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 尤为
摄像头遍布大街小巷,未经同意获取人脸信息,使民众不得不让渡个人信息权益;还有的摄像头明文传输、保存人脸原始数据,一旦泄露,加剧后果的严重性……而同时,依托智能摄像头的安防、高速自动缴费功能等给人们带来安全、便捷的生活体验。在信息化时代,存在许多这样的矛盾,解决之道是研发新技术的创新点和突破点。
近日,广东智媒云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智媒云图”)申请的“一种基于隐私保护的人体属性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专利获得正式授权,有效解决了上述矛盾。该专利研发的“去隐私摄像头”可从源头保护个人人脸信息,降低使用者的合规风险,有效抵御黑客窃取原始数据,同时最大限度地释放数据价值。
输出不包含人脸信息的视频图像
去年,央视3·15曝光人脸识别滥用现象。在未告知、未经用户同意的情况下,商家利用摄像头收集人脸信息,并用于客户特征分析,侵犯消费者权益。
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处理人脸信息等敏感个人信息应当取得个人的单独同意,还应当向个人告知处理敏感个人信息的必要性以及对个人权益的影响。
而对于摄像头而言,如何获得用户同意是一道难题。有的商家采用间接授权的方式,比如张贴标识,告知用户正在受到摄像头的拍摄。该方式并未给用户提供拒绝的选择。
另外,人脸信息属于个人独有的生物识别信息,具有天然的唯一性,被广泛应用于身份识别场景,例如被当作支付密码、账号密码等。由于用户难以更改人脸信息,一旦泄露,很可能严重威胁个人的财产安全、隐私安全等。在3·15曝光的商家中,有的直接收集和存储原始的面部信息,这无疑加大了用户的隐私安全风险。
技术是一把双刃刀,“摄像头”亦如此。从正面来看,摄像头可高效解决许多需求、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捷服务。例如,在高速公路收费站,摄像头可以识别车牌号,辅助完成自动缴费功能;在商场、便利店,摄像头可发挥警摄作用,防止商品被偷盗……
“智媒云图研发的专利可很好地调和上述矛盾。” 智媒云图CEO陈谷川解释,去隐私摄像头采用边缘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将检测算法嵌入视频图像采集的底层硬件(IPC芯片或其连接处理器芯片)中,在图像采集的同时执行人脸检测并对应去除人脸信息,实现视频图像输出时就已不包含人脸信息,可实现严格意义上的个人信息保护,有效降低合规成本、提升公众信任、降低监管成本、提升法规落地效果。
采用去隐私摄像头方案的监控视频截图 / 受访者供图
此外,“由于去隐私摄像头处理后输出的数据,已不包含可识别的个人信息,属于匿名化数据,所以不再需要前置‘知情同意’”。他还强调,同样得益于“匿名化数据”,使用去隐私摄像头也不用担心隐私数据泄露。“因为就算黑客入侵了摄像头,能拿到的视频图像数据也都是无人脸信息的数据。”
保护隐私的同时充分释放数据价值
人脸信息被匿名化,那去隐私摄像头收集的数据还有使用价值吗?
陈谷川对此介绍,去隐私摄像头能在保护隐私的同时充分释放数据价值。首先,去隐私摄像头的芯片内置算法在采集图像时同步执行人脸检测和统计,检测到人脸并结合设备/芯片编号对应生成唯一编号标识,并将这些唯一编号标识嵌入图像帧数据,以及图像内加彩码等方式存储传输。也就是说,不依靠人脸这一天然的唯一标识符,去隐私摄像头也能唯一识别个体。
其次,数据处理者拿到处理后的视频/图像数据时,根据编号标识就可建立人与画面的关联;在此基础上,就可开展数据分析,包括对人流量、性别、发型、穿衣风格分类、随身携带物品分类、停留时间、注视区域和同行人数分类、肢体动作等维度做细粒度分析,为其经营、治理等提供数据决策支持。
“但是我们无法知道具体个人身份,也无法追踪其流动轨迹,这样既避免了个人信息的曝光,又能满足商家人群分析制定营销方案的需求。”他强调。
专访:
21世纪:为什么会想到研发这个专利?
陈谷川:2020年底,我们碰到业务方提出的摄像头采集人脸的合规问题,结合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出台征集意见,我们觉得这是一个普遍性的行业性应用问题,于是就想应该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AI已经具备足够的学习能力和稳定的推理能力,商业数据的应用和价值挖掘并不一定需要用人脸这种极其敏感的数据维度来关联和绑定,更不需要让渡消费者的隐私,为什么不能有多赢、让客户和消费者都能共同信任的技术呢?于是我们做了不少论证和试验研究,在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施行前提交了专利申请,希望能更好地应用于行业和社会。
21世纪:人脸具有唯一性,可被用来解决身份识别问题。该专利“抹除”了人脸,还能解决唯一性识别问题吗?
陈谷川:人脸是具有较高级别的可识别唯一性生物特征,但由于涉及个人隐私,对其后续处理、使用涉及的知情同意、存储、传输等一系列合规和防范措施都有很高的要求。我们研发的专利通过在源头采集时即对人脸的图像明文信息进行编号标识后实施不可逆地抹除,通过该唯一编号标识来解决主体唯一性识别问题。这样既能满足数据使用场景对主体唯一性识别的需求,又能通过不可逆的匿名化处理,使得采集、加工、处理、传输该信息时有效规避人脸等个人信息的泄露和滥用等安全问题。
21世纪:能详细解释一下为什么黑客入侵摄像头,也无法拿到原始人脸数据吗?
陈谷川:黑客入侵设备或网络,一般是指攻破或绕过系统设置的安全条件(比如具备权限访问的账户密码、联网网关等),从而非法进入并获得设备上的数据、系统内的信息内容等。传统摄像头如果被黑客入侵,就能被直接截取摄像头采集的原始数据(包括各种隐私数据),而本专利摄像头的方案是芯片底层在采集图像的同时实施去隐私化处理,这意味着设备采集的原始数据本身就没有人脸信息,也就不存在消除马赛克或解码恢复的可能,就算黑客入侵了摄像头,能拿到的视频图像数据也都是无人脸信息的数据,不会造成公众的人脸信息泄露。
另外,芯片作为安全级别最高的防御,大大提高了黑客拦截和入侵网络设备的成本,还具有体积更小、功耗更低、可靠性提高、性能提高、成本降低等优点。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18 12:25:5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