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新疆油田的红色记忆】孟马尔:让“南泥湾精神”在戈壁油田扎根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1-30 09:54: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新疆油田的红色记忆】孟马尔:让“南泥湾精神”在戈壁油田扎根

孟马尔:让“南泥湾精神”在戈壁油田扎根

口述:孟马尔

整理:熊晓丽

编审:申广志

孟马尔,男,汉族,中共党员,1931年11月出生于山西文水。1946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在“三五九旅”任通讯员,参加过青化砭等战役,获得过西北、华北及全国解放纪念勋章。1953年转业到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南疆分公司。1956年10月调入新疆石油管理局供水处。1991年10月离休。

自2000年起,每年的8月,克拉玛依都要隆重庆祝一个属于这个城市的节日——水节。水,对于这座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城市来说,是有着和石油同等待遇的。因为水是克拉玛依的命脉,如果没有水,这片亘古荒原可能还是一片寂静的荒原。

说起水,已91岁的离休干部孟马尔变得格外兴奋,往日那些难以忘怀的记忆如同一张张图片闪现在眼前,是那么的清晰——

“那是1956年,我才调到独山子矿务局,不久又接到通知去克拉玛依。虽然知道条件艰苦,但到了工作点,我还是被眼前的景象所惊呆了。除了几顶帐篷,就是一片看不到尽头的戈壁,根本连生活的条件都没有,更别说什么搞生产了……刚好赶上饭点儿,晚饭很简单,一个馍馍,一勺菜。那时我还年轻,饭量大。呵呵,没吃饱,又不好意思说,就想再喝点水吧!杨本诚那时是负责筹建水站的主任,他忙把自己的茶缸递过来说‘喝我的吧,就当给你接风’。只听说过喝酒接风的,哪有喝水接风的?但当时克拉玛依就是这么缺水。从那以后,我就和水打交道了,一干就是30年……”

风餐露宿,舍身忘我建水站

当时的克拉玛依如同歌中唱的那样,是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的荒地,生活、生产用水极度缺少。为了改变这一状态,经过水源勘测,上级决定在中拐建立一座水站,以解油田生产生活用水的燃眉之急。

1956年10月26日 ,一支由36名转业军人组成的队伍,在队长朱进魁的带领下,乘坐卡车,一路唱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挺进距离当时油田中心地带40余公里的中拐苇湖,去修建油田第一座水站——中拐水站。

当年的中拐满目荒凉,放眼望去四周都是地平线,安静得只能听到风声和偶尔飞过的鸟鸣。孟马尔和战友们就在这里安营扎寨了,他们把周围的芦苇割了些来,铺在牧民废弃的羊圈里。天当被,地当床,建站工作就这样在没有任何条件下,靠大家创造条件开始了。

开挖抽水池,是水站建设的第一项重要任务。已是初冬季节,四处无遮挡的中拐寒风凛冽。芦苇丛中的水,早早就结了冰。可他们顾不了那么多,跳进苇湖,甩开膀子大干起来。冰层被踩碎了,立起一块块尖利的冰刀,刺破了他们的双腿,鲜血流出来染红了冰凌,可没有一个人离开。手脚冻麻木了,替换着跳到地面上烤一烤火,活动活动身子骨,缓过劲来,再接着干。天黑了,就点起火把,靠着微弱的光继续干。每天长达十几个小时的强体力劳动,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大伙儿一心想早日建成水站,让油田生产生活用水两不误。

挖抽水池、建机房、挖输水管线……水站工程在孟马尔和战友们的共同努力下,凭借着简陋的工具一米一米地向着油田方向延伸。到11月底,中拐水站建成了,当清水顺着管线穿越40公里的戈壁流进克拉玛依,欢呼声如喷出油一样响彻云霄,大家端着水缸,开怀畅饮了一番。

“2003年的春天,我有机会再去中拐水站,快找不到啰,凭着记忆找了很久。最后还是找到了,快被沙土掩埋了。还可以看出我们曾经住过的地窝子的痕迹。想想看,我们那一帮战友,从‘三五九旅’转业到油田,南泥湾的精神也被我们带来了,我们在中拐也开垦了荒地,我们种菜,我还收获了一只20多公斤的大南瓜呢,这么大!……生活条件、工作条件和现在没法比,可是我们也是快乐的……”孟马尔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之中。

完成了中拐水站建设,孟马尔和战友们并没有选择离开,而是留了下来。

那是1959年的冬天,那一年雪特别大,中拐一带的雪更是没过了膝盖。然而,“屋漏偏遇连夜雨”,水站的电机坏了,水泵中断了工作,断水了。一个接一个电话打来询问原因,让立即抢修。孟马尔顾不上吃晚饭,和战友们连夜抢修电机。事情往往就是这么巧,原本在值班房值班的妻子韩葆珍肚子突然疼了起来。她忍着痛,双手艰难地抚着肚子,挪动着脚步走到机房问孟马尔——电机什么时候能修好?孟马尔见状,知道妻子这是要生了,短暂的愣神后,他按捺住焦虑的心情,一边急忙让战友打电话向调度室要车,一边继续埋头抢修电机。凌晨3点电机修好后,听到水泵正常转动的声音,孟马尔赶紧带着妻子向克拉玛依医院赶去。

然而,孩子还是在快到医院时生在了车上,这是孟马尔的第一个孩子,为纪念这一段艰苦又难以忘怀的时光,孟马尔给孩子取名叫“新建”。

风吹雨打,拼命守住幸福泉

1962年6月,孟马尔从中拐水站调回克拉玛依,先后在供水大队三泵站转水站和末端水站做钳工、副科级主任。

1966年,“文革”开始了,孟马尔继续负责着两个转水站的管理工作,那时他手下有30多名职工。有的人随着形势的发展,“停产闹革命”去了。到最后,末端水站只剩下7名职工,管理着5台水泵。三泵站转水站还有4名职工,管理着4台水泵。孟马尔很清楚,他们坚守的这两座水站,直接关系到克拉玛依的生产和生活用水,这是油田生产和全市的生活命脉啊!他知道留下来一起坚守的职工都在看他,是一起“停产闹革命”吗?不可能!孟马尔心底有着自己的打算。

有一天,一伙不安分的人再次来到末端水站,强行闯入,想关停正在运转的水泵。此时的孟马尔拿着一根大木棒,挡在泵房门前,毫不畏惧地瞪着带头的人说:“闹革命总得吃水吧?谁敢关泵停水,先过我这一关!”

带头的人知道孟马尔是“贫下中农、共产党员、转业军人”,是硬碰硬的“三块钢板”,是王震带出来的“三五九旅”中的一员,是经历过血与死的战场的,是能对着干、能刺刀见红的狠角色,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风雨兼程,成就“水线活地图”

孟马尔离休前,在公司生产调度室工作。克拉玛依市的地下供水管网当数他最熟悉,被大家称作“水线活地图”。

有一年夏季高温期,老城区的一处水管因老化超负荷运行爆裂了,导致部分地段停水。为了减少停水时间,公司决定临时改流程。可是,年轻职工对老地段的地下管网不熟悉,老城区地下各种生产、生活管线错综复杂,一不小心,可能会给油田生产、生活带来更大的麻烦,工作陷入了僵局。后来,有人想起了孟马尔,向他求助。孟马尔了解情况后,二话没说,立即来到现场指挥抢修。一小时后,问题解决了,供水管网也恢复正常。

后来,克拉玛依有了引水工程。

再后来,克拉玛依有了一条穿城而过的河。

在每年的“七一”“八一”和水节到来的时候,你都会在河边见到一位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解放服”军装,胸前挂满了一个个纪念章的老人。他总会满怀深情地对围在他身边的青年职工、新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讲述他为了建立新中国如何与自己的战友一起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冲锋陷阵;讲述他为了建设新中国与自己的战友一起脱掉军装换工装,在那个艰苦岁月为水而战、夺水保油的创业历程。

更多的时候,孟马尔会一个人徜徉在步行街、漫步在克拉玛依河边。当他看到清清的河水,草木葱茏的绿地,他的心底都无比欣慰和自豪。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30 12:45:1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新疆油田吉木萨尔页岩油2024年首轮水平井压裂开工
...萨尔页岩油2024年首轮水平井压裂开工正式启动,标志着新疆油田2024年产能建设全面拉开序幕。图为吉木萨尔页岩油2024年首轮水平井压裂开工正式启动现场。新疆油田供图当天,新
2024-03-15 22:37:00
...不断涌动,增储上产动力愈发强劲……今年以来,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锚定“建设现代化综合性能源公司”目标,用首季“开门红”,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随着“开工令”的响起,吉木萨
2024-04-15 02:18:00
.../新疆日报记者于江艳、通讯员张海燕报道:4月18日,在新疆油田八区530井区二氧化碳混相驱先导试验站里,一辆辆满载液态二氧化碳的罐车,正在排队卸车,将二氧化碳注入储罐内;与此
2024-04-22 09:25:00
本文转自:新疆日报落实“双碳”目标,新疆油田在边远井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组件和储能设施,实现边远井“零碳”生产。截至4月30日,新疆油田已累计建成30口“零碳”和近“零碳”井场。金
2024-05-02 12:27:00
新疆油田采油二厂:从开发油田向经营油田转变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12月17日,新疆油田采油二厂原油产量突破历史最高峰266万吨,达到了266.5万吨,全年有望完成277
2022-12-22 18:27:00
新疆油田采油二厂原油年产达266.5万吨 创建厂62年来历史新高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图为新疆油田采油二厂百里油区生产现场。王涛摄中新网乌鲁木齐12月22日电 (喇小飞 王涛)记者22日从新疆油田采油二厂获悉,截至12月17日,新疆油田采油二厂
2022-12-22 19:23:00
看新疆如何把二氧化碳变成宝
...备做碳捕集的企业一年间增长数十倍■新疆四大油田——新疆油田、塔里木油田、西北油田、吐哈油田均在实施CCUS项目,推动新疆CCUS产业初步形成工业生产中排放出来的废气——二氧化
2024-01-22 11:23:00
戈壁滩上采油气(走进产业地标·跨越时空 产业向上)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推动绿色智能转型戈壁滩上采油气(走进产业地标·跨越时空 产业向上)本报记者 丁怡婷 蒋云龙新疆油田吉庆油田作业区钻井施工现场。
2024-10-16 06:30:00
...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乌鲁木齐11月29日电 (唐梅 宋栋)据新疆油田29日消息,截至目前,新疆油田重油开发公司5年间累计恢复长停井941口
2023-11-29 16:26: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机器人迎宾、AI 对话钱学森……这些开学第一课太精彩!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田佳玉 通讯员 张华洋九月的第一缕晨光,温柔地洒向大街小巷。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日子里,环翠区一所所校园被欢声笑语填满
2025-09-02 16:52:00
为进一步提高住房公积金政策知晓度,新华保险保定中支同保定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共同开展政策普及活动,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走进保定中支
2025-09-02 16:59:00
淄博工贸学校苏俊晰同学善行获失主致信感谢
鲁网9月2日讯(记者 陈珊珊 通讯员 宋倩倩)近日,淄博工贸学校收到一封来自市民程先群先生的感谢信,信中对学校苏俊晰同学拾金不昧的行为深表赞赏和感谢
2025-09-02 16:37:00
浙江衢州公布一批抗战珍档
9月2日,衢州市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衢州档案史志工作有关情况。内容包括公布抗战珍档、首发红色基础资源数据库以及即将开放档案文化展厅三项重要内容
2025-09-02 16:20:00
组图|洪灾后的“感恩第一课” 榕江3万学子如期返校
9月1日,黔东南州榕江县此前遭受洪灾的42所学校全部如期开学,3万余名学生顺利重返校园。各学校以“感恩”为主题,通过举办主题班会
2025-09-02 15:45:00
五大展区带你从蔚蓝到未来!2025东亚海洋博览会9月7日启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杨雪你想象过未来的海洋是什么样子吗?9月7日至9日,2025东亚海洋博览会将在青岛世界博览城国际展览中心举办
2025-09-02 16:18:00
科普专家:毛大为科普单位:北京市延庆区医院随着科技的进步,放射影像技术如X光、CT扫描、MRI等已经成为医生诊断疾病、评估病情及制定治疗方案不可或缺的工具
2025-09-02 12:26:00
暖心助老,南苑街道欣锦苑社区撑起一片“清凉天地”
老年活动中心人员集中时空气流通不畅不仅影响舒适度,也对老年人的健康不太友好。网格员在日常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南苑街道欣锦苑社区为老年活动中心安装了新的排风扇
2025-09-02 12:50:00
“老同学”再聚首 3.8万余名银发学员今天开学了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刘通 通讯员 郑梦秋9月1日,秋意渐浓,微风送爽,山东老年大学迎来2025年秋季开学日。阔别多日的“老同学”们笑着寒暄
2025-09-02 13:57:00
6岁女童小区内摸狗被咬伤,法院判狗主人担全责
大皖新闻讯 近日,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人民法院公布了一份民事判决书。李某在小区里遛狗时,6岁女童乐乐上前抚摸,被狗咬伤了手臂
2025-09-02 13:24:00
冯肖肖,你跪地救人的样子真美!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褚思雨 通讯员 宋建梅近日,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妇儿手术室护士冯肖肖收到一封王姓老人委托家属送来的感谢信
2025-09-02 13:25:00
木材堆里“雕琢”精彩人生
清晨的黔西市雨朵镇雨明社区木材厂,工人们敲击木板的声音此起彼伏。“很不错嘛,最近速度又快了。”厂长张安俊歪着脖子夸赞,身旁患有精神障碍的工人詹光义看着眼前的工作成果
2025-09-02 13:09:00
新学期享清凉 池州多地中小学教室安装空调
大皖新闻讯9月开学季,池州多个县区,空调已成中小学教室的“标配”。新学期伊始,大皖新闻记者采访中发现,在池州贵池、青阳
2025-09-02 13:23:00
E起正能量(51) | 一汽车失控坠入潍坊仁和水库 车上母子命悬一线 东营刘保成勇救落水母子
大众网记者 赵奕宁 张伟祥 东营报道8月26日下午4时许,潍坊市青州市庙子镇仁和水库畔,原本平静的气氛被一声巨响打破——一辆正在行驶的汽车突然失控偏离道路
2025-09-02 09:17:00
烟台毓璜顶医院完成首例骨科机器人手术 毫米级精准复位开启微创治疗新时代
大众网记者 刘慧慧 通讯员 李成修 姜宗延 烟台报道近日,烟台毓璜顶医院创伤骨科手术室里,一台特殊的手术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孙煜杰主任手术团队借助国产最先进的骨科手术机器人
2025-09-02 09: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