传奇,也留下了许多英雄故事。5月13日—15日,本报记者跟随国家林草局“三北”工程攻坚战在行动·媒体行活动,走进彰武县和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采访记录当地的治沙故事。

倔强的“沙打旺”

沙漠中有种植物叫“沙打旺”,风沙越猛,枝叶越茂、抓地越牢。“死磕”风沙的治沙人,像极了倔强的“沙打旺”。

“那些都是我栽的树,我还想再坚持10年,只要干得动,我就不下山。”5月13日下午,在彰武县四合城镇刘家村义务植树现场,73岁的“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彰武县造林大户侯贵,望着远处的林海对记者说。

侯贵,彰武县四合城镇人,1951年出生,曾连任五届老窝堡村村委会主任。

眼前的侯贵个子不高,身材瘦削,皮肤黝黑,脸上的皱纹如斧凿刀刻一般。深居山林、育苗植树、巡查管护,这样的生活他已过了23年。

四合城镇位于科尔沁沙地的南缘,总面积4万多平方公里的科尔沁沙地,不仅是中国最大沙地之一,也是京津冀主要风沙源之一。

曾经的彰武县,“除了黄沙还是黄沙”。

新中国成立之初,彰武县沙化土地面积520多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96%,森林覆盖率仅有2.9%,是辽宁最大的风沙区。“一碗米半碗沙,五步不见爹和妈。有风沙遮日,无风一片白”,这是彰武县当年的真实写照。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回忆起童年,侯贵说,小时候父母不让他在大风天离家出去玩,因为风大时,沙子扬起来就很难找到回家的路。

侯贵说:“那时,村民们耕种的地,不断被流沙吞噬。晚上回到家,还要清理刮到炕头的黄沙,家家户户都是如此。”

“我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为此我向村民许下一个承诺——植树治沙,保住耕地。”2001年,50岁的侯贵辞去村委会主任职务,拿出所有积蓄,承包了四合城林场一片难以治理的农林沙荒地,开启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治沙之战。

很长一段时间里,侯贵的造林之路充满了坎坷。“之前种的杨树几乎都得了立枯病,救不活了……”侯贵当时在日记本上写道。这些树是侯贵上山初期栽下的,如同他的孩子一样。心痛之余,侯贵来到辽宁省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取经,在专家的指点下,侯贵发现了问题所在:单一树种不适合大面积造林,容易引发严重的病虫害,导致整片山林尽毁。

“在和风沙较量许多次后,我渐渐摸索出了一些造林的经验。”侯贵说,看着小树苗最终在精心照料下一株一株增加,树林一片一片向外延伸,黄沙也渐渐停下了脚步,自己就觉得一切都值了。

时光如梭,50岁的侯贵在沙地上熬成了73岁的老人,但他欣慰的是——在荒山上栽下的树已超过20万株。

夕阳下落,站在山坡上,侯贵的衣角被风刮起,贴着头皮的花白头发也被风撩起。但他却迎风挺立,扣子扣得整整齐齐,像一尊雕像。他的身后,曾经的荒山已成绿洲。

“我这一生和治沙有缘,只要做好治沙造林这一件事,就知足了。”说起“三北”工程攻坚战,他相信只要人不退,绿就不会退,沙就不能进。

绿意盎然的欧李山

5月14日,记者登上彰武县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示范区内的欧李山,看到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不同景致:东侧西旧府湖烟波浩渺、鹭飞鱼游;北侧万亩草场风吹草动、牛羊嬉戏;西侧上千亩“三北”防护林绵延横亘、气势如虹;南侧当地政府原本保留了一小片沙丘,想让人们通过对比看到沙地原来的样子,却因近年来生态持续向好,沙丘上也长满碧草……

难以想象,就在4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漠,是县域内6座万亩沙丘之一。半流动沙丘、风蚀点是这里的治沙难题,单靠植树造林难以奏效。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彰武把县委常委会会议开到沙坨子,开到治沙英雄侯贵的护林房,一次次现场踏勘、一次次方案论证、一次次推倒重来,彰武草原生态恢复区建设终于拉开帷幕,以草固沙模式付诸实践。短短数年时间,白花花的沙坨子被青草覆盖,荒山秃岭被绿树掩映,草原植被覆盖度提高到80%以上。

“咱们面前这2000多亩的林地,原来是沙丘,现在全部变成绿洲,这就是彰武治沙最好的见证。”站在欧李山上,大德镇林业站站长屈利平指着眼前的树林说,“现在目之所及的广袤树林,都是‘三北’防护林工程的一部分。”

随着彰武草原生态恢复区不断建设,德力格尔风景区也应运而生。湖、岛、湿地、草原、沙漠等自然景观浓缩一处,游人既能看到“大漠孤烟直”的风光,领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致,也能品味“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喜悦。景区很快闻名遐迩,今年“五一”假期,接待游客近5万人。

“欧李山换新颜咯!”一位来此散步的村民对记者说,“游人来了,商机也来了。我们一家三口都在德力格尔风景区上班,全家每年有十多万元收入。”

近日,欧李山迎来了一批新“客人”。他们是辽宁省直单位新一轮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培训班的学员,彰武县治沙学校的老师要在这里为他们讲述前辈们的防沙治沙故事,让他们直观感受绿染黄沙的不朽奇迹。

“现场教学可以让学员们对于防沙治沙的艰辛和成果的来之不易有最直观的感受,可以更好地弘扬、传承彰武的治沙精神。”辽宁省林草局副局长姜生伟说,近年来,辽宁人防沙治沙的意识不断提升,植树造林的氛围越发浓厚,全民参与的格局已然形成。

开创樟子松固沙先例

在彰武,樟子松随处可见。

走进彰武县章古台镇万亩松林,绿意盎然,松林以其独特的姿态,向世人展示着生命力。

彰武是世界上首个应用樟子松固定住流动沙丘的地方。故乡在内蒙古自治区的樟子松,彰武县不仅引种成功,而且实现了大面积种植。

彰武县是新中国第一个固沙造林研究机构诞生的地方。辽宁省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所长于国庆告诉记者,研究所总结出的灌木固沙为主的综合治沙方法被列为中国三大治沙法之一,还开创了樟子松人工治沙的先例。

“1955年在章古台沙地上引种樟子松并试栽成功,为‘三北’地区乃至全国防沙治沙提供了样板。”辽宁省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副所长吴秀钢说。

故事一直在继续。

1991年,辽宁省内种植的许多樟子松生病。吉林、黑龙江、山西、陕西等地也出现类似情况。“松沫蝉和松枯梢病是罪魁祸首。”辽宁省农科院研究员宋晓东说,“树与人一样,也有生老病死,只要采取不同密度间伐、营造针阔混交林,就不会因一种问题撂倒一片。”

在攻关樟子松病因时,科研人员有了意外收获。

在樟子松人工林中,一棵赤松和油松的天然杂交种吸引了科研人员的注意。研究发现,这种树速生、抗旱、抗寒、耐盐碱,且不会感染松枯梢病,繁育后被命名为彰武松,已推广到“三北”地区多个省(区)。

沙海变绿洲,新的产业在蓬勃发展。

“樟子松沙地育苗是章古台镇支柱产业之一,章古台是全国最大的沙地樟子松种苗基地。”彰武县林草局局长赵立东说,“产业发展实现了科研与生产的有机结合,强有力地支持了‘三北’工程建设。”

“综合治理成效好”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地处科尔沁沙地边缘,沙化土地面积达100多万亩。“山上没有树,山下田不收。”一曲旧民谣,勾勒出这片土地曾经的苦瘠贫薄。

如今,当记者踏上这片广袤土地,站在巴扎兰生态工程区的山顶望去,无数个山头、沟坡都形成了环形梯田状的人工地貌,青绿色覆盖住了黄沙,面积之大令人震撼。

“为了改良荒山土质,当地林业人将一袋一袋的土抬到山上。山上没有路,就用脚踩出路。”阜新县林草局局长柴旭光说。

柴旭光的身边,是立于山顶的一座人工修建的圆形蓄水池。他的身后,是无数个由山头、沟坡组成的青绿色环状梯田。而曾经,这里是一片连着一片的荒山,由于多为石质山地,土层很薄,林木很难成活,每次大风起,都是黄沙漫天。而现在,这片黄沙已被绿色锁住。

从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到常有游客造访的生态风景区,巴扎兰工程区之变,受益于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综合治理。

“综合治理成效好。如今,这里的植被覆盖率已经达到80%以上。”柴旭光说,目前阜新县已完成石质山造林、退化林修复等人工造林3万亩,栽植村屯绿化美化苗木20万株,完成义务植树200万株,退化林网修复37条。

同样是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综合治理,记者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于寺镇官营子村看到了另外一个样本。

官营子村土地面积5.28万亩,耕地面积2.31万亩,其中沙化土地面积1.3万亩。“‘北靠大沙陀,西靠牤牛河,刮风迷眼睛,井水不好喝’是过去官营子老人口口相传的顺口溜,风沙大是村民最忧心的事儿。现在我们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环境越来越好,收入也越来越高。”官营子村村主任张庆年对记者说。

目前,官营子村已改造梯田2000亩,完成了梯田植被恢复。同时,抓住以水治沙这个关键点,利用当地较为丰富的水资源,建成方塘20座、蓄水池40个、水源井300眼、地下管网5万延长米。2024年,规划实施灌区工程,形成地下水网体系化,新增灌溉面积1.3万亩,满足农田灌溉需求,确保粮食产量提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3 06: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让黄沙不再漫天” 辽宁打响科尔沁沙地歼灭战
...有了那片林子就算风来了也起不了沙。”在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刘家村附近,73岁的村民侯贵一边指着远处的一片葱茏树木,一边面带骄傲地向记者介绍。侯贵是当地有名的造林大户,20多年“
2024-05-15 11:14:00
行进中国丨阜新彰武:科尔沁沙地上的绿色传奇
...树伸展出绿叶,枝头上开了几朵小花,也吐出新蕊了。在彰武县四合城镇刘家村侯贵家的林子里,高处有树荫,脚下是绿草,沙地的沙被牢牢盖住。彰武,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长达171公里的风
2025-05-24 10:33:00
稻花香里说丰年·走进阜新,物阜民新,延续8000年文明传承
...发出另一种文明的精神。漠上草原说起阜新,人们会想起彰武县、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如今的阜新也是两县合并后,成立的新阜新。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内随处可见的蒙古文标志和牌匾,烤全羊,手把
2024-09-27 16:40:00
多国留学生走进辽宁阜新 沉浸式体验“彰武治沙”
...坦、瑞士、坦桑尼亚等19个国家的30名留学生走进阜新市彰武县,沉浸式体验了“彰武治沙”,感受了辽宁省在脱贫攻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彰武县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
2023-09-15 23:21:00
...满满。音乐剧《鲜花盛开的地方》是一部以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三代治沙人为主要原型,表现无数为中国沙漠治理奉献青春的治沙人伟大事迹的音乐剧。《鲜花盛开的地方》历时两年打磨,参演人数
2024-01-17 06:04:00
“草根博士”治黄沙
...)“无风沙三尺,有风沙一丈”,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的彰武县曾经狂风肆虐,黄沙漫天。历史上,彰武县的沙化土地面积曾占全县总面积的96%。2004年,24岁的吕林有毕业后来到了原辽
2024-06-01 16:34:00
彰武秉“都江堰”之慧再现柳河新貌
...这漫长历史对话中的智慧结晶。跨入新时代,在辽西北的彰武县,柳河——这条素有“北方小黄河”之称的桀骜之流,正经历一场系统重塑。当代治水人从古老的都江堰治水方略中汲取智慧,于20
2025-07-18 12:17:00
辽宁彰武推进科尔沁沙地歼灭战 添“新绿”焕生机
...银中杨,一株株“新绿”让这里焕发生机。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地处三北工程科尔沁、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的核心区域。连日来,彰武县各乡镇抢抓春季有利时机,植树造林,光伏治沙复合示范项目
2024-04-19 15:46:00
“点沙成金” “颜值”与产值兼具的特色发展之路
本文转自:央视网央视网消息: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位于科尔沁沙地南部,这里土地沙化面积一度高达96%。经过70多年的科学治沙和生态修复,曾经的荒漠“沙海”变身“绿洲”,恼人的风沙灾害
2023-08-19 12:12: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这是最好的国防课!”郑州地铁站里,孩子用舞步讲述戍边故事
大河网讯(记者 刘高雅)“而我将爱你所爱的人间,愿你所愿的笑颜……”10月19日上午10时,郑州地铁二七广场站A口“精神传承区”内
2025-10-19 16:20:00
家校携手,共育未来——临沂外国语学校七年级家长会
鲁网10月19日讯为了进一步加强家校沟通,让家长全面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与生活情况,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助力新生平稳过渡,10月16日下午
2025-10-19 16:22:00
临沂科技职业学院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全国总决赛勇夺银奖!
鲁网10月19日讯近日,备受瞩目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全国总决赛在郑州大学圆满落幕。经过四天激烈角逐,临沂科技职业学院参赛团队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
2025-10-19 16:22:00
鲁网10月19日讯近日,市民马女士到市政务服务大厅办理人事档案查询业务,因对所需材料清单不熟悉,正当她焦急翻找材料时,小蒙帮办人员主动上前询问需求
2025-10-19 16:23:00
临沂外国语学校高中部召开教学工作会商会
鲁网10月19日讯为精准把握高中部课堂教学现状,持续提升教学质量,10月14日,临沂外国语学校高中部教学工作会商会顺利召开
2025-10-19 16:26:00
大皖新闻讯 为有效预防和遏制森林火灾,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森林生态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宿松县人民政府发布禁火令
2025-10-19 16:47:00
让“吉林一号”从蓝图飞向苍穹
10月11日10时20分,山东海阳附近海域烈焰升腾,引力一号遥二运载火箭托举着“吉星”宽幅02B07星直冲云霄。随着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2025-10-19 16:52:00
3.8万跑者畅跑西安!西马邂逅秦腔 古城活力全开
10月19日清晨7:30,2025西安马拉松在永宁门盛大开赛。尽管寒意微微,却难挡3.8万名跑者与市民的热情。 跑友们依次穿越永宁门
2025-10-19 16:53:00
山东省第一康复医院举办首场“科研强学科暨科研政策巡讲会”(综合科室篇)
鲁网10月19日讯为进一步打通科研与临床的壁垒,帮助大家精准把握最新科研政策、明晰学科建设方向、保障项目按时顺利结题,10月16日下午
2025-10-19 16:59:00
10月29日山东省第一康复医院神经内科世界卒中日义诊预告
鲁网10月19日讯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卒中防治,刻不容缓。2025年的重阳节恰逢 10月29日世界卒中日 ,今年世界卒中日的主题为“尽早识别
2025-10-19 17:00:00
临沂市在全省精神卫生防治技能竞赛中获佳绩
鲁网10月19日讯近日,2025年全省精神卫生防治技能大赛省级决赛在济南举办。经过激烈角逐,临沂市代表队荣获团体竞赛三等奖
2025-10-19 17:02:00
近日,新华社区正在开展燃气安全宣传,一些不法分子却嗅到“商机”,冒充燃气公司工作人员上门忽悠老人购买燃气报警装置,致使多名居民受骗
2025-10-19 17:08:00
改造施工!华仁立交桥主线桥梁已双向封闭,请提前绕行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赵波备受关注的华仁立交桥拆除改造工程自2025年10月10日启动以来,正有序稳步推进。为配合施工需要
2025-10-19 17:20:00
敦化市|火力全开 青春“战歌”奏响乡村振兴最强音
牡丹江畔,敦化市秋梨沟镇横道河子村呈现崭新气象。甜黏玉米加工厂内机器轰鸣,奏响着产业发展的乐章;横道古韵景区码头,张敏敏对着手机热情直播
2025-10-19 17:23:00
2025中国诗歌之乡山径赛(宿松白崖寨站)开跑 500余名跑友参加
大皖新闻讯 10月19日,2025中国诗歌之乡山径赛(宿松白崖寨站)开跑。来自全国各地的500余名越野跑爱好者齐聚宿松
2025-10-19 17: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