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霍去病的军事才华有没有被夸大的成分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1-31 21:17: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从17岁第一次出征,到21岁漠北大战封神,霍去病只用了四年时间。就在人们用惊讶的眼神盯着这位横空出世的将星时,两年后他却又离奇暴亡了。

霍去病像一颗流星,留下一段传奇后迅速消失得无影无踪,以至于后人对他的丰功伟绩无法理解。本着鸡蛋里挑骨头的精神,有人说,霍去病的成功无非是“天幸”而已。

真的如此吗?我们从他的传奇一生谈起。传奇战神霍去病的功绩

元朔六年(前123年)四月,卫青率10万大军出定襄,此战汉军歼敌万余人。

这个成绩单已经算是相当出彩了,然而,有人却在成绩单后面又添加了一笔大大的军功,他就是时年才17岁的霍去病。

那是霍去病第一年上战场,他奉舅舅之命率领800勇士去追击溃兵。敌人已经溃败,卫青此举无非是给外甥一个历练的机会,顺便捞一点军功。岂料霍去病不按理出牌,他居然狂追数百里,愣是将收割战打成了长途奔袭战。

这就相当于剧情进入尾声了,霍去病的任务本来是出场亮一嗓子混个脸熟,他却“偷师陈佩斯”,把小配角演成了大主角,再次将剧情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这一战霍去病斩敌二千零二十八级,其中包括伊稚斜单于的祖父,俘虏单于的叔父、相国、当户等贵族若干名。

凭借这个惊人的战绩,霍去病获封冠军侯,拉开了他“出道即巅峰”的传奇经历。

两年后的元狩二年(前121年)春,霍去病率一万大军攻打河西走廊,此战他奔袭数千里,转战五国,又越过焉支山,六天行军一千多里,斩杀折兰王、卢侯王,俘虏浑邪王子、相国、都尉。累计斩首八千九百六十级,并缴获了休屠王的祭天金人。

同年夏天,霍去病二征河西,在另一路人马失期的情况下,他孤军深入,穿越浚稽山、居延泽、小月支,抵达祁连山,又首级三万二百级,生擒匈奴五王、五王母、单于阏氏及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六十三人。

浑邪王在连败之下担心遭到伊稚斜单于的杀害,于是率部投降。霍去病奉命率军接应浑邪王,并斩杀了8000企图反悔的休屠王部,累计俘获四万余人押回长安。

此战过后,匈奴人被赶出河西走廊,汉朝拿下了这个最重要的战略要冲,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门户。

元狩四年(前119年)的“漠北大战”是霍去病人生的最后一战,此战他率领五万人深入漠北,挺近二千多里,打破左贤王;又乘胜追至狼居胥山、姑衍山,一直抵达瀚海(贝尔加湖),累计斩首七万四百四十三级,俘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八十三人。

此战最让人后人热血喷张的就是“封狼居胥”,霍去病分别在狼居胥山祭天,在姑衍山祭地,俨然大漠之主的英雄气概。

此战过后,匈奴人退出了漠南,汉匈之间攻防关系彻底被扭转了。

四年间,霍去病六次出征,四次创下惊人的战绩,其中独立拿下河西、与卫青合作大胜漠北之战,成为历史上最具价值的军事行动之二。真战神还是时代幸运儿?

漠北大战后两年,23岁的霍去病却突然暴病而死。后人猜测,他是在漠北之战中饮用了匈奴人污染的水源,染上了役症。

一边是高山仰止的战绩,一边是猝不及防的离世,让人们都没有时间去审视霍去病所取得的成绩背后究竟有什么诀窍。于是各种质疑声四起,总结起来主要有三种:

其一:长于技而短于法

吃这个观点的人说,霍去病虽然战绩突出,但其实是“一招鲜吃遍天”,靠的就是“长途奔袭”这一个绝技。

从战局能分析来看似乎很有道理,霍去病的奔袭速度、距离长度都远远超出了汉军的极限能力,这对匈奴人最大的法宝——速度,形成了致命性的伤害。

但这种说法恐怕也未见得合理,追得上未必打得过,霍去病几乎每战都能取得两三倍于己的杀伤效果,这说明他在作战技法上有独特之处。

提出这个观点的人,很可能是基于一个史料的推断。当年汉武帝曾经想教授霍去病兵法,岂料小伙子却说:那玩意儿是定法,战争变化多端,学那东西没用。

由于史料的缺失,后人无法得知霍去病具体的战略部署,两相结合,让人产生一种“胜得莫名其妙”的感觉,进而认为霍去病不懂兵法。其二:仰仗皇帝的天幸

汉武帝确实给了霍去病独一无二的待遇,比如,他派了几十名厨师在军中专门给霍去病开小灶。霍去病的军,队配置是最精良的,每人三匹快马;他的士兵也是最善于骑射的精兵。

在漠北大战中,霍去病原本负责西路,后来得知伊稚斜单跑到了东边,又特地令他与卫青对调,让他出代郡。

这些都是事实,但靠这些就能打胜仗吗?开小灶只是生活上的照顾,配置精良确实有帮助,但也不是决定性的。至于将霍去病从西路调到东路,那是让他承担主力,专门用来对付伊稚斜单,这表明汉武帝对霍去病的期望值已经超过了卫青。

“天幸”说其实是受了司马迁的影响,司马公个人的立场很鲜明,言辞间充满对卫青、霍去病这类出身卑微,靠裙带关系上位的人鄙视的态度,而对李广这种豪族出身的将领过于偏爱。

其实机会相对来说还算公平,比如李广,他有很多机会,都被自己错过了,而霍去病却能一战成名,这就是能力的差距,“天幸”之说充满偏见。其三:老天帮助侥幸获胜

这种说法有商榷之处,最直接的理由就是霍去病打的仗太少,还不足以全面衡量他的军事才华,或许有运气的成分在里面。

匈奴人无论从装备,还是军,队素养、后勤保障等方面都远不如汉军,他们最大的优势就是熟悉地形,速度快,来去无踪影。一旦这个优势被打破,他们彷佛突然不会打仗了,连逃跑的优势都没了。可是一旦敌人有所准备,抵消了霍去病的突袭优势怎么办?

比如元狩二年春天的河西之战,霍去病虽然斩敌八千多,但他自己也损失了七千人。

长途奔袭需要抛开辎重,孤军深入,这种战术打的就是出其不意。很显然,这种方法不能总奏效,一旦敌人高度重视,奔袭很可能变成送人头。

而霍去病的几次奔袭战都赢了,确实有运气成分。卫青其实也是长途奔袭的好手,但他更谨慎,很少孤军深入,所以他的仗虽然没有霍去病那么畅快淋漓,但绝不会出现溃败。比如定襄之战初期,由于赵信的背叛导致苏建被俘,卫青却依然有能力稳住大局,并取得小胜。如何评价霍去病的为人?

我们抛开军事层面,再来谈一谈霍去病的为人恢弘大气,不拘一格

首先值得夸耀的是霍去病的大格局、大志向,那句“匈奴未灭何以为家”至今依然激励着胸怀家国的人们。

雄心壮志决定了一个人的伟大前途,霍去病能有孤军深入的胆识,就跟他的志向密不可分,他每战都抱定必胜的信念,这才是他取胜的精神法宝。

也正是这个恢宏气势,让他不拘泥于固定的战争成法,而是大胆使用更激进的创新战法。你让我追击,我发现有机会扩大战果,那就改变战法,一追到底。你让我追击,我干脆直捣龙城,穷追不舍。这种气势,换做第二个人都不会有这样的胆气。年轻气盛,恃宠而骄

年轻时资本,皇帝的骄纵也是资本,霍去病将这两个资本都用到了极限。当然,在战场上他因此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却在做人上有因此受到了批评。

比如滥杀李敢。李敢因为父亲的死殴打卫青固然犯了大罪,但霍去病竟然在汉武帝眼皮底下射杀李敢,这更是无法无天。

人们常常做假设,假如霍去病不死,会不会成为最伟大的军事家?

我个人认为,阻碍他通往“最伟大军事家”的因素就是他过于骄纵的个性。作为将领,他永远摆脱不了朝政的纠缠,处理不好就自毁前程,哪里有机会展现军事才华?

比如后来发生的“巫蛊之祸”,以霍去病与刘据的关系,他真的能置身事外吗?还是因为他的存在导致局势更加不可收拾?严苛有余,恩信不足

古代成功的将领大都有一个共性,即“爱兵如子”,但霍去病显然做得很差。史料记载,他每次出征都载有几十车的美味佳肴,可是那都是他个人的享受,与士兵无关,甚至战事结束,吃不完的被他扔了也不给士兵,哪怕士兵们尝尝挨饿。

如果在顺境中或许不至于发生变故,一旦战事不利,这很可能转化为霍去病的致命因素。

霍去病与部下的关系基本上就是冷漠的工作关系,他也不大擅长“将将”,每次出征他的配置里几乎没有偏将,而是实行垂直管理。

由于跟着他的人都能立功受赏,所以矛盾被掩盖了,但很显然,常在河边走,早晚会湿鞋的。

从这个角度讲,他与卫青的差距有点大。没办法,谁让他从小就锦衣玉食,没吃过苦,没受过白眼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1 00: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大的威胁。为了保卫国家的安全,大汉帝国派遣了卫青和霍去病这两位英勇的将军领军出征。卫青和霍去病是当时大汉帝国的双壁,他们奉命前往草原与匈奴军队展开一场决战。在经过多次的厮杀后
2023-04-17 15:49:00
这三位名将堪称“大汉战神”,绝无争议
...国历史上军事实力最强大的朝代之一,其中韩信、卫青、霍去病这三位绝世名将堪称“大汉战神”。韩信,淮阴人(现江苏淮安市淮安区),秦末汉初军事家,西汉开国功臣,与张良、萧何并称为汉
2022-12-29 19:27:00
哪位小将一次冒险之旅,葬送了卫青美好前程
...。“6”是指六个将军,而那个“1”则是指一名小将——霍去病。霍去病,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省临汾市)人,是大将军卫青的外甥。他的人生境遇和卫青的很相似。他是个私生子,母亲是卫子
2024-06-07 20:20:00
汉武帝的军事战略:对匈奴的长期战争
...将军成长为大将军,这个期间汉武帝对其言传身教,期间霍去病也声名鹊起,霍去病作为汉武帝的近侍,被汉武帝发掘之后成为不亚于卫青的大将。汉武帝一朝对匈奴人的打击频频,匈奴人差点灭绝
2023-12-11 08:06:00
...的军事才华在中国历史上绝对有实力排进前五位,卫青、霍去病连李靖的后背都看不到,根本不在一个档次。李靖的军事才华有多高?高到一般人无法理解,更无法洞彻他的价值,高到孤独求败,以
2024-01-31 21:05:00
一代名将霍去病为何24岁早逝
即使是在世界的军事历史上,霍去病也是一个少见的天才将领。他17岁第一次随军出征时,就率领轻骑兵嘎掉匈奴单于的爷爷籍若候产,还俘虏了单于一个叫罗姑比的叔叔,因功被封为冠军侯。21岁
2024-04-26 15:30:00
铁骑踏匈奴:卫青与汉武帝时代的帝国雄风
...师,进一步巩固了卫青在汉朝的地位。漠北之战:卫青与霍去病的联手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战打响,卫青与另一位名将霍去病联手,展开了对匈奴的猛烈攻势。这一战可谓是汉朝历史上的经典之
2025-03-28 09:41:00
汉朝六大战神盘点,个个战无不胜
...奴大小七十余战,纵横疆场约40年,可谓战绩辉煌 三、霍去病霍去病可以说是天纵奇才,17岁开始领兵,22岁时,霍去病带骑兵5万,进攻漠北。歼敌70400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
2024-01-19 05:47:00
卫青的三个儿子皆非平阳公主所生,卫青离世后,他们结局如何?
...长平侯,享有万户食邑,取得了极高的荣耀。卫青的外甥霍去病同样立下了不朽的战功。霍去病的母亲是卫青的二姐卫少儿,父亲则是平阳人霍仲孺。二、卫青的军事成就卫少儿与霍仲孺私通生下霍
2024-08-17 13:0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大风影像】唐诗道-蓝关古道
蓝关古道是中国最早国道,是最为险峻的古道之一,兴起于商周,发展于秦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作为通往荆楚之地的军事、商旅通道
2025-10-16 08:15:00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山东李白”,诗酒铸就浪漫传奇
文|张向阳 长安三万里,最忆是山东!要说大唐的诗与远方,诗仙李白无疑是巅峰上的顶流,他用浪漫与豪放“灌醉”整个盛唐。李白61年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黄河流域度过的
2025-10-16 22:06:00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三明宁化开幕
活动现场东南网10月15日讯(通讯员 张煌鹏 陈玉婕 文/图)10月10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开幕
2025-10-15 10:21:00
洛阳有个萌系潮玩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当现代网红文化邂逅千年文物,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悄然上演。近日,一件造型奇特的西晋陶熨斗意外走红网络
2025-10-15 11:32:00
吴石和聂曦去台湾前,曾在福州这条巷子里“潜伏”
随着谍战剧《沉默的荣耀》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在福州追随英烈的足迹,打卡吴石将军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三坊七巷宫巷22号绛雪山房是吴石将军生前在大陆的最后居所
2025-10-15 13:21:00
“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走进莱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10月15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即日起至10月19日,“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莱阳站开展
2025-10-15 14:14:00
构筑“文化泰安”的立体图景 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生|海岱文化谱新篇
鲁网10月15日讯(首席记者 李秀娟 摄影记者 张超 孟昊天)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泰安,以泰山闻名遐迩,其文化则是以泰山为核心
2025-10-15 14:56:00
温州永嘉:千年诗画焕新彩,谢灵运后裔何以诗意栖居?
提到中国的山水诗,便绕不开一个名字——谢灵运。公元422年,谢灵运被调任至永嘉担任太守,他遍历诸县,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山水诗篇
2025-10-15 15:53:00
“感知幸福中国行”吉林主题参访活动第五天,走进集安触摸千年历史脉络,品味边城烟火气息
10月15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 “感知幸福中国行” 吉林主题参访活动步入第五天。来自境内外的30余位媒体记者与网红大V组成的参访团走进集安
2025-10-15 21:39:00
庐江惊现三座东汉古墓!系农田改造时发现,出土铜镜光可照人
大皖新闻讯 古墓墓室顶部严丝合缝,墓砖一头宽一头窄,且带有弧度,体现了古人技艺的高超。连日来,在庐江县移湖街道八里社区陈老屋村民组的一处高坡上
2025-10-15 00:26:00
以笔为缰,挥毫间见民族风骨——《战马》佳作赏析
“没想到能在长春看到徐老的作品,太惊喜了!”在长春美术馆,一位观众发出由衷感叹。“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
2025-10-14 20:30:00
西安一市民赴广西捐赠抗战文物 “这是日寇侵华的铁证”
“这枚纪念章既是战利品,也是日寇侵华的铁证,通过它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创造未来!”最近,为帮助讲好“飞虎队”故事
2025-10-14 20:45:00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