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闽南日报
漳浦一中开展“家校+”研究性学习——
学问藏在大自然里
研学团成员现场学习如何找笋、挖笋
8月5日,漳浦一中的7位学生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走进“竹乡”南浦,于竹海碧波之中体味苏东坡诗中“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诗意,探索藏于自然之中的学问,追忆红色峥嵘岁月。活动以家庭亲子活动的形式开展。
跟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相见“课堂”的“教棒”交给了南浦乡当地村民,由村民担任向导,带着学生和家长开启一场探索之旅。
在村民的带领下,研学团走进茂林修竹的海洋,当地的阿婆教孩子们如何找笋,又教大家如何挖笋。孩子亲手挖掘竹笋,学习如何分辨不同的笋种,了解关于竹笋生长的知识,于大自然中学习书本未学之内容。在竹海中体验农家的乐趣,亲手制作了独具地域特色的竹筒饭,体验了一把挽袖做羹汤的快意,在喷香美味的菜肴中品味自然真味。在南浦竹编产业发达的大坪村,在陈列的竹编工艺品中,研学团为“择一事终一生”的老手工艺人动容,同时也看到了这门传统手艺传承所受到的阻碍。
据了解,为提升学生研究学习能力,漳浦一中鼓励每个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自主选择指导老师。此次研究性学习由漳浦一中的林丽洁和游颖慧两位老师指导,从课题方向的确定到调查研究、一日研学的设计,指导老师都与学生进行深入沟通,并及时纠偏、补充、建议。来自漳浦一中2025届的7位学生组成小组,小组研究课题为“南浦竹制产业发展探究”。
该研究性学习小组组长陈嘉告诉记者:“为了增加这个研学方案的吸引力,我们设计的是“家校+”模式,这让此次研究性学习不仅是研学,也是另一种形式的亲子游,会是比较特别的体验。整个研学的设计也紧扣我们本地的特色,融入了自己的文化元素,希望通过这个研学计划,了解南浦的竹制产业,将来,我们能够结合所学,尽量去帮助打开南浦竹制产业的市场,更好地将我们的竹编文化传承下去。”
“这次研学令我印象最深的便是竹编展览一站。在展台上的一个个精巧的工艺品,都有着独属于它们的静谧及岁月,这是对于过往的传承,亦是对现在的诠释。在交错纵横间,透过竹片的缝隙,我眼见老手艺人对于传统工艺的执着和眷恋。于是我更加期待,时光沉潜下的竹编韵味能够得以永存,我们亦将为其付诸以全力。”组员徐雪淳动情地说。
漳浦一中的指导老师林丽洁表示,正如苏格拉底所言,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此次研究性学习,点燃了孩子们探索、发现、创造的火焰。在“家校+”研学之旅中,学生们深入思考,主动探索;教师指导纠偏、鼓励启发;家长积极参与,发现记录;社会多方助力,支持肯定。学校、家长、社会多方合力,全员全程全力助力青少年成长,这是教育应有的模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0 05: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