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岳阳日报
乐当发展蔬菜产业的“菜蔸子”
——记“中国老科协奖”获得者、高级农艺师李炳秋

李炳秋(左一)在田间指导生产。
无论春夏秋冬,无论酷暑严寒,在君山区蔬菜基地的田间地头总有一个身影出现,或与劳作的菜农比划交谈着,或钻进大棚里了解蔬菜生产情况,他就是日前获得全国老科技工作者最高奖项“中国老科协奖”的市老科协农业农村分会副会长、高级农艺师李炳秋。
出生于平江大山的李炳秋从湖南农业大学毕业后就被分配到岳阳市农业部门工作,在蔬菜生产、科研、管理工作岗位一干就是40多年。“对种菜了解得越深,对这个行业、对菜农的感情就越深。”这句话是李炳秋坚持为菜农服务的力量源泉。在职期间,他几乎跑遍了我市的蔬菜基地,饿了在田边吃,累了在大棚睡,深入基层为菜农解决生产技术问题,帮助基地作发展规划,为产品找出路。策划、组织利用流域性平台推介我市蔬菜产品,利用各种场合介绍本地蔬菜产业发展情况,并引进各种资源来,我市蔬菜种植成为支柱产业有他在田间地头挥洒的汗水。
我市蔬菜生产面积现有160余万亩,年产蔬菜约400万吨,在农业种植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蔬菜大生产、大流通存在自然气候和市场变化两大风险,退休后的李炳秋仍心系蔬菜产业,他以君山区广兴洲镇合兴村为联系点,实行跟踪服务,深入基地调研,了解菜农的所想所需,在调研的基础上设计问卷,找出科技服务的突破点。问卷调查分六大类共21个问题,囊括了从品种选择到销售,从肥料农药施用到省力化栽培,从农业劳动力到科技实用技术应用等方面,他撰写了《君山蔬菜生产现状分析与建议》一文,由君山区老科协送至主管领导和职能部门,为做强科技兴菜、抢占市场份额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趋同性问题逐渐突出,给我市蔬菜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带来隐忧,李炳秋和君山老科协专家一起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富硒蔬菜生产,助力蔬菜产业提质增效》的建议,其中的一些观点转化为农民的实践,如富硒蔬菜生产、酵素在蔬菜上的应用等。
君山区林角居委会等是我市近郊蔬菜生产的主要基地,产品以早熟瓜果和叶类鲜菜为主。为了提高基地产品质量,确保食品安全,李炳秋和专家团队按照绿色蔬菜的生产要求,大力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病虫防治和有机肥应用,减少化肥、农药对蔬菜产品的污染,针对性地对育苗新品种、肥料、新技术的应用因地因品种施策。同时以此为依据展开问卷调查,解剖麻雀,了解近郊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撰写了《我市近郊蔬菜基地生产现状与建议》,有力地促进了我市3万余亩近郊蔬菜基地的建设和生产。
李炳秋根据蔬菜绿色食品要求,编写了以君山区几种主要蔬菜绿色生产技术标准化集成,编印了《蔬菜绿色生产技术普及读本》等资料,其中《普及读本》印刷2万册,发至全市各蔬菜生产基地。李炳秋对农业企业存在的技术问题也相当关注,如位于广兴洲镇洪市村的洞庭绿色蔬菜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效益一度不太理想,他与该公司老板多次沟通,为公司基地拟定了《生产布局的构想》,着眼效益,为企业量身定制技术方案,促使企业走出低谷。
李炳秋退休8年来,尽管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还搭有支架,但他从未因此放弃工作,凡是菜农邀请他去基地指导,他总是有求必应,欣然前往,现场指导解答问题。夏代伟是君山老科协种菜科技示范户,在发展富硒菜过程中碰到一些棘手的难题,李炳秋应邀来到其基地共同商讨解决方案,按绿色蔬菜食品栽培技术,从土壤整理到产品采收都加以悉心指导,效果很好。生产酵素蔬菜示范户周仁彪和集中育苗的良心堡悦来合作社的孙文都是李炳秋的联系户,李炳秋在全力支持示范户的同时,还通过他们向周边大力推广使用酵素,以提高更多菜农的产品质量。建新火龙果生产专业户丁道云节劳省本的水肥一体化技术用得好,但夏天大棚温度过高,通过采纳李炳秋的建议覆盖遮阳网,防止高温伤害果实,实践中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君山区林角居委会是近郊蔬菜生产基地,以鲜菜供应为主。有些菜农故步自封,不太愿意吸收新事物,李炳秋和君山老科协专家就把他们请到一起座谈,交流自己种菜的经验心得,逐一解答提出的问题,推介外地新品种、新技术等“五新”应用情况,扩大他们的视野,从理论上帮助提高生产水平,激发他们对“新东西”的渴求,从而解决科技应用“最后一公里”问题。
针对生产基地的农药使用问题,李炳秋按照绿色蔬菜生产要求,用上口易记的顺口溜形式,编写了病虫害防治的基本知识,先后将瓜类病虫害防治、茄果类病虫害防治等资料通过微信或纸质传单发放到菜农手中。同时李炳秋在生产指导中大力推广有机肥、复合肥的施用,改变过来长期单一施用化肥的习惯。
种菜离不开菜秧苗,近年来,李炳秋和市、区两级老科协大力扶持菜农发展产量高、效益好的优良品种,其中仅良心堡悦来合作社就形成5000多万株秧苗生产能力,产品畅销周边4县市,并远销甘肃等省外市场,因此菜农们称呼李炳秋是帮助他们发展绿色蔬菜产业的“菜蔸子”。
本报记者 刘衍清 刘志恒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6 06:45: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