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军事

沧海铸剑三十载 一生许国心不改

类别:军事 发布时间:2025-03-24 04:53:00 来源:大江网-信息日报

沧海铸剑三十载 一生许国心不改

2025年2月6日20时30分,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因病医治无效,在湖北武汉溘然长逝,享年99岁。

三十载为国“深潜”,花甲年不弃使命。作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黄旭华将一辈子都献给了祖国的核潜艇事业,他铸就的深海利剑,永远守护着祖国的万里海疆。

“父亲很喜欢唱歌。”3月21日,中国科学家精神宣讲团成员、黄旭华院士之女黄峻来到南昌大学宣讲,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她深情讲述了父亲如诗如歌的不朽人生。

信息日报全媒体记者沈冠楠/文

沧海铸剑三十载 一生许国心不改

江西一名小学老师的吊唁卡片。沈冠楠摄

大海啊,故乡

大海的儿子

弃医从工投身造船领域

提起黄旭华院士,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他为中国核潜艇事业隐姓埋名三十年的传奇人生。

1958年,中国启动核潜艇研制工程,时任一机部船舶工业管理局设计二处潜艇科科长的黄旭华接到秘密调令,参加“核潜艇总体设计组”工作,成为最早研制核潜艇的29人之一。

由于核潜艇研制的高度机密性,1958年到1988年,黄旭华没有回过家,他“深潜”三十载,全心全意投入核潜艇事业的开拓与发展中,为我国核潜艇研制和跨越式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父亲很喜欢唱歌。”黄旭华和爱人李世英育有三个女儿,1973年出生的黄峻是小女儿。她告诉记者,在黄旭华离世前的那段时间,他唱歌时总是一页页地翻着歌本。“有一次,父亲微笑地问我:用歌曲来表现我这一生,你看看这样行不行?”

首先是《大海啊,故乡》。“歌词里说:‘大海就是我故乡。海边出生,海里成长……’父亲是大海的儿子。”1926年,黄旭华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的一个海边小渔村,他对大海有很深厚的感情。少年时,出身于世代行医家庭的他在目睹日寇侵略祖国,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惨状后,决心弃医从工,投身于航空与造船领域的学习。

“因为在海边长大,父亲最后选择了船舶专业,去了上海交大学习造船工程。”黄峻说。

也正是这一选择,揭开了黄旭华往后与波涛为伴的生涯,更让他在数十年后与核潜艇结下了不解之缘。1958年,船舶专业、业务上过硬、政治上可靠的技术人员黄旭华被选中,调往北京参加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论证与设计工作。

保卫黄河

他这辈子做的这件事

就是保卫全中国

接下来的人生,是《保卫黄河》。黄峻回忆道:“‘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父亲说,他这辈子做的这件事,就是保卫全中国。”

斯人虽逝,言犹在耳,语言质朴,但其中饱含的爱国热忱,让在场所有人不免动容。

时间拨回到20世纪50年代末。

那时的中国,遭遇外国技术封锁,资源匮乏,核潜艇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一个也没有,也缺乏相关参考资料。

这就意味着,核潜艇研制,几乎是“白手起家”,必须一切靠自己,从无到有。

1965年,核潜艇总体研究设计所在渤海湾的荒岛葫芦岛成立,黄旭华和团队开始了艰难的“荒岛求索”。

没有见过核潜艇,他们就一点一点地从国外报刊的零散信息里“抠”蛛丝马迹,甚至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都是重要的“参考资料”;没有计算机可用,他们用算盘和计算尺开展了数万次的数据运算……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黄旭华的带领下,团队先后突破了核潜艇最关键、最重大的七项技术。

终于,1970年12月26日,由黄旭华参与研制的我国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顺利下水,并于1974年8月1日正式交付,中国由此成为全球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辽阔海疆从此有了护卫国土的“钢铁蛟龙”。

这艘核潜艇被命名为“长征1号”,这背后,何尝不是黄旭华等“无名”科技工作者上下求索、突破技术封锁的漫漫长征路!

赋诗传志

花甲痴翁,志探龙宫

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大力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也正是在这一年,科学家精神的典范、年逾九旬的黄旭华获颁共和国勋章。2020年1月,他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虽然无数荣誉加身,但老人依旧初心不改。晚年的他,非常重视科研、科普工作,将自己定位为当好青年科研人员的“啦啦队长”,多次走进大中小学作报告、作科普,宣讲科学家精神,并向科研、科普、教育机构捐献奖金逾2000万元,设立“黄旭华科技创新奖励基金”,激励后继者开拓创新、勇攀高峰。

后来,因身体不便,女儿黄峻接棒父亲的宣讲工作。自2019年起,黄峻加入了中国科学家精神宣讲团,在全国各地宣讲父亲的故事。

提及黄旭华所体现的科学家精神,“首先就是爱国。”黄峻说道。

黄峻表示,黄旭华是一个忠诚的爱国者。一句“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是他对祖国最深情的告白,更是其用一生践行、奋斗、铭刻的铮铮誓言。

从革命年代的立志报国、投身进步事业,到“深潜”数十载的核潜艇事业,再到暮年润物无声、传志兴邦,“这期间,有上有下,经历过风风雨雨,也不乏外界诱惑,但父亲从未言弃,始终坚守岗位,成为我国核潜艇事业中唯一一位从头到尾、直至去世前都没有离开岗位的工作者。”黄峻说。

“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这是1988年黄旭华亲自参与深潜、试验成功后所作的一首诗,他也是世界上首个参与核潜艇极限深潜的总设计师。

当时正在准备中考的黄峻,在父亲的来信中看到了这首诗。时隔多年后,她不禁感慨,父亲一生痴迷核潜艇,但又乐在其中,而事实上,“乐”才是他这辈子的主旋律。

送别

吊唁仪式上

一张来自江西的卡片令人动容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2025年2月10日,伴随着老人生前最爱听的歌曲《送别》,黄旭华同志遗体送别仪式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殡仪馆举行。

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自发前往吊唁,献上鲜花以寄哀思,送别的人群蜿蜒绵亘,看不到尾。吊唁仪式上,有一束由江西人送出的鲜花,引起了黄峻的注意。

鲜花所附的卡片上写着:“敬爱的黄老,我是一位来自江西上饶万年县的普通小学教师,我也想给孩子种下一颗用知识报效祖国的种子,借您的光!愿您原谅我的私心!一路走好。”

“看到这段话,我非常感动。”黄峻说。

夜空中最亮的星

寄语师生

在创新道路上要永不知足

记者了解到,这已经是黄峻作为科学家精神宣讲团成员,第三次来到南昌。

“我出生于湖北武汉。南昌和武汉同是长江流域的城市,湖泊多、河流多、环境好,也有江南名楼‘滕王阁’,这让我有一种‘家’的感觉。”而且,黄峻还特别喜欢南昌美食,尤其热衷瓦罐汤。

此次受邀来到南昌大学宣讲,她希望借父亲的故事激励师生们对科学的热爱和不懈追求。

黄峻说:“父亲总是强调:在个人需求上差不多就行,但在科学追求上,永远不要知足。”她坦言,做好创新,是科学家精神在新时代与时俱进的重要动力。

基于此,黄峻用黄旭华院士的一句话勉励南大师生——“要有信仰、有理想,还要有本领。科研发展永无止境,在创新道路上要永不知足。”

“每一代科研者有每一代科研者的使命担当,黄旭华院士在战火中求学,隐姓埋名投身国家核潜艇事业,诠释了‘什么是把一生奉献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陈鸣健是南昌大学工程建设学院力学专业的一名研一学生,研究方向是柔性材料。他在听完宣讲后表示,黄旭华院士的事迹激励着自己在锤炼专业实力的同时,更要时刻对标国家在智能设备和生物医疗方面的需求,把努力用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黄旭华院士虽然不在了,但他用一生诠释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的核潜艇精神,如夜空中最亮的星,永远照亮我国广大科研人员和莘莘学子前行的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24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这是对 “中国核潜艇之父” 黄旭华的深情礼赞,他的一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更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光辉典范。“隐姓埋名三十载”,以忠
2025-02-10 16:05:00
...自发前往黄旭华曾奋斗的地方献花吊唁,缅怀这位为国家核潜艇事业奉献一生的功勋科学家。2月10日上午10时,武昌殡仪馆内,白菊如雪,哀乐低回。黄旭华院士安详地躺在鲜花翠柏中,胸前
2025-02-10 15:02:00
黄旭华遗体告别仪式举行,全国各地的人赶来送行
...上午,湖北武汉武昌殡仪馆,悲痛在流淌,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遗体告别仪式在这里举行。2月10日,黄旭华遗体告别仪式在武昌殡仪馆举行。上游新闻记者 牛
2025-02-10 11:20:00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月6日在湖北武汉逝世,走完了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舰艇强,海疆固。海洋是国家安
2025-02-08 17:22:00
...验的成就。2月10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遗体送别仪式举行。现场悼念的人群络绎不绝,亲人、朋友、同事以及社会各界代表前来与他告别,向这
2025-02-11 13:40:00
2月6日,为祖国核潜艇事业隐姓埋名30年、作出卓越贡献的黄旭华院士因病逝世,让无数人悲痛不已。2月10日上午,黄老遗体送别仪式将在湖北武汉举行,社会各界纷纷前来排队献花,鲜花沿围
2025-02-10 11:24:00
“我的一生属于核潜艇,属于祖国” ——送别“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编辑:杨雁琳责编:廖异 审核:阮鹏程
2025-02-07 16:02:00
2月6日,99岁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在武汉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的离去,让人民群众沉浸在悲痛之中,而他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立下的不朽功勋,将永远
2025-02-12 18:30:00
黄旭华:隐秘30年!
电视剧《功勋》中的原型人物(黄晓明饰),“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先生,于2月6日去世了。讲述一个伟大的功勋人物,却要从一部剧集开始介绍,这就是现实的残酷。很多做了惊天动地大事者,
2025-02-07 19:48:00
更多关于军事的资讯:
严阵以待护通导 精检细修筑安途
金秋时节,伴随着季节交替、温度变化,长春机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稳定运行面临新挑战。在这场关乎飞行安全的关键战役中,长春机场以严谨的态度
2025-10-14 17:53:00
南京造!V1000倾转旋翼混动飞行器机体结构下线
10月11日,V1000倾转旋翼混动飞行器首架机机体结构,在南京聚隆复合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位于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下线
2025-10-15 08:08:00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发布民用直升机中国市场预测年报
《民用直升机中国市场预测年报(2025-2034)》发布现场。中航工业供图中国网10月15日讯(记者李智)10月15日
2025-10-15 21:43:00
青年教授研究在太空“放风筝”给卫星“拴绳”,建智能集群□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微重力试验启动!”一道坚定有力的指令
2025-10-16 07:38:00
全球首座!三千吨级全直流风电安装船“北欧之风”号在烟台交付
10月15日,全球首座吊装能力突破三千吨级的全直流供电风电安装船——“北欧之风”号在山东烟台交付,填补了全球超大型全直流风电安装船的技术空白
2025-10-16 09:03:00
影像记录|“刘老庄连”:擎旗自有后来人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战旗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新华社发2025年9月3日
2025-10-16 09:20:00
关于加强山东省齐鲁足球超级联赛(泰安赛区)主场比赛期间“低慢小”飞行器管控工作的通告为确保山东省齐鲁足球超级联赛(泰安赛区)主场比赛期间各项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2025-10-16 15:51:00
唐山海运职业学院开展学生军训实弹射击活动
河北新闻网讯(沈子轶、于春梅、王育民)为进一步深化学生国防教育,铸牢国防观念根基,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军事技能,10月14日
2025-10-16 15:56:00
实战淬火砺尖兵,比武备战展担当!龙岩市消防救援支队积极备战全省消防救援队伍比武竞赛
东南网龙岩10月16日讯(通讯员 戴丽涓)“这次时间不行,再来一次!参加比武和遂行任务一样,不仅要有过硬的体能和技能,还要充分预想到可能发生的各种不可抗力因素……”近日
2025-10-16 16:21:00
全球首座!吊装能力突破三千吨级全直流供电风电安装船在烟台交付
通讯员 房欣第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闫丽君从中集来福士获悉,10月15日,全球首座吊装能力突破三千吨级的全直流供电风电安装船——“北欧之风”号在烟台如期交付
2025-10-16 16:59:00
山东选手杨洋成功挑战八百流沙极限赛
备受国内外极限越野选手关注的2025“八百流沙”极限赛于10月9日在甘肃戈壁清泉收官,山东选手杨洋获得全球第10,中国第3
2025-10-16 18:09:00
中国网10月16日讯(记者 李智)10月16日,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在天津渤海新区空港经济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天津民用直升机产业化基地开幕
2025-10-16 20:18:00
海外网天津10月16日电 (严冰 徐嘉扬)10月16日,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在天津渤海新区空港经济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天津民用直升机产业化基地开幕
2025-10-16 20:32:00
中国网10月16日讯(记者 李智)在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开幕式上,陆军“风雷”飞行表演队上演精彩的飞行表演。其中
2025-10-16 20:49:00
黄蓝交响乐,守护奏和弦
“当黄河奔涌的浊浪与蔚蓝的海水相拥,在胜利油田新北工区海域绘就出鲜明的黄蓝分界线,一艘红色船舶穿梭其间,这是令人心醉的海上图景
2025-10-17 09: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