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重阳节特刊:九九重阳乐尧年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20 18:41:00 来源:太原新闻网

重阳还来就菊花

那一日是何年何月,我至今没有考证出来,只是隐隐约约感到天气晴朗,朝阳早早照射到西墙顶上。墙边那棵椿树的梢头绿叶红得闪光。枝叶间跳跃着两只喜鹊,叽叽喳喳叫得天清气爽。孟浩然站在院中仰头翘望着,不知是看着树梢,还是盯着喜鹊,良久良久,一动不动。夫人看见了,唤他,他没理睬。夫人走近叫道:“夫君,又发啥呆?”

孟浩然回头看着夫人,没有搭话,脸上满是云翳。夫人逗他:“咋呀!处处闻啼鸟,惊碎美梦,不高兴啦?”

孟浩然还是一脸云翳,回话:“哪里,哪里,夫人戏弄我!”

夫人自然明白这是夫君又要写诗的征兆,即说:“你那花落知多少,不知落到了多少人家,还贪心不足呀!”

孟浩然只淡淡一笑,没有笑出惯常的阳光。忽然,有人叩打柴门,近前对话,一扫满脸云翳。转身返回,他灿烂着笑脸告诉夫人,田丁正在杀肥鸡,蒸软米,捎话要我去分享。孟浩然笑着去了,笑着分享美食,笑着拉呱着庄稼,笑着回到了家,笑着悠然写下: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就是孟浩然历久弥新的诗作《过故人庄》。曾经有人与我交流,田丁与孟浩然为何相约“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个问题能难倒学府里饱读诗书的文士,但难不倒我这个在乡村长大的田舍郎。重阳日,就是重阳节。重阳节紧跟中秋节,为何不到一个月要连着过两个节?原因在于中秋节时,农人忙着收玉米,种麦子,累得腰都直不起来。晚上摆着祭品,本想待到一轮圆月升起,叩头拜过,阖家畅叙天伦。可是困乏得撑不住呀,好不容易熬到月照庭院,匆匆祭过,倒下就入睡了。中秋节就这样轻描淡写地过去了。

过去了,过得不尽兴,更不尽意。节日,是礼祭的日子,也是生活的节点,应该兼具祭祀和休息两种功能。清明节、端午节和春节,都功能具备,唯有中秋节欠缺休息。农家劳作没有周末,更没假日,只有过节才能放松一下绷紧的肌肉。中秋节留下了需要弥补的遗憾,所以紧着来它个重阳节。此时秋收过了,麦种上了,既把一年汗水浇灌出的收成装满粮仓,又把来年的希望撒在田地温床,真该舒展舒展疲困的肢体啦!是的,很快就要天凉转天寒,马上就要拾柴、驮炭,准备过冬御寒,进入新的忙碌。重阳节是一年辛劳后闲歇的最佳节点,也是不可或缺的最佳节日。

如何闲歇?对农家来说不抓农具就是闲歇。如何过节?吃香的,喝辣的就是最好的过节。吃香的,是吃炒菜,家家久违的菜碟摆上桌来,缭绕着喷喷香味。要知道困乏年月,食油困乏,炒菜极为稀少。更稀少的当然是喝辣的:喝酒。别看读书时都在嘲笑孔乙己喝酒寒酸,可我那左邻右舍,谁也没有孔乙己“温两碗酒”的福气,顶多只能打回装二三两的一小壶酒。

就是这一小壶酒,几碟菜,给乡村的日子增添了色彩。头顶上的太阳照射着重阳节的农人,看吧,张张布满皱纹的脸上酽红着孟浩然那“把酒话桑麻”的光彩!

遍插茱萸为哪般

重阳节就是为了闲歇肢体、恢复活力吗?当然不会这样简单,还有自身的文化内涵。内涵何在?我们先读读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据说写这首诗时,王维才17岁。这岁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笔下应该文采飞扬,辞藻绮丽。可他却用朴实无华的文辞写出了千古真情:每逢佳节倍思亲。打住,文风如何不是该文的话题,我注目此诗的要害在这一句:遍插茱萸少一人。而且,重点是要关注“遍插茱萸”。“遍插茱萸”说明身边的人都在插茱萸。为何要在九月九日都插茱萸,这有什么讲究?古人认为茱萸有祛病辟邪的作用,或头插茱萸枝,或臂戴茱萸囊。晋代葛洪在《西京杂记》中记载,汉高祖刘邦的宠妃戚夫人每年九月九日都要头插茱萸枝,口饮菊花酒,出游登高,尽兴而归。看来“遍插茱萸”并非唐朝才兴起,而是汉朝就已形成风习。原因不是图好看,做装饰,是要辟邪护身。插茱萸这风俗与端午节挂艾草不无相似,都是在除邪气,保健康。

众所周知,瘟疫邪气多暴发于炎夏酷伏。端午节恰值进入炎夏酷伏的关键时刻,因而家家挂艾草,防五毒。防治五毒在活跃的季候潜入门扉,危害人身。当然,酷热高温最易造成病菌泛滥,形成瘟疫。所以,与其说挂艾草驱五毒,不如说是高悬在头顶一种警示,时值盛夏,防疫灭病不可掉以轻心。端午节携带着防患于未然的安全保健基因呀!地球上四大文明古国,至今一脉相承、生生不息的唯有中国,专家阐述的个中原因很多,我当然赞同。不过还想外加一点,就是这辟邪祛病的风俗。

这一来有了新的疑问,既然端午节挂艾草是防治炎夏酷伏瘟疫爆发,那重阳节后气温下降,由凉转寒,“遍插茱萸”岂不是多此一举?如果不是前几年新冠疫情泛起,全民动员,奋力抗击,还真不好消解这个疑问。这疫情不是病菌作祟,而是病毒为害。病菌繁衍喜欢高温,病毒泛滥需要寒冷。因而,驱疫病,保健康,不只是炎夏时令应该重视,天寒冰冷同样不可掉以轻心。“遍插茱萸”,插在头顶,让大脑司令部不要放松警惕,时时提醒你防止病毒袭击,确保健康无恙。

遍插茱萸少一人,少的是谁?少的不是别人,是站在华岳之巅登高瞭望山东兄弟的王维。那山东大地不是别处,就是家乡山西。可见山西早早就有插茱萸、防疫病的习俗。由此推断,明代在洪洞县大槐树下移民,由窄乡填宽乡,是缘于山西人口众多。山西人丁兴旺不仅仅是因为战乱少,死亡少,“遍插茱萸”这重阳节的风俗更不可忽略呀!

鼓腹击壤歌尧年

论及写作,南朝时期的刘勰著有《文心雕龙》大著。撰写文章的人无不追求龙的效应,我也不例外。这篇关于重阳节的小文,如果将前面视为龙身,那后面该来个画龙点睛。然而,我总觉得笔力不逮。好在声援我的民俗源源不断,你看,在田陌上,村巷间,不知有多少身影行走在重阳节里。他们每人提着一个红包袱,红包袱里面裹着一个大花馍。这花馍与过大年孝敬长辈的糕馍品样相似,每一层白面片上都铺垫着一颗颗红枣。所不同的是,这糕馍比过年的糕馍要大得多。过年的糕馍一个笼屉可以蒸三四个,而这糕馍只能蒸一个。蒸这样大的糕馍送给谁?送给女儿,还是这年刚刚当上新娘子的女儿。

送糕馍的多是女儿的父亲,早早亲家公就留心瞭着上门的亲家公,看见进院赶忙迎进屋里。这边亲热着拉话,那边紧着炒菜、温酒,接着团团坐下吃香的喝辣的。酒足饭饱,父亲打道回府,相随的还有女儿。这在重阳节的习俗上叫作送糕。从现象上说是送了一个糕馍,可从谐音上听见的是送高。乡村人常说,人敬人高,高字总是与一串喜庆词语相连,步步高升、皇榜高中、延年高寿,这糕馍便是礼敬人高。为何女家要用这糕馍礼敬男家?还不是希望两家和睦相处,还不是希望亲家善待女儿。那为何要在重阳节送糕,接着前面的话题说,这季候收获了,播种了,在婆家忙碌的女儿也该回娘家休息几天了。

看看这重阳节的风俗多么具有人情味,多么善解人意!

哎呀,敲击过快难免丢三落四。这不女儿的父亲进屋,看见屋里长辈都会拱手揖礼,还要口祝高寿尧年。高寿尽人皆知,尧年是何意思?也是高寿的意思。据说帝尧年迈118岁才辞世,因而尧年就是高寿。当然,帝尧缔造了太平盛世,让先民安居乐业,后人颂扬那盛世是尧天舜日。所以,历朝历代都把尧年拓展为理想的乐园。杨万里在诗中写:“帝捧瑶觞玉座前,彩衣三世祝尧年。”看看为帝王庆寿不只礼仪隆重,还要歌舞表演颂尧年。陆游的诗句更能打动人:“击壤歌尧年,瞑目以为期。”只要能出现尧年盛世,哪怕死去也甘心。为何陆游这般向往“击壤歌尧年”?据说,斯年帝尧出巡在康庄看见先民一边击壤游戏,一边歌之舞之,唱出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欢乐景象。缘此派生出康庄大道、小康人家的两个祥瑞成语。

先民闲逸着击壤歌舞,是收秋以后欢歌游戏庆丰收。那时虽然没有重阳节,可已经有了庆祝丰收、闲歇健身、走亲睦戚的好习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振重阳节,光大重阳节,将之设立为老人节,进而又将这节日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真是顺民心、得民意的大举措!这举措既光大了优秀传统,又弘扬了精神美德,让古老的节日焕发出了新时代的光泽。

重阳节,真是个承载了中华丰富精神文化的好节日!那就趁着良辰美景,让我们捧起陈年佳酿,绽开菊花般的笑靥,干杯,再干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0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气,而御初寒。”唐诗宋词中有不少写佩茱萸的诗句,如孟浩然《九日得新字》提到,“茱萸正可佩”,重阳节除了佩茱萸,还有赏茱萸、饮茱萸酒等习俗。为何此时要放风筝?重阳节放风筝的习俗
2023-10-23 09:40:00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召开庆祝第40个教师节大会
...师的节日。校领导李华荣、翟理红、廖光力、潘丽芬、陈尧年、张世琴出席,全校教师、退休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参加大会。会议由校长翟理红主持。会议现场。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校
2024-09-11 19:11:00
我是经典传诵人丨登高、敬老 用诗意解锁重阳节的双“重”打开方式
...也蕴含在文人墨客的诗句里,她常常在课堂上举例说道,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用“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描绘了恬淡幽静的山野风光,李白在《九日登巴陵置
2023-10-20 16:12:00
腊八节,来罗庄街道中心幼儿园品尝第一缕“年味”
腊八节时逢好梦,糯香增瑞唱尧年。腊八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为了让孩子们了解腊八节的文化、风俗,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1月18日,罗庄街道中心幼儿园
2024-01-18 17:59:00
大集上的年味儿浓
...烟火处,年味正浓时。日前,记者来到了日照市五莲县大尧年集,感受癸卯兔年的浓浓烟火气。相比起逛商超和市场,赶大集多了几分人情味和烟火气。赶年集,办年货,早已成了人们迎接新年的仪
2023-01-28 08:15:00
雍正的四位宠臣是谁,他们最终的结局是怎样的?
...为重要角色,下面看一下她们最后的结局如何?一、年羹尧年羹尧,在雍正争位中,属于直接参与战场的武将,为雍正顺利掌握兵权,起到起大的作用。年羹尧也是深受隆恩,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
2022-12-24 18:28:00
廉香氤氲 看蔡甸六小校园清廉建设
... “正气廉风,禹甸有天皆舜日;清泉碧水,神州无处不尧年” 的主题楹联诉说着师者廉心的情怀。近日,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记者跟随校长肖英一起走进武汉市蔡甸第六小学。轻身而来,愿在
2023-08-18 18:06:00
年羹尧:一代军事奇才的兴衰荣辱
...之罪,每条大罪均可夺其性命。《雍正王朝》剧照·年羹尧年羹尧这般罪状累累的官员,在清代应该也算得上是空前绝后了罢。正如雍正帝在上谕中称“如尔之公行不法,全无忌惮,古来曾有其人乎
2024-02-23 20:58:00
...。”首位发言的青海隆基乐业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尧年说,“开年即开工,开工即实干,我们将为海南州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引领区提供示范样板。”问题背后更有箴言。切实推动权益
2023-02-21 17:2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从金代的酒务官署到明代的宰相赞誉,再到清代的帝王题诗,最终在新时代绽放出非遗光彩……在山东茌平,有一抹酒香穿越千年时光
2025-09-05 10:36: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近日,厦门仁爱医疗基金会原理事长郑毅夫向思明区图书馆捐赠了其父亲郑仕照的回忆录——《烽火南洋——抗日老兵话当年》
2025-09-05 07:50:00
这是一封花了40分钟,在飞机上写的信,通过信,广西15岁的袁同学与两千年前的英雄霍去病完成了一场精神对话。“惟愿将军英灵长存
2025-09-04 15:11:00
功德碑,记功载德,颂扬政绩。在曾担任夏津县知县的朱国祥纪念馆内,就立有一块“功德碑”,记载了他在夏津任职期间勤政爱民的功绩
2025-09-04 17:26:00
和平必胜!战火中的“东洋妈妈”
岩濑妇佐,在《贵州省志·人物志》中出现的唯一一个日本名字。在战火与偏见交织的20世纪,这位来自日本的女医生——岩濑妇佐用一生诠释了“医者无国界”的和平真谛
2025-09-04 20:24:00
吉刻新闻记者 陈志文 王昕摄像 马瑞 孙上修制作 马瑞
2025-09-04 21:32:00
烽火硝烟中,他们在贵州描绘家国山河丨一见·抗战贵州⑧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贵州作为战略大后方——内迁学校、图书馆在此续燃文脉
2025-09-05 01:05:00
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9月8日在济举行
9月8日,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将于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趵突泉院区举行。届时,国医大师王新陆教授学术讲座将于收徒仪式后召开。
2025-09-04 18:01:00
社会性质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社会矛盾与阶级关系的总和,既是历史发展的客观结果,也是党推进理论创新的现实依据。第一个历史决议以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为切入点
2025-09-04 18:57:00
沉肩挑山,砥砺攀登——记山东中烟滕州卷烟厂卷包车间“挑山工”於永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泰山,五岳之首,万千游客无不惊叹于泰山的雄奇俊秀,令人仰望。然而我,却折服于一群小人物
2025-09-04 10:15: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团长说今晚要走70里路,途中还要消灭800个敌人,我们就跑啊跑。在部队里,赶路不是用走的
2025-09-04 07:40: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