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成语“徐娘半老”背后的典故,竟源于一段宫廷秘史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2-12-29 20:45:00 来源:戏说三国

“徐娘半老”成语的背后,是一桩宫廷家庭悲剧。

成语“徐娘半老”背后的典故,竟源于一段宫廷秘史

在众多成语里,有这么一个词汇,只要说出来,不仅很多人都会接上后半句,并且,还会露出“你懂得”式的“会心一笑”。

什么词儿呢?正是“徐娘半老”,而其后半句则是“风韵犹存”。

这个成语的大致意思,通常是用来形容那些虽人至中年,但依旧颇具风韵的中年女性,因此,才会有了“风韵犹存”的后半句。

那么,这个成语最早的出处是出自于哪里呢?另外成语中的“徐娘”,又是指的谁呢?要想弄清楚问题的答案,就需要将目光转向南北朝时期。

故事的主人公“徐娘”,便是当时南朝梁元帝萧绎的发妻徐昭佩。

徐昭佩出身名门,可以说是妥妥的“豪门千金”。

史料记载,徐昭佩出身于东海徐氏,在南北朝时期,徐家的门第相当显赫,家族之中,曾先后出过不少高官。

比如徐昭佩的高祖父徐湛之,就是南朝刘宋时,宋武帝刘裕的外孙,先后担任过骁骑将军、中书令以及尚书仆射等要职。

而到了徐昭佩的祖父徐孝嗣这一代,凭借祖上荫庇,八岁便袭枝江县公,之后因追随南朝萧齐的开国皇帝萧道成,地位陡然崛起,最终官至南朝萧齐的宰相。

只不过,在徐昭佩出生的时候,其祖父徐孝嗣,已经因罪被南朝萧齐的东昏侯萧宝卷赐死,徐家因此失去了顶梁柱,但不管如何,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徐家尚有人脉和根子,所以,说徐昭佩为“豪门千金”,也不算太过夸张。

既然是“豪门千金”,自然在婚姻上也不想委屈了自己,但徐昭佩的婚姻,对她个人而言,明显是有点委屈的。

为什么呢?因为她的丈夫,是个“独眼龙”。

成语“徐娘半老”背后的典故,竟源于一段宫廷秘史

当初,在徐昭佩的祖父徐孝嗣被萧宝卷赐死的两年后,时任雍州刺史的萧衍,便率兵攻入建康(今南京),并最终登基称帝,建立南梁,史称梁武帝。

而在萧衍称帝的六年后,他的第七个儿子萧绎出生,这个萧绎,便是徐昭佩的丈夫。

之所以萧绎是独眼龙,并不是天生如此,史料记载,在萧绎幼年时,曾患上重病,几乎危在旦夕,之后虽说经过救治保住了性命,但一只眼睛却终身失明。

这样一个带有残疾的人,即便是出身皇族,但也不是“豪门千金”徐昭佩心目中的如意郎君,但奈何当时的徐家已经今非昔比,加上这是家人的安排,徐昭佩纵然心中不满,但也无可奈何,只得是捏着鼻子嫁了过去。

而这便为二人的婚姻最终彻底破裂,埋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二人成婚之后不久,便爆发出了大大小小各种矛盾,简单来总结就是,徐昭佩看不上瞎了一只眼的萧绎,而萧绎同样也不喜欢相貌一般的徐昭佩。

在这种情况下,萧绎自然就对徐昭佩极为冷落,史料记载,二人婚后,萧绎一般两三年才去一次徐昭佩的房间一次。

更多的时候,萧绎都留在其他貌美的小妾身边。

而作为徐昭佩来讲,本身她就对瞎了一只眼的萧绎有些看不上,如今又受到了丈夫冷落,这就更让她心中充满了愤恨。

时间一长,徐昭佩的愤恨愈发强烈,因此,她开始找方式刻意报复丈夫。

比如,她会趁着丈夫来自己的房间的机会,只把自己脸的一半进行化妆,而不去管另一半脸,直接就是素面朝天。

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恶心丈夫,“吐槽”他只有一只眼管用。妃(指徐昭佩)以帝(指萧绎)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南史》

而对于妻子的专门对自己自尊进行打击式的羞辱,萧绎刚开始还没说什么,但几次之后,他实在是忍无可忍,于是,在某次妻子故技重施后,萧绎愤然摔门而去。

成语“徐娘半老”背后的典故,竟源于一段宫廷秘史

严格来说,萧绎还算是相当不错的,要知道在当时的时代,如果换成其他一些脾气不好的权贵,那么徐昭佩这么做的结果,必然会是丢掉性命。

而萧绎仅仅是气的摔门而去,并没有对徐昭佩做什么,足以说明,他这人至少对妻子,还算有包容之心的

但可惜的是,萧绎的包容,反而给了徐昭佩得寸进尺的勇气。

在此之后,徐昭佩除了继续用“化半边妆”的方式恶心萧绎外,还琢磨出了新的办法,即只要得知萧绎要来,她就会提前喝的酩酊大醉,然后萧绎一进屋,她马上就吐萧绎一身,弄得萧绎极为狼狈。

如此一来,萧绎就对徐昭佩更为厌恶,也更为对其冷落。

到了后来,眼看已经无法挽回丈夫的心,徐昭佩想到了一个能彻底羞辱丈夫的“高招”,即开始“放飞自我”,也就是主动找人私通,用“出轨”的方式,来狠狠报复丈夫对自己的冷落。

这种为了报复丈夫的冷落,而公然干出给丈夫带“帽子”的行为,足以说明,徐昭佩从骨子里,就不是一个能恪守妇道的人。

更夸张的是,徐昭佩第一个私通的对象,居然还是一个僧人。

史料中记载,这个僧人,是当时瑶光寺的智远道人(南北朝时称僧人为道长),由于这座寺庙距离徐昭佩家中不远,因此徐昭佩也经常前去,而这一来二去,就和这个不安分的僧人混到了一起。

而这还不算什么,除了与这个智远道人的僧人私通外,徐昭佩还主动引诱过丈夫萧绎身边的侍从。

这个大臣,名字叫做暨季江,据说长得相当俊美,在当时有美男子之称,某次徐昭佩无意间看到他后,瞬间就动了心。

于是,徐昭佩多次寻找机会,来主动“引诱”这个暨季江。

俗话说,男追女,隔座山,而女追男,则隔层纱,一般来说,相当一部分男人,是很难拒绝来自女人的主动追求的。

况且,这还是来自豪门千金加上王妃(萧绎当时为湘东王)的主动追求。

所以,徐昭佩虽说不是美若天仙,但没怎么花心思,就“俘获”了暨季江,自此,两人就混到了一起,开始了一段胡天胡地的“快乐生活”。

并且,这个暨季江也是个胆大之人,他明知道徐昭佩是自己上司的妻子,但依旧沉迷在其石榴裙下不可自拔,另外,他还写下了一句诗,来总结自己对于徐昭佩的感受。“柏直狗虽老犹能猎,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暨季江

这句诗,虽说文采谈不上多好,但比喻却用的极为形象,先是提到柏直之地的猎犬,称其虽说老了但依旧能打猎,之后又说溧阳产的马匹即便上点年龄,但仍不失为骏马。

最后,便是形容徐昭佩,说其虽不再年轻,但还有风韵,更重要的是多情。

而暨季江的这句诗,便是“徐娘半老”这个成语的出处,从这个时候开始,“徐娘”一词,便代指那些风韵犹存且多情的中年女性。

且不说这个成语在后世是如何传开的,但在当时,这无疑是对萧绎的一种奇耻大辱。

要知道,他和妻子徐昭佩不和,这在当时不少人的都知道,但知道归知道,起码在表面上,萧绎还是愿意维持夫妻名分的,所以,即便徐昭佩多次羞辱他,让他难堪,他都没有对其太过为难。

哪怕是徐昭佩与那个智远道人私通,有所耳闻的萧绎,也只当不知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他也知道,自己对徐昭佩确实也不怎么样。

但随着暨季江的这两句“名诗”在坊间逐渐传开,萧绎的老脸,着实是没地方搁了,于是,他不仅愈发厌恶徐昭佩,并且还下定决心,要除掉这个不守妇道的妻子。

成语“徐娘半老”背后的典故,竟源于一段宫廷秘史

终于,在不久之后,萧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机会。

萧绎有一个比较宠爱的妃子王氏,是常侍王显嗣的二女儿,嫁给萧绎之后,虽是侧室,但却深得萧绎的宠爱。

并且,这个王氏还给萧绎生下了两个大胖小子。

但可惜的是,在生完这俩儿子不久,王氏便去世,具体死因不明,总之就是年纪轻轻的便撒手人寰。

而王氏的去世,除了让萧绎十分悲痛之外,也让他颇为疑惑,认为王氏不是正常死亡。

在这种情况下,萧绎就把怀疑的目光投向了正室徐昭佩的身上,他一度认定,王氏是徐昭佩暗害而死的。

当然,萧绎这么想,也不是空穴来风,徐昭佩确实干过值得被怀疑的不光彩往事。

前文讲过,萧绎不喜欢徐昭佩,因此对她极为冷落,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让徐昭佩想尽办法羞辱萧绎,比如化半边妆,以及主动与外人私通等,另外,她的性格也变得极端的嫉妒和偏激。

而在这种性格的驱使下,她对于那些受萧绎宠爱的妃子,便极为仇视。

史料记载,徐昭佩仗着自己正室的身份,没事经常与萧绎的其他妃子套近乎,对于不受萧绎宠爱的妃子,徐昭佩便会施展“同病相怜”的招数,将其拉入自己阵营之中。

而这些妃子看到正室能和自己站在同一战线,加上都不受萧绎宠爱,自然就会“同仇敌忾”,到了最后,便都成为徐昭佩的“铁杆儿”,唯徐昭佩之命而是从。

你以为徐昭佩这么做,仅仅是找一帮可以诉苦的小姐妹吗?错了,这才是她行动的第一步。

有了这些“铁杆儿”的支持后,徐昭佩就可以通过她们,密切掌握萧绎的行踪,比如今天和哪个妃子同床共枕了?最近又是哪个妃子与萧绎走的很近等等。

更重要的是,利用这些“铁杆儿”小姐妹,徐昭佩就能第一时间掌握哪个妃子怀上了身孕。

而一旦得知哪个妃子怀上了萧绎的孩子后,徐昭佩便露出了她真实的面目,她会找个机会,将这个怀孕的妃子“手加刀刃”。“酷妒忌。见无宠之妾,便交杯接坐。才觉有娠者,即手加刀刃。”---《南史》

这就是徐昭佩在嫉妒之心的驱使下,所干的不光彩往事,对此,萧绎十分清楚,因此这才会在王氏去世后,怀疑是徐昭佩暗中加害了王氏。

当然,怀疑归怀疑,毕竟萧绎也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但即便如此,他对于徐昭佩的厌恶,又增加了不少。

而徐昭佩的持续放荡,以及因嫉妒产生的报复行为,除了让她越来越受到丈夫萧绎的厌恶之外,还间接性的害了她和萧绎唯一的儿子。

成语“徐娘半老”背后的典故,竟源于一段宫廷秘史

史料记载,徐昭佩在嫁给萧绎不久之后,便为萧绎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为萧方等,由于徐昭佩是正室,而萧方等又是萧绎的第一个儿子,所以,他便是正儿八经的嫡长子。

而嫡长子身份,在古代的王公贵族家庭中,有多重要这相信很多人都清楚。

并且,这个萧方等从小就展现出来十分优秀的一面,据说他弓马娴熟,还精通琴棋书画,总之就是样样都好,所以,在很早的时候,便被立为了湘东世子。

如果没什么意外的话,那么将来继承萧绎家业的,就是萧方等。

但问题是,萧方等虽说优秀,却有个不靠谱的母亲徐昭佩,由于徐昭佩的放荡以及妒忌,导致萧绎对其越发厌恶,而在厌恶徐昭佩的同时,连带着也开始冷淡儿子萧方等。

这样一来,就让萧方等陷入了恐惧和绝望之中,他无时无刻都想重新获得父亲的信任和重视,为此便拼了命的表现,曾经在侯景之乱中,萧方等便抱着必死的心志请求父亲允许他冲锋陷阵,并且打起仗后也一派不要命的架势,其目的,就是想向父亲萧绎证明自己。

一个原本有着大好前途的世子,却因为不靠谱的母亲,需要用这种方式来获取父亲的再次重视,不得不说,这徐昭佩真的是害了儿子萧方等。

更惨的是,萧方等在不久之后,还真的死在了战场上。

太清三年(公元549年),萧绎的侄子河东王萧誉公然违抗萧绎的指令,而得知此事后,萧方等主动请缨,表示愿意为父亲除掉不听调派的萧誉,而在临行前,萧方等对部下说,此次一去,估计是必死无疑,但只要能死的其所,那也在所不惜。方等临行,谓所亲曰:吾此段出征,必死无二;死而获所,吾岂爱生。---《梁书》

这意思分明仍是抱着必死的心志前去开战的,而他口中所谓的“死得其所”,说白了,还是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行动,让父亲对自己的看法改观。

结果,萧方等一语成谶,之后果然战败,并且在追兵的追赶下,不慎掉入河中,最终溺水身亡,连尸体都没有找回来。

堂堂湘东王世子,且文韬武略皆优,但最后却落了个如此结局,归根结底,都是他那个放荡且不靠谱的母亲给他带来的拖累。

因此,在萧方等战死之后,加上之前王氏的不明原因病逝,终于让萧绎对发妻徐昭佩忍无可忍,在当年(即公元549年),萧绎逼令徐昭佩自尽,而徐昭佩也知道萧绎这次是动了真格的,不会再有回转的余地,于是只能选择投井而亡。

徐昭佩死后,萧绎仍觉得不解恨,便派人将其尸体从井中打捞上来,并送回徐家,同时公开对外宣称,自己这是“出妻”,即强制离婚的意思。

他这么做,其实就是为了发泄心中对于徐昭佩的愤恨。

不仅如此,萧绎还“自揭伤疤”,亲自下笔,写了一首词,将徐昭佩曾经不光彩的往事,一一记录在内,并公之于众。

能让丈夫不惜被别人嘲笑,也要公开揭露妻子不堪过往,足以说明,萧绎对徐昭佩的恨,有何等之深。

成语“徐娘半老”背后的典故,竟源于一段宫廷秘史

这便是“徐娘半老”背后的故事,虽说这个成语搁到现代,更多的是戏谑、调侃之意,但成语背后实际上是一个悲剧,作为夫妻,不管是萧绎还是徐昭佩,都不算合格的丈夫和妻子,从最开始的互相嫌弃,到后来的冷漠疏远,再之后又上演了背叛出轨,继而在嫉妒下失去理智,最终让这对夫妻彻底走向决裂,在这其中,徐昭佩毁了自己,而萧绎也没落到什么好处,更重要的是,他们还间接性的害了自己最优秀的儿子,所以说,这真的是一场悲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9 22: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湘东王妃徐昭佩不得皇帝喜爱,最终被逼自杀
...天,我们形容一位女子已到中年还尚有风韵,就会说她“徐娘半老,风韵犹存”。作为在中华流传下来的成语,这里的“徐娘”并不只是指中年妇女这一类人,从相关资料中,我们可以得知,这个成
2023-07-31 21:32:00
历史疑问:越王勾践真的卧薪尝胆三年吗?
...影响,让自身成长的速度更快!众所周知,成语卧薪尝胆典故的主人是越王勾践,然而越王勾践当初真的做到卧薪尝胆了吗?由于时间久远,我们所了解的很多历史有名的典故都是经过后来文人学者
2023-04-28 11:25:00
探讨一下成语典故“燕然勒石”背后的故事及其寓意
成语典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哲理智慧。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成语典故“燕然勒石”背后的故事及其寓意。一、燕然勒石的典故来源“燕然勒石”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
2024-11-14 19:26:00
聊聊留下\
...人问暨季江与徐妃偷情的事情他当时说了这样的一句就是徐娘虽老,犹尚多情。从此经过后人的改变变成了徐娘虽老,风韵犹存。最后皇帝终于忍受不了就将徐昭佩禁与冷宫并且派出徐昭佩的儿子萧
2024-04-12 16:59:00
皇帝的贵妃因为丑很少被临幸,与人私通却产生一成语
...,例如:红娘、渔娘、厨娘、娘子军,等等;有句成语“徐娘半老”,严格来说这句话不是成语,其意思常常被人相悖,现实生活中总有人愿意用这句话,其实有句话“徐娘半老,风韵犹存”是褒义
2022-12-22 19:14:00
乾隆与瓜尔佳氏:一段错综复杂的宫廷秘史
在古代,女性的地位并不高,哪怕贵为皇后,也是一切听从皇上的,那么其他的女性地位如何,更不必多说了,有些女子明明出身高贵,却不能拒绝自己不愿意的事情,比如皇上的旨意。就像我们今天要
2023-11-11 07:59:00
成语典故的由来:晋文公“退避三舍”背后的阴谋
...语,它比喻退让和回避,不与人发生正面冲突。这句成语典故出自楚成王与重耳(后来的晋文公)之间的对话。话说重耳年轻时流亡到楚国,楚成王以国君之礼相迎。在一次宴会上,两人喝酒畅饮,
2023-04-15 08:42:00
揭秘二桃杀三士典故背后的智慧
...,成为传承智慧的重要载体。其中,“二桃杀三士”这一典故,不仅是一段历史佳话,更是一则关于智谋与策略的生动教材。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故事背后的神秘面纱,探究其深层含义。首先,
2024-10-25 19:51:00
她嫌皇帝是独眼龙,就画了半面妆,皇帝很生气,她结局如何
...:“柏直的狗虽老仍能狩猎,萧溧阳的马虽老仍能驰骋,徐娘虽老仍尚多情。”于是给中国留下了一个成语“徐娘半老,风姿尤存。”徐昭佩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贡献真不小,她给中国文化留下了两
2022-12-28 13:3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在二十四道拐 二战援华医生后人感慨:祖辈若看到今日中国,必感震撼而欣慰
贵州晴隆,蜿蜒的二十四道拐见证过战火与生机的跫音。近日,援华名医林可胜(Robert Kho-Seng Lim)的孙女Shawn Lim Mottley 与 Mirah Lim Todd
2025-08-29 06:34:00
抗战中的太原:四桩惨案遗址的历史诉说
晋阳堡“11·8”惨案纪念馆(晋源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岁月流转,晋阳堡的残碑、籍营村的焦窑、边家庄的断壁、河家庄的窨子
2025-08-29 07:02:00
郑玄与酒礼:只敬两杯,成礼不为过
鲁网8月28日讯(记者 王玉龙)8月26-27日,首届全国郑玄经学学术研讨会在潍坊市峡山区举办。这场由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
2025-08-28 15:00:00
四代人的守望:79年守护一座烈士纪念塔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梦媛 李海涛 赵旭正午的阳光洒在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运粮河畔陈户烈士纪念园,守塔人王建亮弯着腰,正仔细清理砖缝里新长出的杂草
2025-08-28 15:38:00
郑玄与服虔:功成不必在我
鲁网8月28日讯(记者 王玉龙)郑玄与服虔都是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经学家,尤其在《春秋》和《左传》的研究上都具有重要地位
2025-08-28 15:40:00
红星照耀中国•千里跃进大别山|8旬老兵义务守墓57载 希望孙辈继续守下去
大皖新闻讯 在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文殊乡花山村,有一处烈士墓。今年89岁的退伍老兵王茂贵已经在这里守了57年。8月28日上午
2025-08-28 15:53:00
日照市莒县举办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书画展
鲁网8月28日讯 (记者 谢文明)翰墨忆抗战,丹青敬先辈。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8月27日,日照市莒县在莒州博物馆举办“翰墨丹青绘同心”书画展
2025-08-28 16:12:00
陈壁生在首届全国郑玄经学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鲁网8月28日讯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朋友:首先我谨代表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中华孔子学会经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欢迎大家来到潍坊
2025-08-28 16:12:00
免费!今起开放!就在福州西湖!
好消息!今起,西湖桂斋重新对市民开放啦!在福州西湖公园西南隅、荷亭旁藏着一座福州市级文保单位——桂斋,它是清道光九年(1829年)丁忧在榕的林则徐与福建布政使程含章
2025-08-28 17:25:00
王纪卿的《中国血:抗战十四年》(湖南人民出版社,2025年7月出版)以宏阔的史学视角,将中华民族1931年至1945年的抗争史精心提炼
2025-08-28 18:09:00
快板再现抗战奇迹
夜袭阳明堡飞机场遗址创作快板书《夜袭阳明堡机场》的灵感源于抗日战争时八路军用简陋的武器装备创造的军事史上经典战例。1937年10月19日
2025-08-28 18:09:00
好“豫”知时节·七夕丨打卡!以爱之名
大河网讯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千年以来,七夕的月光静静流转,映照中国人心中最柔软也最执着的浪漫情结——它不只是鹊桥相会的缱绻传说
2025-08-28 21:43: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抗战中贵州有一座“战时故宫”——访故宫文物南迁存放旧址安顺华严洞
从安顺城区出发,向南3公里处,有一天然溶洞,世人称之华严洞。洞口,印有“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安顺华严洞故宫文物南迁存放旧址”字样的石碑矗立
2025-08-28 22:44:00
太原地区反顽斗争从这里开始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古交市南头村“抗战一面旗 红色堡垒村”红旗雕塑。张澍宏 摄 清晨,微风徐来。81岁的古交市南头村村民郝太平
2025-08-28 07:20:00
信念坚如磐 驱寇复河山——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四)“爹!您耐心的(地)等着吧!胜利的日子就快来了……明年就要反攻日本,那时候才是咱们团圆的时候
2025-08-28 07: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