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他们,将在南繁育种田里过春节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2-01 01:41: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

【新春走基层·奔涌科技潮】

◎本报记者 马爱平

1月31日,早晨刚过7点钟,匆匆忙忙地吃过早饭,赵久然就带领团队赶到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南繁育种基地的育种田。玉米育种材料的散粉吐丝期已至,他们要抓紧套袋和授粉。

“今天,我们先到地里逐行观察一遍,确定做授粉的重点区域。等9点钟气温升高,雄穗开始散粉,再开始授粉。”赵久然给大家交代好,就钻进玉米田里。虽然正值大寒节气,三亚白天最高气温却达到30摄氏度。早晨露水大,即使穿上雨披,不一会儿,依然浑身湿透。

赵久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首席科学家,被誉为“玉米团长”,从事玉米科研工作已有30余年。每年,他都会带领团队,如同候鸟一般,将在北方种植的育种材料及时分析整理好,于10月中旬出发带到南繁基地。

海南是我国的育种“圣地”。“南繁也被称为‘南繁加代’,就是将水稻、玉米、棉花等夏季作物的育种材料,在当地秋季收获后,拿到南方热带地区再进行繁殖和选育。这样一年可多繁育至少两代,一年干两年甚至是三年的活,加速育种进程,缩短育种年限。”赵久然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现在交通便利了,坐飞机几个小时就能到达,以前光在路上就要花一个星期时间。”赵久然感慨地说。但即使交通再便利,南繁育种工作的艰辛都不会减少。他们要在短短三四个月时间里,完成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过程。

做玉米育种,套袋授粉是必不可少的操作,这一阶段也是最忙碌的。“我们现在有50多人在南繁基地,根据计划分成了多个育种组。每个组在负责人的带领下,每天都是早晨7点钟进入育种地开始田间工作,一直干到下午6点钟。晚上还要抓紧时间分析数据,整理资料,提交品种参试申请,写总结报告等。”赵久然描述着大家工作的日常。

这样的工作强度对于年轻人来说尚且不易,更何况已经61岁的赵久然。然而,他始终坚守在南繁育种的第一线。“育种是一个不断选择、不断改良提升、不断超越已有的过程。要先育成自交系亲本,再组配杂交种,还要对大量杂交种进行严格鉴选,再经过农业主管部门组织的多年多点测试,只有数十项指标都达标,才能够通过审定,成为那一个‘万里挑一’的、能够推广应用的新品种。”赵久然说。

“京科968”就是他带领团队经过多年南繁北育培育成功的代表性玉米品种。迄今为止,“京科968”种植面积年超2000万亩,累计推广超1.5亿亩,增产100多亿公斤,是我国当前春玉米主导品种。团队培育的骨干亲本自交系“京2416”已组配育成“京农科728”“京农科767”等“早熟耐密宜机收,耐高温、抗锈病”系列国审杂交品种数十个,有力遏制了锈病蔓延。

春节即将到来,但对于赵久然和他的团队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可以放松的时刻。春节恰逢玉米开花期,是最关键的时刻,需要随时留意每一朵花开放的时间,在短短的十多分钟内完成人工授粉。

“我们今年在南繁种植有500多亩玉米,包括育种材料加代、苗头组合复配、参试品种的试验种子繁制,以及自交系亲本种子的扩繁、新品种的展示等。随着去年10月下旬到12月初的陆续播种,今年1月至2月中旬就到了玉米材料的散粉吐丝期,恰好赶在了春节前后这一段时间里,有许多人的春节也都要在南繁基地过了。”赵久然坦言,大家早已习以为常。

下午6点钟,落日余晖映洒在育种田里,美不胜收。团队成员依然忙着授粉,顾不上看一眼落日美景。“授粉工作正处于高峰期,我们要争取在春节前尽量多完成一些授粉工作。”赵久然说。在南繁基地,每一粒种子都承载着育种科研工作者的梦想和希望。

在他们心里,这些种子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需要精心呵护,期待着它们能够茁壮成长、开花结果,早日为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增收作出贡献。

(科技日报三亚1月31日电)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1 06: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组创新团队与华南农业大学等单位合作,构建了玉米核心自交系泛基因组、对14个自交系及其杂交种进行比较分析,解析了玉米杂种优势形成机理。该研究将大大促进世界范围内玉米功能基因组研
2023-02-02 00:55:00
...前,焦宏业和他的团队已新育成若干抗倒能力超强的玉米自交系,今年下半年他们将去三亚制种繁种,争取早日培育成新品种。“我们希望这个品种在花期和后期成熟阶段,即便在七八级大风的环境
2023-05-04 04:44:00
丛台酒·2023河北年度十大新闻人物候选人⑭|焦宏业:把根深深扎进泥土里
...科研院所和种业公司广泛采用,直接利用或利用改良后的自交系选育出国审品种4个、省审品种23个。其中,邯丰79曾被誉为抗倒伏、抗旱的首选品种;邯丰08被誉为早熟且高产的首选品种。
2023-12-12 07:14:00
“一步法”提升甘蓝类蔬菜育种效率
...的细胞质雄性不育源。因此,在育种过程中需要培育纯合自交系和纯合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纯合自交系可以通过多代自交、小孢子培养等方法获得,而纯合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只能依靠杂交后连续多代
2024-03-25 03:01:00
种子“套牌侵权”赔偿70万元
...司、雅玉科技公司与鼎程种业公司签订了《杂交玉米亲本自交系使用协议》,约定2015年3月6日签订的《杂交玉米新品种合作选育和开发协议》终止执行。2018年1月16日,科联种业公
2023-04-18 11:04:00
果然有种 | 51年前三亚这个座谈会 开辟我国玉米单交种选育和应用新篇章
...生大斑病、减产后,我国玉米常规育种双交种、单交种、自交系,哪种方法才适合我国繁育成为热议?1971年2月,原农业部委托中国农业科学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在三亚鹿回头国家招待所
2022-12-14 20:46:00
追着太阳 播种希望
...企业和农民夸团队选育的品种好。“玉米育种要先选好的自交系,再杂交产生新品种。这要求我们对每个自交系的血缘、特性等做到心知肚明,再有意识地做出差异性。有时灵感来了,临时调整杂交
2023-05-06 09:34:00
...入本地新一年的研究世代周期。”潘峰表示,玉米育种在自交系培育阶段就是播种、管理、授粉和考种的循环过程。因此,回到阿坝州后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播种不同代数的玉米材料,以形成稳定
2023-03-07 16:11:00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加快建立
...海地区首次发现的玉米综合种,非常具有科研价值。目前自交系改良已经进行到第五代。”马俊峰介绍,这种玉米原本长在海拔1000多米的山上,具有抗逆、耐荫性强、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较高
2024-04-19 09:11: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中产午餐新宠,三个字
作者:敏敏 加七最近彩椒火了。先是关晓彤晒了妈妈做的“夏日低卡彩椒碗”,以彩椒作为容器,填入鸡胸肉碎、土豆胡萝卜泥等食材
2025-08-03 07:46:00
康复者变助人者,爱心大使在行动
8月2日,贵阳脉通血管医院举行“爱心大使”聘任活动,将30余位康复出院患者聘为该院“爱心大使”,鼓励他们凭亲身治疗经历
2025-08-03 02:57:00
过了50岁全身多处疼痛,专家推荐复方塞隆胶囊调理更对症
“膝盖蹲不下去,肩膀抬不起来,腰一弯就像生锈了一样疼……”过了50岁,很多人都开始被全身多处疼痛困扰。尤其是肩、背、腰
2025-08-02 17:15:00
科技创新守护儿童健康成长 叶义言医疗新品发布暨\
2025年7月31日,“智护成长·‘童’享未来”叶义言医疗新品发布会暨“乐长计划”首批示范机构项目启动会在长沙举行。活动汇聚儿童健康领域顶尖专家与行业伙伴
2025-08-02 17:16:00
中医教你调白发,六君生发胶囊口碑如何?一文看懂
“年纪轻轻,白发却一根接一根地冒出来,拔不胜拔,染也遮不住。”你是不是也在为早生白发烦恼?你是不是也试过各种洗发水、护发精华
2025-08-02 17:17:00
疼痛反复发作不是老毛病,复方塞隆胶囊教你从源头调
你是不是也有这种情况:腰酸背痛反复发,阴天下雨疼得更厉害,换了床、贴了膏药、吃了止痛药,效果都是一阵子好一阵子坏。身边人说你是“年纪大了
2025-08-02 17:17:00
饭菜一锅出!小熊电器全钢电蒸锅:效率健康美味全都有
周末餐桌上,孩子大快朵颐时满足的笑脸;深夜归家时,厨房里温着的那碗暖心热汤;朋友圈里,引来无数点赞的九宫格家宴……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深入人心
2025-08-02 19:24:00
从面临截肢到重获新生!济南市第七人民医院成功救治糖尿病足患者
日前,济南市第七人民医院通过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成功救治一名因糖尿病引起下肢动脉闭塞诱发糖尿病足坏疽而面临截肢风险的56岁男性患者
2025-08-02 14:10:00
政声速递丨健康饮食看过来!植物蛋白肉强势崛起,“德州制造”出口60国市场
大众网记者 田超杰 德州报道
2025-08-02 09:51:00
医患同心共护“肾”命之光,百余名肾友齐聚江苏省人民医院
8月1日下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肾情传递•健康接力”2025年肾友会活动现场
2025-08-02 09:54:00
贫血多年补不好 一查竟是癌症在作祟! 早期胃癌起病隐匿 出现这些症状别大意
“怎么会是胃癌?”40岁的王女士(化名)怎么也没想到,困扰自己多年的贫血,背后竟藏着更严重的疾病。前段时间,她因持续乏力
2025-08-02 07:12:00
三伏天总是疲惫 别把苦夏当中暑 饮食清淡化湿气 中医调理有妙招
随着夏季的脚步深入,尤其是三伏天叠加台风的影响,天气变得忽雨忽晴,忽冷忽热。不少人发现自己总是疲倦乏力、食欲不振,以为是中暑
2025-08-02 07:12:00
脾胃好不好,“看脸”就知道?医生提醒:夏天是养脾胃的好时机,把握这几点很重要
最近,48岁的张女士(化名)总被身体的各种不适困扰:面色长期萎黄,像蒙着一层洗不掉的灰,毫无光泽,还经常食欲不振,腹胀严重
2025-08-02 07:12:00
七旬老人摔了一跤就“散架” 警惕骨质疏松背后的血液病“杀手”
在许多人看来,老年人腰酸背痛、行动不便似乎是“自然衰老”的表现,很少会联想到严重疾病。然而,有些疼痛背后可能隐藏着致命的隐患——多发性骨髓瘤
2025-08-02 07:13:00
常年混洗衣物,60岁大爷患股癣 内裤和袜子一起洗,这三件事要特别注意
最近,“60岁大爷内衣袜子混洗感染股癣”的新闻在社交媒体上备受关注,引发全网热议。据报道,河南郑州60岁的王大爷(化名)
2025-08-02 07: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