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钱江晚报
浙江大学校友总会供图
周净秋(后排左一)与初中同学的合影 受访者供图
浙江大学校内论坛一则帖子最近引发了热烈讨论。
一位浙大学生在本校图书馆借书时,意外发现一张写于1957年的书签。书签被夹在一本1956年第二版的《固体物理导论》英文书中。
书签上竖排工整地写着“赠给好友 周净秋”几列小字,书签另一面,则绘有树叶、水草和河虾等景物,十分生动可爱。
跨越67年的时空,两个浙大学子上演了一场奇妙的“相遇”;纸短情长间,这份遗落在物理书里的珍贵友谊也被更多人所知。
67年前的书签“物归原主”
记者从浙江大学校友总会了解到,书签中的这位“周净秋”可能是1960级物理系本科生。
发现这张书签的人是浙江大学物理学院2022级本科生赵文楷。他在接受校内媒体采访时说,自己最近正在做SRTP(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借阅这本书时翻到了这张精美的书签。
“两代人在同一本书中相遇,是一种缘分。我会好好学这门课,也期望和老学长一样,拥有这样纯粹美好的友谊。”赵文楷说。
可惜,据校友反馈,周净秋先生已于多年前过世。
昨天,记者联系上周净秋的女儿周艳,她是萧山新桐初中的一名科学老师。昨天下午,浙大学生代表带着这张书签来到萧山新桐初中,亲手将这份67年前遗落书间的美好“物归原主”。
“这张书签真精致呀!画得也很用心。”初见浙大学生代表递来的这张书签,周艳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接过,细细端详了一番。
考虑到这张书签已遗落于父亲母校多年,是父亲求学生涯中的一段青春回忆,周艳提出,自己代表兄弟姐妹将这枚书签捐给浙大,留与更多校友作为纪念。
书签主人酷爱读书,喜欢拉二胡、吹口琴
周净秋是萧山戴村人,初高中分别就读于临浦二中和杭一中,1960年考入杭大物理系,1964年毕业后,先分配到诸暨当过公社干部,之后当过初中老师,最后在萧山六中担任物理老师,直至1998年退休。2014年,周老先生因病过世。
据周艳推测,这张书签可能是父亲的高中同学送给他的。周艳印象中的父亲,酷爱读书,虽是理工男,却擅长写作,还喜欢拉二胡、吹口琴。
在周净秋的初中母校临浦二中(现为萧山二中)出版的一本纪念集中,留存了一些周净秋少年时期与同学们的合影。书中,周净秋的初中同学兼好友董校昌这样写道,周净秋“内向、文静,好读书,喜诗词,善摹仿古体诗词,诸如‘西江月’之类”。后来学校成立文学兴趣小组,颇通诗词的周净秋是其中主力。
此前有网友评论说,遗落在时光里的旧物最好的归属是一次次留给后来人。希望正如周艳期待的那样,这枚承载着珍贵友情的书签,能为更多人带来关于过去的怀恋和面向未来的期待。
纸页书香,只言片语,承载多少青春记忆。你是否也有这样颇具浪漫色彩的相遇故事?欢迎登录“钱报朋友圈”,与大家分享。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7 09: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