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大河网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思政课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为办好思政课提供了重要指引。河南工程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力推进思政课建设,积极探索“五个导向”思政工作模式,以创新“大思政课善用之”的思政育人格局引领和深化学校“三全育人五育融通六化驱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建设。
树立目标导向
深化顶层设计
河南工程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构建“大思政课”格局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坚持高位推动,从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出发,统筹设计规划,加强谋篇布局,出台《五育并举三全育人行动方案》《“红色基因培根铸魂”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方案》《三全育人五育融通六化驱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推进思政课与专业教学、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深度融合,巩固和强化思政课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丰富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方法,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落实到“大思政课”格局构建当中。坚持守正创新,遵循思政课“讲道理”的本质,聚焦时代发展大潮、民族复兴大局、国家发展大势,丰富和拓展思政课中国化、时代化内涵,采用问题式导学、专题式教学、课题式研学等方式创新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让内容更加鲜活生动、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引导学生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时代论断变为思想答案,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教学目的。坚持协同推进,制定《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和“课程思政示范课大赛”,评选出100余门课程思政优秀案例,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一体推进、协调发展;充分挖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根据专业特点融入劳动品质、攻坚斗志、报国意志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提升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成效。
树立问题导向
深化机制保障
学校党委坚持问题导向、制度先行、持续推进,在构建“大思政课”格局中抓住关键问题,主动破解难题,加强政策支持、课程建设、经费投入、队伍培养的保障力度。扎实开展书记校长入课表、校级领导上讲台、中层干部进课堂活动,做实校领导听、讲思政课制度,思政课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常态化开展思政课集体备课、说课、研课,组织思政课教师外出参加高水平进修和暑期实践研学,提升思政课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获批省级思政名师工作室。设置思政课研究专项,组织科研团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组建青年教师宣讲团对党的创新理论和重大成果进行全校宣讲。加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思政课建设力度,在人才引进、课程改革、教师培养、创新实践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持续增加思政课软硬件建设和信息化教学投入。制定《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10条举措》《辅导员队伍建设10条举措》,鼓励专职辅导员从事思政课教学和研究,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大思政课”教师队伍。
树立特色导向
深化品牌打造
围绕杰出校友杨靖宇将军爱国精神所蕴含的红色资源,广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培育有声有色、有血有肉的思政课品牌。深入研究杨靖宇将军的革命史实和崇高品质,聘请杨靖宇将军后代马继民作为学校思政教育校外导师,校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年杨靖宇纪念馆”作为思想教育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获批河南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省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河南省首批革命文物协同研究基地和郑州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等称号。开设“笃行学堂”和“尚德讲吧”,扎实推进思政课小班研学讨论,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多种形式研讨国家大事、议时政热点,制作实践教学展演视频1000余部,思政课教师自主创作思政课动漫30余集,通过学习强国、哔哩哔哩、抖音等各大网络平台进行展播,部分作品入选国家广电总局优秀作品目录。和河南省中华文化促进会共建弘扬杨靖宇爱国主义精神工作委员会、共建“靖宇剧社”,筹建弘扬杨靖宇爱国主义精神“两省三地”大思政课教学实践基地。打造弘扬杨靖宇精神系列活动,评选“靖宇班”“靖宇标兵”,组建“靖宇国旗护卫队”“靖宇先锋连”“靖宇宣讲团”三支队伍,巡演青年杨靖宇主题话剧,形成了一批有品位、有内容、有影响、有热度的思政品牌,“学在靖宇母校、胸怀家国天下”的精神追求深入人心。
树立创新导向
深化育人实效
创新“思政课”教育思维,将思政元素融入日常、融入实践、融入生活,内嵌到德智体美劳当中,以思政课为牵引推进五育融合融通融汇。推进“共学共居共乐共美”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先后建设“知行”“敏行”“笃行”三个学生社区和“力行”书院,形成“三社区一书院”育人新格局,配备正处级干部实职担任学生社区主任,安排校党委委员兼任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书记,组织26名社区辅导员全职全时入住学生社区,组建19个功能型党支部、228个功能型党小组和38个功能型团工委,实现党团组织全覆盖,进一步推动领导力量、组织力量、思政力量、管理力量下沉学生一线。组织思政课老师担任学生社区思政导师,将思政课堂搬到学生社区、思政教育延伸到学生身边,经常性组织学生开展理论讲座、座谈研讨活动。开展“一处一品牌”“一月一餐会”“一月一开放”“一周一团建”等“七个一批”育人品牌活动,思政育人活动更加广泛化、特色化、体系化。建设公共艺术中心、开放性演艺角和艺术实践教学长廊等艺术空间,开展“草地音乐节”“周末青春演绎”文化艺术活动,传达“与美同行”美育理念;组建体育俱乐部,开展阳光校园跑和各类体育赛事,树立“每天运动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的运动理念;建设校内“百荟园”“百草园”双百劳动基地,举办校园劳动丰收节,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树立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
树立多元导向
深化协同联动
学校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整合校内“青年杨靖宇纪念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服装博物馆”“智能制造车间”等资源,撬动和吸纳校外思政资源,与郑州二七纪念馆、鄂豫皖革命纪念馆、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等场馆合作,打造思政课沉浸式体验线路,每年参与思政课实践的学生达2万人次;积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与属地中小学成立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课联盟,与相关高校建立思政课一体化共建单位,利用黄帝故里、郑州航空港区、美丽乡村等传统文化资源、乡村治理资源和空港产业资源,着力推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
“大思政课”善用之,是理论学习的善学之、思想教育的善为之、创新实践的善行之、育人目标的善成之。河南工程学院通过善学、善为、善行、善成等方式,积极探索具有特色的大思政课育人之路,努力构建以“善用之”为核心理念的“大思政课”格局。(常超 介翔 姜国峰)
编辑:林辉审核 :莫韶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1-07 05: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