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北斗:远在天外,近在身边(科技视点·勇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4-12-02 06:09: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三十载耕耘,蹚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卫星导航探索之路

北斗:远在天外,近在身边(科技视点·勇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

本报记者 刘诗瑶

北斗:远在天外,近在身边(科技视点·勇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

第五十九、六十颗北斗导航卫星在轨示意图。

中国科学院供图

北斗:远在天外,近在身边(科技视点·勇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

研制人员正在进行卫星总装工作。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供图

前不久,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第五十九、六十颗北斗导航卫星。该组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后发射的第二组中圆地球轨道卫星,也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最后一次发射。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是我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经过多年发展,北斗系统已成为面向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定位、导航与授时服务的重要新型基础设施。

从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到北斗三号,从双星定位到全球组网,从覆盖亚太到服务全球,自1994年工程立项,北斗系统已走过波澜壮阔的30年。

30年来,全体北斗人秉承“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践行“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发展理念,将北斗系统建设成为一张亮丽的“国家名片”。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咬牙坚持到最后”

根据我国导航卫星建设规划,北斗一号覆盖国内区域,北斗二号扩大到亚太区域,北斗三号走向全球。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由我国建成的独立自主、开放兼容的卫星导航系统,从此开启了高质量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崭新篇章。

回顾创新历程,北斗三号能够从区域走向全球,关键的技术难点之一,就是高效实现卫星之间的测量通信。

为此,我国科研人员大胆创新、独辟蹊径,提出星间链路技术。所谓“星间链路”,就是卫星和卫星之间的一条通信线路,是航天器与航天器之间具有数据传输和测距功能的无线链路,基于国内布站条件提供全球运行服务。有了这项技术,即使“看不见”在地球另一面的北斗卫星,通过北斗卫星的星间链路同样能与它们取得联系,这是北斗全球导航系统建设的一大特色。

康成斌深度参与了星间链路的关键技术攻关。这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通信导航部导航室主任,自2010年参加工作起,就全身心投入北斗系统的研制中。

实现“星连星”“太空架桥”难度极高。康成斌介绍,北斗三号系统中卫星与卫星的距离最远达到7万公里,既要让遥遥相望的两颗卫星仿佛近在咫尺,又要保证7万公里距离之间即使发生厘米级位置变化,都能被第一时间感知和测量,且星座中任意两颗星都要建立起类似联系,“这是一项巨大的技术跨越”。

“几乎从零起步,团队压力很大。”康成斌说,既要充分论证科学原理的正确性,还要开展不计其数的试验验证。

为了加快突破星间链路技术,不耽误卫星研制整体进度,康成斌和团队成员们睡在试验场地,从早到晚、争分夺秒开展星间链路技术测试。

测试出现问题,康成斌带领团队沉着冷静地推导、测算,直至把所有疑点都查找出来。“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咬牙坚持到最后。”这是支撑康成斌挺过难关的信念。令他动容的是,其间,多位白发苍苍的总师院士、技术专家主动来到场地,慷慨相助。

星间链路技术,让北斗系统实现了“一星通,星星通”。从一片空白、奋力追赶,再到和世界领先的全球导航系统并肩而立,一代代科研人员自立自强、自主创新、拼搏超越,蹚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卫星导航探索之路。

“踮起脚尖去够一够最好的技术,才能确保先进性”

北斗系统,汇集了全国400多家单位联合攻关,凝聚了30多万名科研人员的汗水和智慧。其中,北斗三号的卫星研制,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和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共同担纲。

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星打完后,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北斗三号卫星系统首席总设计师林宝军收到一条短信,短信中说,“这颗星终于成功了,我们完成了别人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谈及创新秘诀,林宝军给出的答案是“理念创新”。

时间回到2015年3月30日,北斗三号全球系统首发试验星成功升空入轨,这是中国科学院抓总研制的第一颗北斗导航卫星。这颗试验星的新技术超过70%,运行良好。

按照惯例,卫星上的新技术比例一般不超过30%。为什么敢从30%变成70%?

林宝军说:“关键技术攻关一般需要10年,卫星的寿命往往在10年以上,到卫星运行终结时,使用的已经是20年前的技术了。因此,理念的创新性和前瞻性就显得很重要,要勇敢突破一些传统观念的条条框框。”在他看来,在有成熟技术保底的基础上,“踮起脚尖去够一够最好的技术,才能确保先进性。”

林宝军将卫星上的结构、热控等10多个分系统合并成电子学、控制、结构、载荷四大功能链,简化了系统结构,提升了整体可靠性。例如,原来每个分系统都需要计算机,一颗卫星上甚至要24台计算机,通过技术创新,现在一台计算机就可以完成整星计算。经过反复筛选验证,团队选用成熟的元器件和工艺路线,确保创新技术落地,使卫星整体技术领先。

这期间,有人质疑:“我们能不能稍微稳当点?”顶住压力,林宝军率领这支平均年龄只有31岁的团队,不舍昼夜,终于研制出了性能优异的卫星。仅在2018年,团队就高密度研制发射了8颗北斗三号中圆地球轨道组网卫星,为北斗三号建成基本系统作出了突出贡献。

据介绍,北斗系统攻克了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多种器部件国产化研制,实现北斗三号卫星核心器部件国产化率100%。

“让‘卫星短信’走进千家万户”

庞大精密的北斗系统除了由卫星构成的空间段,还包括由测控系统、运控系统等构成的地面段,以及各类终端及应用系统构成的用户段。

郑晓冬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网络通信研究院的一名正高级工程师,从事北斗导航地面系统建设20余年,他率领团队自主研发出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北斗民用短报文通信平台。

从功能看,其他卫星导航系统仅能无源定位,因而用户只能知道“我在哪”。北斗用户则不同,不但自己知道“我在哪”,还能告诉别人“我在哪”“在干什么”。当遭遇突发地震、海上遇险,在其他通信手段失效的情况下,北斗短报文通信可以成为人们传递求救信息、拯救生命的关键保障。

郑晓冬带领团队相继攻克了微弱信号捕获及跟踪、高精度同步等多项技术难题,取得一系列创新突破,使得北斗三号在全面兼容北斗二号系统短报文通信服务的基础上,信息发送能力提升到一次1000个汉字,极大提升了短报文系统服务能力,为短报文的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

“让‘卫星短信’走进千家万户。”为此,郑晓冬团队还创造性提出了将北斗短报文置入智能手机的理念。一台手机,如何与太空中的卫星直接建立连接?

“这需要产品在非常小的体积下还要具备大功率发射和高灵敏度接收的能力。”郑晓冬和团队攻克高灵敏度快速捕获、射频基带一体化设计等核心技术,研制出全球首款低成本低功耗北斗短报文消费终端芯片。

研发历程并非一帆风顺。郑晓冬回忆,有一次团队联合手机厂商搭建手机测试环境,开展实际测试时,调试始终不成功,大家非常焦虑。此时,团队核心成员王晓玲提出了一个想法——对多个城市进行北斗卫星信号测试,通过真实的测试数据分析问题、优化性能。这个思路得到团队认可,大家克服困难,短短一个月内就完成了百余个城市的北斗卫星信号测试,依靠这些宝贵的测试数据,制定了整体解决方案,解决了所有问题。

“如今,通过将短报文芯片置入手机,使手机能够在没有地面移动网络情况下具备与外界紧急通信的能力,这样的手机可以广泛应用在遇险报警、应急救援、灾害指挥、海上作业等场景。”郑晓冬说。

北斗远在天外,应用近在身边。目前,全国已有超过2500处水库应用北斗短报文通信服务水文监测,搭载国产北斗高精度定位芯片的共享单车投放已突破1000万辆,支持北斗短报文通信功能的手机已发布。北斗系统正全力赋能各行各业,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时空基石和重要引擎。

根据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发布的规划,要在2035年前建成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瞄准这个目标,北斗人一直在路上。

《人民日报》(2024年12月02日 第 19 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02 0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深中通道,创新造就超级工程(科技视点·勇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
...创新造就超级工程(科技视点·勇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本报记者 韩 鑫《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18日 第 19 版)从中山市一侧眺望通向深圳市的深中通道。曾炜
2024-11-18 06:25:00
高温气冷堆,从蓝图变为现实(科技视点·勇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
...,从蓝图变为现实(科技视点·勇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本报记者 谷业凯《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04日 第 19 版)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外景。中核能源科技
2024-11-04 06:10:00
“超级显微镜”,深度探索微观世界(科技视点·勇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
...深度探索微观世界(科技视点·勇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本报记者 吴月辉中国散裂中子源俯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东莞研究部中子科学部副主任殷雯在进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以
2024-11-11 06:09:00
...铺展开来,这是一场更宏大的“垦荒”。新时代青年作为排头兵和生力军,更需要传承和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比如,艰苦奋斗中创造幸福。垦荒年代泛黄的相片上,年轻队员们的眼睛却总像闪着光
2024-05-10 14:32:00
深耕再生金属供应链业务 争做绿色发展“排头兵”
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在由广西物产城矿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西物产城矿公司”)投资建设的南宁废钢加工基地厂房内,机器声隆隆作响。一批批从全国各地上游供应商回收而来的废钢,
2024-03-19 10:31:00
...文转自:新华日报致敬攀登路上的江苏科技工作者勇当“排头兵” 让科技迸发无限能量□ 本版撰稿 蔡姝雯 张宣 叶真 杨易臻 通讯员 葛思佳今年5月30日是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2024-05-29 05:36:00
司马篡位后,贾充成了排头兵
...那样对主子忠心不二,做起了反骨仔的角色,而且还成了排头兵,此事还要从贾逵死后说起, 贾充成了司马篡位的排头兵贾逵死的时候,贾充还没有及冠,不过未立寸功的贾充,仗着自己父亲的
2023-02-21 20:27:00
...自:兵团日报弘扬科学家精神 勇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兵团科技工作者风采(上)今年是兵团成立70周年,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全社会支持科技事业、爱护科技人才的氛围,
2024-05-29 01:59:00
坚定创新自信 勇当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
...”,主题为“弘扬科学家精神,勇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我国首个以科学家群体为主题的博物馆——中国科学家博物馆今天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主展“共和国脊梁”集中展出了190余位
2024-05-30 21:44: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曹县汉服“遇上”拼多多:95后的创业翻盘记
鲁网10月24日讯曹县,素有“中国汉服产业重镇”之称,曾见证无数小微创业者在行业竞争中艰难求索。对许多创业者而言,汉服市场度过初期蓝海阶段后
2025-10-24 14:29:00
突破光谱检测瓶颈!中国计量大学本科生团队研制高分辨率光谱仪
通讯员:吴瑞鹏 何秋阳近日,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正火热备赛中,全国高校参赛队伍蓄势待发。中国计量大学光学与电子科技学院本科生团队项目——“基于微反射镜阵列的高分辨率光谱仪”
2025-10-24 15:02:00
开普勒机器人登陆IROS 2025 以开放平台携手全球开发者共筑新生态
10月19日至25日,全球机器人领域两大顶级国际会议之一的2025年IEEE/RSJ智能机器人与系统国际会议(IROS 2025)在杭州隆重举行
2025-10-24 15:02:00
蓝月亮:用十二年为洁净艺术种下一棵“树”
10月23日,第十七届国际大学生暨青年艺术博览会(简称:大艺博)开幕。在武汉东部的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10000平方米的专业展馆内
2025-10-24 15:14:00
京东工业与南方电网供应链集团签署战略合作 以数智技术驱动供应链全面升级
10月20日,京东工业与南方电网供应链集团在广州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相关负责人出席签约仪式。此次合作标志着京东集团与南方电网在供应链领域的协作迈入全新阶段
2025-10-24 15:23:00
从OS到AI OS:荣耀MagicOS 10定义AI OS新时代
2025年10月23日,荣耀全球开发者大会暨AI终端生态大会在深圳坪山燕子湖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本次大会系统阐释了MagicOS 10的品牌战略与发展路径
2025-10-24 15:32:00
最后窗口期!2025FHC上海环球食品展免费领票即将截止
2025FHC上海环球食品展已进入开幕倒计时!这场被誉为“全球食饮贸易超级接口”的盛会,已成为零售买家囤货、拓品的关键“战场”—20万㎡展出面积
2025-10-24 15:47:00
K90定价后引热议闪电降价,雷军:标准版12GB+512GB 版本首销月直降300元
2025年10月23日的红米K90发布会后,12GB+512GB版本原定价为3199元,但因用户反馈该版本与其他配置差价过大
2025-10-24 15:57:00
iPhone 17系列首批用户反应褪色? 苹果官方客服回应
近日,部分苹果 iPhone 17 Pro 及 iPhone 17 Pro Max 的首批用户在社交平台反映,其设备遭遇了机身褪色问题
2025-10-24 15:59:00
阿里夸克AI眼镜开启预售 体验者:轻若无物,稳如长在脸上“看一眼”就能支付
阿里巴巴首款自研AI眼镜——夸克AI眼镜24日0时在夸克智能设备天猫旗舰店开启预售。88VIP会员实际到手价为3699元
2025-10-24 16:35:00
河北新闻网讯(梁轩轩)“原以为开业办税很繁琐,没想到这么简单!”近日,石家庄市桥西区律吕五金产品商行法人柴浩在桥西区税务局办税大厅完成税务申报后
2025-10-24 16:59:00
近日,瑞众人寿河北分公司在保定举办了2025年嘉年华客服节系列活动之“养老规划线下体验日”活动,通过创新融合中医药文化
2025-10-24 17:06:00
“尖货”频出!临安这里科技含量UpUpUp
是一场什么样的比赛技术“尖货”频出“硬核”创新不断近日,2025“海康创行・瓴创青山”智能物联青山湖科技城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第二期
2025-10-24 17:07:00
日前,邮储银行唐山市分行在其辖内网点全面推广集成化的“智能云柜”系统。该设备功能强大,整合了现金、非现金、凭证管理等逾400项个人业务
2025-10-24 17:08:00
行业领先全场景安装!海尔给“老铁门”装好了智能锁
近年来,智能门锁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智能门锁全渠道销量达897万套,同比增长6.8%。市场火热的同时
2025-10-24 17: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