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行进中国丨阜新彰武:科尔沁沙地上的绿色传奇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5-05-24 10:33: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网-辽宁频道

人民网“行进中国”辽宁调研采访团

5月的辽西沙原,一米多高的桑树伸展出绿叶,枝头上开了几朵小花,也吐出新蕊了。在彰武县四合城镇刘家村侯贵家的林子里,高处有树荫,脚下是绿草,沙地的沙被牢牢盖住。

彰武,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长达171公里的风沙线,让这里年复一年被动接收来自内蒙古高原的风沙,与风沙博弈,成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们的必修课。人民网2025“行进中国”调研团队记者驱车刚从新鲁高速公路来到彰武,就看到一块硕大的广告牌,上面写着“彰武——新中国科学治沙开始的地方”。

行进中国丨阜新彰武:科尔沁沙地上的绿色传奇

侯贵每天都要查看苗木的长势。人民网记者 邱宇哲摄

“我出生在刘家村西树林屯,小时候风沙来的时候,遮天蔽日,庄稼更是折的折、断的断。”刚刚巡完山的侯贵,边给树苗浇水,边和记者聊起了20多年前与这片林地结缘的故事。

“当时,国家鼓励全民参与植树治沙,我也想着要参与进来,哪怕力量小,也得把植树固沙的担子挑起来。”2001年,50岁的侯贵辞去村委会主任职务,拿出所有积蓄,承包了四合城林场一片难以治理的农林沙荒地。当年秋天,他就背着育好的杨树苗和工具,进山栽种了第一批树苗。

“当时,有的地方得种三四回才能扎下根,新栽的树苗浇完水四五天后,地表就又有近10厘米的干沙了……”侯贵感慨,就这样和风沙反复较量之后,才渐渐摸索出了一些经验。自此,他每天的生活就与植树固沙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治沙靠土办法不行,这是个科学!”跟着侯贵,记者来到了位于彰武县章古台镇的辽宁省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固沙造林研究所。

“你看,这是我们沙地所首任所长刘斌,这是阿尔乡镇北甸子村原党支部书记董福财,他们都留下了永远当个护林员的遗嘱;这是退伍军人李东魁,在没水没电的环境里看护8500亩樟子松林,每天至少巡山13个小时,一干就是30多年……”一方小小的展室里摆满了一代代治沙人的老照片和他们获得的荣誉。

行进中国丨阜新彰武:科尔沁沙地上的绿色传奇

沙地所首任所长刘斌带领群众共赴造林现场。阜新市委宣传部供图

从照片里的老所长刘斌,再到老支书董福财,再到侯贵,这一群人从“一棵树、一把草”艰难起步,到如今实现林草覆盖率突破生态奇迹,70多年来,这些彰武人在战风沙的路上接力奋斗,从不畏惧。

记者登上章古台镇松林深处的瞭望塔,眼前树木葱茏,绿意盎然,挺拔、常绿,平均高度20余米的樟子松随处可见。“种活一棵树比养个娃还难。”这句话在大漠广为流传,“从我上任开始,我就一遍一遍地讲着治沙人战天斗地的感人故事,讲着讲着,我也成了治沙群体的一员。”望着眼前的樟子松,彰武治沙学校校长翟钟龄目光坚定,“每一棵树都是治沙人的‘钉子精神’——扎下根,就不退半步。”

绿一片青山,富一方百姓。要把眼前这片珍贵而脆弱的漠上草原保持住,离不开百姓的支持,关键要让百姓得到实惠。蒿柳养蚕,就是今年的新实践之一。

行进中国丨阜新彰武:科尔沁沙地上的绿色传奇

彰武县大德镇韩家村的蒿柳养蚕试验田里,蒿柳苗渐渐冒出新芽。人民网记者 邱宇哲摄(无人机照片)

初夏时节,辽西北小城阜新市彰武县大德镇韩家村的蒿柳养蚕试验田里,一张张黑色地膜下,扦插不久的蒿柳苗渐渐冒出新芽。

“你看,现在蒿柳苗虽然不大,但长得快,预计8月初就能放蚕。按现在的行情,一亩地产出的蚕茧少说也能卖2000元。每年修剪下来的柳条加工后还能卖钱。”彰武草原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国辉边介绍,边掰着手指头给记者算着经济账。

如何因地制宜治沙,尽可能地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是每一个彰武人一直都在琢磨的事儿。

“难以想象,5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漠。”从彰武县城向北驱车20余公里,来到一处名为欧李山的沙丘,在观景平台举目远眺,洁白的风车随风舞动,远山近水尽收眼底。大德镇党委书记贾宏达告诉记者,半流动沙丘、风蚀点是这里的治沙难题,单靠植树造林难以奏效。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彰武把县委常委会会议开到沙坨子,一次次现场踏勘、一次次方案论证。“咱们面前这2000多亩的林地,原来是沙丘,现在全部变成绿洲。”站在欧李山上,贾宏达指着眼前的树林说,“现在目之所及的广袤树林,都是‘三北’防护林工程的一部分。”

行进中国丨阜新彰武:科尔沁沙地上的绿色传奇

治沙后的德力格尔风景区游人如织。阜新市委宣传部供图

随着彰武草原生态恢复区不断建设,德力格尔风景区也应运而生。湖、岛、湿地、草原、沙漠等自然景观齐聚,风景秀丽,被辽宁人称为自己的“阿勒泰”。治沙后不仅让景区风景更美了,也带来了经济效益。今年“五一”假期,景区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尤其是自驾游爱好者的目光。

“我们全家在欧李山住了几十年,现在变化太大了,环境越来越好,我打心眼里高兴。”75岁的兴隆堡镇于家村村民刘学振说。

曾经,生态是彰武人民最深的痛点。70余年来,在几代治沙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彰武县沙化土地占比由96%降至36.56%,森林覆盖率由2.9%增加到31.47%,百姓生活发生了大变化。

如今,昔日黄沙漫天的景象已不复存在,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的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那其灼、王斯文、汤龙、邱宇哲、孝媛、周颂雪)

行进中国丨阜新彰武:科尔沁沙地上的绿色传奇

点击进入专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5-24 1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让黄沙不再漫天” 辽宁打响科尔沁沙地歼灭战
...侯贵 中新网记者 陈溯 摄阜新市地处中国最大的沙地——科尔沁沙地南缘,是辽宁省有名的“沙窝子”。其中,彰武县沙化面积曾占到全县面积的96%,可以说曾经的彰武“除了黄沙还是黄沙
2024-05-15 11:14:00
辽宁彰武推进科尔沁沙地歼灭战 添“新绿”焕生机
...植树造林,光伏治沙复合示范项目正加快建设,全力推进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行多赢。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平安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抢抓春季墒情好的时机开始
2024-04-19 15:46:00
辽宁彰武:沙海变良田 金秋收获忙
...村的稻田里机声隆隆,一片丰收的繁忙景象。彰武县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近年来,彰武县积极探索荒漠化治理新路径,通过河流综合治理、“水田湿地”工程建设等方式遏制土壤沙化,扩充湿地面
2023-10-23 21:16:00
科尔沁沙地歼灭战 彰武确保首战必胜
本文转自:中国绿色时报本报讯 作为辽宁省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的主战场,阜新市彰武县抢抓时机,迅速行动,掀起秋冬季治沙造林高潮。按照《彰武县科尔沁沙地歼灭战行动方案(2023—203
2023-11-24 08:43:00
...武生态优先、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漠上草原”位于科尔沁沙地南部,因在科尔沁沙地上形成草原而得名。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成为科学治沙开启的地方。近年来,彰武县在生态建设不断升级发
2023-09-14 03:04:00
多国留学生走进辽宁阜新 沉浸式体验“彰武治沙”
...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彰武县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处在沙地南侵的咽喉要道。新中国成立前,彰武县森林覆盖率只有2.9%,被称为辽宁的“风口”和“沙窝子”。经过几
2023-09-15 23:21:00
“绿海”锁黄沙
...山的新生,是“三北”工程在彰武开展的一个缩影,也是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的成果之一。草木以其柔韧染绿山河,英雄以其执着重塑家园。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再到“绿进沙退”,一代
2024-06-13 03:17:00
...内蒙古日报夹击沙地 共绘丹青​——蒙辽联动合力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 □实习记者 方圆 潘佳慧4月,春回大地,万物向阳而生,科尔沁沙地一片火热治沙景象。4月12日,通辽市科
2024-04-15 02:59:00
“点沙成金” “颜值”与产值兼具的特色发展之路
...本文转自:央视网央视网消息: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位于科尔沁沙地南部,这里土地沙化面积一度高达96%。经过70多年的科学治沙和生态修复,曾经的荒漠“沙海”变身“绿洲”,恼人的风沙
2023-08-19 12:12: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东南网11月6日讯 近日,三明市生态环境局依据有关规定,责令尤溪县荣福碳业有限公司限期(5日内)修复自动监测设备的湿度计
2025-11-06 14:00:00
超2200家赣企进博会组团“掘金”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陈春伟)黄浦江畔风正劲,“四叶草”中客如潮。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
2025-11-06 06:46: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琴红)推进重点质量攻关项目153个、批复筹建省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15个、全省质量融资增信累计授信额度121
2025-11-06 06:46: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琴红)以前买地下车位,总怕“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以后南昌居民不用愁了!南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近日发布公告
2025-11-06 06:46:00
太重集团11月3日发布消息,太重承制的狮子洋通道项目散索鞍鞍头毛坯全部完成验收,即将进入加工装配阶段。狮子洋大桥剑指“五项世界第一”的双层悬索桥
2025-11-06 07:10:00
11月5日从省生态环境厅了解到,围绕打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等六大重点,全省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将努力当好生态环境的“守护者”
2025-11-06 07:10:00
秋风起,澄澈蓝天下,金灿灿、红似火、绿如翠的树叶轻舞,秋季的太原,吸引着各地骑行爱好者打卡。前不久,经专家评审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评议
2025-11-06 07:10:00
为推进跨境法律服务,近日省司法厅发布香港、澳门律师事务所与内地律师事务所在山西省开展合伙联营工作的相关规定,为我省企业和群众提供高质量法律服务
2025-11-06 07:11:00
近日,省人民医院与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康复医学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在省人民医院揭牌,标志着双方在体医融合领域的战略合作迈入新阶段
2025-11-06 07:11:00
11月2日清晨8时,57岁的刘建国轻轻叩响杏花岭区独居老人李奶奶的家门。作为“窗帘行动”的志愿者,他每天的到访已成为建设北路北社区老人最安心的守望
2025-11-06 07:11:00
红叶季 “警”相随 太原公安多维守护景区安全
图为民警在龙山景区开展巡逻防控。金秋时节,太原龙山、崛围山进入最佳观赏期,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前往登高赏秋,人们或漫步林间
2025-11-06 07:11:00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近日,市公安局、市法院、市检察院分别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并结合工作实际
2025-11-06 07:11:00
11月3日,市妇联携手市女企业家协会,走进定点帮扶村阳曲县六固村开展“消费帮扶 金秋行动”活动,帮助村民拓宽农产品销路
2025-11-06 07:11:00
最美“助攻”!南京高校志愿者为“苏超”热血守护
晓庄学院学子进行花球啦啦操彩排。 学校供图□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姜静 通讯员孙兴盛实习生黄佳琪11月1日晚,随着“苏超”冠军的诞生
2025-11-06 07:46:00
南报网讯(记者陈燕飞通讯员宣萱)长三角一体化浪潮下,宣城市锚定与南京的联动发展,以交通建设为突破口,逐步织就两地“无缝对接”的通勤图景
2025-11-06 07: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