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际

经合组织倡导“为未来而教”

类别:国际 发布时间:2023-10-19 09:12: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教育报

积极面对经济全球化、数字化和可持续发展给教育带来的新挑战,做好抵御未来冲击的准备——

经合组织倡导“为未来而教”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一贯倡导在政策制定中秉持“未来思维”,尤其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今天,这有助于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其发布的《为未来而教:全球参与、可持续发展和数字技能》报告中,分析了经济全球化、数字化和可持续发展给教育教学带来的新挑战和新任务,提出了学校教育应对未来冲击的具体措施。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报告指出,经济全球化将个人、城市、国家等联系在一起,极大地增强了个人和集体的潜力,但也使世界变得更加动荡、复杂和不确定。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里,学生既要掌握有关全球议题的知识,也要具备批判性推理的能力;既要树立现代生活多元化的意识,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传统下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要具备与他人互动沟通的能力。

数字技术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交往方式,同时带来了无法回避的新问题,如数据安全、不同利益群体社交圈的封闭和固化、信息泛滥等,这些都要求学校教育帮助学生做好适应数字世界的准备。报告指出,多数国家的学生缺乏应对数字信息的能力。随着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的认知和感知能力的部分替代,学校教育面临着更深层次的挑战,即如何协调好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对此,报告指出,在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时代,我们需要更加认真地思考人何以为人,人与新技术之间如何互补,而不是人被机器替代。这对重新界定教育目的产生了深刻影响。

在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教育发挥着关键作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描述了消除贫困、保护地球和确保所有人共享繁荣的人类共同愿景。这些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育教学。教育不仅引导学生理解气候危机背后的科学原理和气候变化对社会、政治、伦理产生的影响,在培养学生对环境的友好态度和行为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还是把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转化为全社会共同遵守的社会契约的关键。

为应对经济全球化、数字化和可持续发展可能带来的风险和挑战,报告提出要构建能抵御未来冲击的教育系统,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将高素质教师作为应对未来冲击的中坚力量。未来学习会是一种自主的、自我指导的技术支持型学习,不论人工智能如何发展,学习作为一种发生于互动中的社会体验的本质不会变。教师要尝试改变在新的学习模式中的角色和作用:对教授内容、教授对象、学生如何学习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成为学生有效学习和创新学习的指导者、设计师,同时成为技术专家、数据科学家;在人格特质方面,教师要充满激情、富有同情心和体贴周到,善于与同事、学生及其父母合作;要向学生示范如何成为积极的终身学习者;帮助学生防范网络欺诈、隐私侵犯和网络欺凌等,引导学生批判性地认识网络信息。各国都要采取措施,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比如吸引优秀人才从教,让教师职业不仅具有经济层面的吸引力而且具有专业领域的吸引力;改革职前教师教育模式,培养更多高素质教师;创造条件,引导教师持续进行专业发展;完善教师管理措施,支持教师实施自主管理,营造共享文化,发挥教师的领导潜力。

二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全球素养,以应对可持续发展等全球议题。学校课程对公共卫生、气候变化、消除贫困等全球议题的覆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全球素养的培养。相关调查表明,参与讨论国际议题和参加国际交流活动频次高的学生,会对其他类型的文化表现出更加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倾向。因此,学校必须在未来的课程建设中引入对全球议题的探讨,引发学生对于公共事务和文化多样性的思考与反思。学校还要确保学生不因性别、家庭背景等差异而受到不平等对待。相对而言,家庭背景较好的学生享有更多学习跨文化知识的机会,因此,教育工作者要更加关注弱势群体,开发和设计适合他们学习需求的内容。另外,学校要营造对其他文化的包容性氛围,提升教师的跨文化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父母的全球意识,增加学生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的机会,这些都对培养学生的全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在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优势的同时,抵御数字技术可能产生的风险。报告认为,“数字技术将使教师变得多余”的说法有些牵强,与其他职业一样,数字技术可能会替代部分工作任务,但不会取代职业本身。教学作为一项社会性和关系性的活动,其价值在数字化时代只会增加而不会减少。不可否认,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比如,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回应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在哪里学、何时学等问题,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促进个性化学习、体验式学习、合作学习以及基于虚拟实验室的学习,为教师、学生、政策制定者等搭建学习生态系统。但我们在利用数字技术优势的同时,要警惕数字技术应用可能产生的风险。2018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18)调查结果表明,在学校“适度使用”电脑的学生往往比“极少使用”电脑的学生有更好的学习成绩,但如果学生在校“经常使用”电脑,其学习表现往往较差。知识和技能等“无形资产”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在数字化浪潮中,那些越便于被传授和测试的知识与技能越容易被人工智能所替代。在此背景下,教育向学生传授什么类型的知识和技能,才能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成为亟须回应的重要问题。在一个越来越数字化的世界里,各类社交媒体和以兴趣与共同利益为联结点的虚拟社区,在为人们提供社会网络支持、选择性自我展示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网络安全、信息伦理方面的问题,由此,教育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将引导学生负责任地参与数字世界、理性认识各方观点等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

(作者单位系岭南师范学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9 12: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教师职业发展目标,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下简称“经合组织”)不少成员国现阶段尚无法提供这一支撑。 教师行政负担重且教育评价效率低。报告指出,美国和经合组织成员国教师平均花
2024-05-23 09:37:00
...数字设备辅助学习可以提高学生成绩,反之则会降低。在经合组织国家,每天使用数字设备进行学习的学生(占比31%)的数学成绩比没有使用的学生平均高出25分,但是当使用数字设备的时间
2024-05-09 09:27:00
国际基础教育创新趋势论坛在京举办
...新趋势论坛现场。人民网记者赵晨 摄在主题报告环节,经合组织教育与技能司司长安德列亚斯·施莱歇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主任张民选,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大使衔代表杨
2024-01-20 12:22:00
...)教师工作时长统计,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下简称“经合组织”)国家教师每周平均工作时间为38.3小时。其中,日本教师每周工作时间超出平均时间18小时,高达56小时,是经合组织
2024-05-09 09:27:00
...育监测评价的理论、实践方案与典型应用展开交流研讨。经合组织教育与技能司司长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认为,教育评估应从学业表现、心理健康、参与度、适应力、同伴关系、学习生活平衡、物
2024-01-31 15:41:00
...截至2020年年底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超过1.1亿人。按照经合组织统计,中国的STEM学科毕业生是美国的五倍,几乎占全球的四分之一
2024-01-18 08:25:00
...、瑞士等多个国家领导人,联合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合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儿基会等重要国际组织负责人和塞拉利昂、泰国、新加坡、南非、西班牙等14个国家的教育部长发来视频致辞
2023-02-09 11:59:00
本文转自:中国教育报经合组织在气候变化背景下重新思考教育并强调——提升教育应对气候变化能力近几年,暴风雨等极端天气频发。面对极端天气,除了紧急停课以外,学校应未雨绸缪,在平时的教
2024-04-11 09:40:00
2024一丹奖欧洲会议成功举办 探讨教育实证、创新和创造性思维如何引领教育变革
...转自:新华网一丹奖基金会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以下简称”OECD“)合作,于6月18日至19日在OECD巴黎总部成功举办了2024一丹奖欧洲会议。会议主题为“在
2024-06-20 16:59:00
更多关于国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