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金陵晚报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婕妤
老年肺炎患者常因临床表现不典型而被误诊,同时患者及其家属对此则存在较多的认识误区。
误区1:咳嗽剧烈等于肺炎。专家提醒,在上呼吸道感染的情况下,如果患者咽部或扁桃体存在炎症,也会出现剧烈刺激性咳嗽,嗓子会有痒感或异物感,但是咳嗽痰音较浅,而肺炎患者与这些情况的不同就是咳嗽痰音比较深,即使患者进行深呼吸,也会出现剧烈咳嗽,而且痰音非常明显。另外还要注意与咳嗽变异性哮喘、鼻后滴漏性咳嗽、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等慢性咳嗽区别。
误区2:痰多了等于肺炎。其实不然。部分老年人,特别是脑血管病后的老人,不会主动排痰,在其感冒的情况下,咽喉及气管中会存在鼻腔分泌物,进而给医护人员一种错觉,认为患者痰很多。
误区3:发烧时间长等于肺炎。专家解释,不是一发热就会得肺炎,一些其他因素如肿瘤、风湿免疫病、体温调节中枢异常等非感染因素也会引起发热。很多病毒感染24小时就可发展到严重的肺炎,患者会出现一些临床症状,如缺氧、憋喘等,而部分老年肺炎患者不一定会出现发热。
误区4:症状好转就停药。在服药期间,服用一两次,在退烧或症状减轻的情况下,患者就停药,主要担心“是药三分毒”,认为症状好转时就可不再服用药物。专家表示,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不同的药有不同的疗程,在用药治疗时,必须向医生询问清楚或查看说明书,不能擅自做决定。
误区5:可以随意换药。药物对有些患者的治疗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需要一定的治疗时间。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3天以上才能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专家提醒,患者必须注意,在病情没有恶化的情况下,必须坚持服药,不能随意更换药物。
误区6:输液比吃药“力度大”。很多患者存在输液比吃药“力度大”的看法,专家表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只要选对口服药,是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的。诊疗规范要求,对存在重症肺炎或因呕吐等因素致难以口服药物的患者,才考虑输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7 06: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