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放任不管的“顺其自然”,实则是教育孩子最大的误区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3-05-08 05:51:00 来源:感受你的温柔

一位作家曾说过:“陪伴青春期的孩子,如同陪伴一头老虎,你得小心翼翼。”

的确,当人到中年的自己,迎来了孩子的叛逆期,日子就过得诚惶诚恐、如履薄冰了。

在与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有争吵、有绝望、有崩溃,当所有的糟糕情绪一起涌来,就忍不住劝自己:“顺其自然吧。”

只是,对“顺其自然”的不同理解,也会带来截然不同的结局,放任不管的“顺其自然”,实则是教育孩子最大的误区。

放任不管的“顺其自然”,实则是教育孩子最大的误区

01

顺其自然,不是“听之任之”。

不同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父母生孩子就是“多添双筷子多加个碗”而已,如今的父母,面对孩子,不仅仅是简单地养育,更多的是教育。

只有“养育”而缺乏“教育”的家庭,任凭孩子野蛮生长,是成人成才,还是不学无术,就如同远古时期的农业生产,搭帮“老天爷”,风调雨顺的话,兴许能多收个三五斗;遇到灾年荒年,颗粒无收便是逃不过的命运。

同样,对孩子听之任之的家庭,孩子的命运往往靠“天注定”。

对于很多留守孩子,他们与父母的联结,或许就是出生时的喜悦,一年一度的相聚,以及长期各据一方的疏离,父亲母亲是不可望也不可及的存在。

当然,还有很多孩子,哪怕天天和父母住在一起,但他们要么忙于工作,要么对孩子不管不顾,孩子和父母成为同一个屋檐下,最熟悉的陌生人。

这些养而不育的父母,只是丢下一句话:“我哪里管得了这么多,我们小时候,父母也不曾管过一下呀。”

时代早已不同,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大环境变化,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日益成为无可替代的事。

上世纪,一本名为《我的职业是父亲》的育儿书风靡全国,一位名叫叫蔡笑晚的父亲,靠着对六个子女的因材施教,成功将他们送入世界顶尖学府,并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成为翘楚。

这位父亲成功的经验,其实很简单,就是长期有效的陪伴。

他用拉小提琴,告诉孩子们学习的时间到了;他会通过观察分析,帮助孩子们将兴趣爱好发展成特长;他会在孩子们受挫折时,给予最充分的接纳和肯定。

在他的耳濡目染、言传身教之下,六个儿女学会了责任与担当,生发出为理想而奋斗的内驱力。

从中不难发现,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孩子最好的榜样。正如一位知名主持人说的那样:“如果你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自己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少说、多做,用行动的力量给孩子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看似“无所事事”,实则很用心地引导,才不会陷入“听之任之”的怪圈。

放任不管的“顺其自然”,实则是教育孩子最大的误区

02

顺其自然,不是“自生自灭”。

记忆中,父母很少送自己上学,除了读低年级时,每次开学,都是爸爸妈妈带着去报到、缴学费和领书,渐渐长大之后,就是和小伙伴们一起去上学了。

那个时候,父母只管丢下一句话:“好好读书,不读就回来种田。”

每天放学之余,都有一大堆家务摆在眼前,责任和压力也随之而来。

读书,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是改天换命的不二选择。因此,父母虽然口口声声说着,读书就顺其自然吧,其实,整个家庭和现实的环境,都在无时无刻不断提醒着,要么读书,要么重走父母的老路。

所以,哪怕父母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孩子们几乎都很少反对,因为打心底认同,父母这样逼迫自己,是对子女最深切的关怀。

将目光聚集到当下,很多孩子对于自己的未来,并没有如此的“紧张感”,除了读书,似乎其他道路也能走向成功。

但谁也不可否认,读书仍旧是走向成功最快的捷径。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和妻子米歇尔,哪怕他们自身是学霸,也创造了职业生涯的奇迹,但他们对女儿的教育,仍旧有许多做法,与寻常人家一样。

孩子小的时候,和很多年轻家庭一样,奥巴马夫妇也请来丈母娘帮忙带孩子,但在家里制定了明确的、所有成员认同的规矩。

奥巴马给女儿写的信《停止在做的17件事》,就被视为规则教育的范本。比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女儿玛利亚高中开学日,奥巴马夫妇送其上学,并因为这可能是最后一次在女儿开学日送其上学而难掩泪水。

归根结底,任何一个家庭教育的成功,都是父母十分用心地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做他们的引路人和领跑者。

放任不管的“顺其自然”,实则是教育孩子最大的误区

03

顺其自然,不是“越俎代庖”。

面对着孩子的任性、刁蛮,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失败之后,选择彻底放弃,而那些还在“苟延残喘”的家长,很有可能走向严厉要求的另一个极端,越俎代庖。

他们甘愿为孩子付出一切,由此,在行动上,便表现出一种无法控制地为孩子“兜底”。

在一档访谈类节目中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三十多岁的名校硕士研究生,在毕业后步入职场,工作了三年,因陷入网络赌球后无法自拔,不仅丢掉了工作,还欠下了上百万元的巨款。

为了帮助儿子走出困境,父亲和母亲想了很多办法,既有苦口婆心的劝说,也有靠打工赚钱帮儿子还债的实际行动,为的就是能够让儿子重新走出家门,适应社会。

然而,老两口越是对儿子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儿子越是沉溺其中不肯自拔。

父亲失望至极,决定与儿子断绝亲子关系;但母亲却还想做最后一次努力,卖掉房子,凑齐欠款,帮助儿子彻底脱身。

最终,老两口因意见不合而闹起了分手,儿子因为无法自拔,在挥霍完所有钱财之后,选择继续宅在家中,靠母亲养着。

纵观这一悲剧,根源其实并不在男子,而在于他的父母。从小,只管要求学习成绩,对于生活压力,父母一直在越俎代庖,以至于让他产生了一种错觉,那就是凡事都有父母扛着,自己啥也不用管。

放任不管的“顺其自然”,实则是教育孩子最大的误区

04

结束语:

青春期的叛逆,是生命的一个成长过程,每个人都必须好好把握。

当孩子出现严重的叛逆,千万别用廉价的“顺其自然”来掩饰所有的问题来源。

唯有积极行动、乐观以待,才能陪伴孩子走过这段艰难的旅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08 16:45:5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利津县第三实验幼儿园开展“百灵之声”家庭教育宣讲活动
...育状况,然后分析了专制(反对)型父母、疏忽型父母、放任型父母、情绪辅导型父母等四种类型父母的表现,向广大家长提供了与孩子有效的沟通交流密码。《向着阳光前行》是从教育原则和教育
2023-12-23 09:53:00
父母最大的聪明,是舍得对孩子做3件事,愚蠢的父母会反着来
...面临选择时学会权衡利弊、承担责任。这种“舍得”并非放任自流,而是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与尊重,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与判断。当孩子拥有了自己的主见与判断力时,他们将更加自信地
2024-08-19 22:48:00
...等方面。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陷入“否定式教育”的误区,一方面是因为“谦虚”在传统文化里是被赞扬的品格;另一方面,在父母的眼里,真正对你好的人才会“批评”你,指出你的不足。很
2024-03-13 01:01:00
中国53万儿童性早熟,“催熟”孩子的并非炸鸡豆浆,父母应该反思
...,从而寻求外界的关注和认同。 一些家庭中过度溺爱或放任孩子,导致孩子缺乏规则意识和责任感,从而表现出任性和叛逆。这些都会让孩子提前进入社会角色,模仿成人的言行举止。所以,为
2024-05-30 14:58:00
小儿发烧为何手足却发凉
...水分蒸发,导致脱水,而且婴幼儿容易发生高热抽风,故放任发烧引起伤害也是错误的。误区二多种退烧药并用退烧效果快为了尽快让高烧不退的宝宝高烧,很多父母一心急,给孩子混合使用不同种
2023-06-05 16:55:00
自己做了父母之后才顿悟,兄弟姐妹的关系,取决于两个人——父母
...对方一头,从而更好的在父母面前表现自己。 如果父母放任不管,他们就会变成真正的竞争对手,不但没有半点手足亲情,而且还会想尽办法对付彼此。可如果父母用教育去影响和干涉他们,那
2023-05-13 10:49:00
借晚秋的风,共赴美好相约
...层面发展特点,从“跳出对孩子过分保护、干涉、期待、放任的误区”、“做孩子的倾听者、合作者、同行者和引领者”,“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学会接纳孩子的缺点”,“提供稳定的情绪价
2023-10-25 00:14:00
自闭症孩子康复治疗的这6大误区,家长你被说中了几个!
...进行练习,能够显著提升康复效果。误区三:过度干预或放任自流过度干预可能剥夺了孩子自我探索和学习的机会,限制其发展;而放任自流则可能错过早期干预的黄金时期,导致症状加剧。家长应
2024-08-01 17:52:00
...女过度的批评与惩罚,如敌意、辱骂、体罚等;五是拒绝放任,指父母爱意的缺乏以及在子女生活中的缺席,如拒绝、否定、冷漠以及疏于监督等;六是过度控制,指父母对子女生活、情感等方面的
2025-05-08 21:12: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
珍爱网见证:在屏幕那端,他们找到了余生的伴侣
在这个快节奏的城市里,小李和小陈(均为化名)原本是两条平行的轨迹。小李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品牌策划,生活被会议与数据塞得满满当当
2025-11-05 13:58:00
“云养伙伴”打开社交新模式
在社交关系趋向“轻量化”的当下,一群年轻人正探索超越“搭子式”关系的新型社交模式——“云养伙伴”,也就是“认养”一个网络世界里的朋友
2025-11-04 14:15:00
47年,平凡的坚守与伟大的情分——聆听“好嫂子”闫学菊的人间烟火故事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刘玉娜通讯员 张阳)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藏马镇潘旺村大马家疃,闫学菊用47年时光书写了一段亲情传奇
2025-11-04 15:08:00
101岁老人耳聪目明 长寿秘诀是心宽不生气
在西安市灞桥区半坡社区西安电力机械公司家属院,提起101岁的老人张巧巧,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101岁还能这么精神,思维这么清楚
2025-11-04 18:42:00
济南童康儿童医院蔡西萍:9个小技巧,帮助孩子实现快速的“语言大爆发”
语言发展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然而对于孤独症孩子来说,这个过程常常充满了挑战。济南童康儿童医院蔡西萍表示,接诊时
2025-11-04 19:30:00
孤灯下的永恒守望——诗人浪子文清的精神坐标
当城市霓虹以刺眼的光芒吞噬最后一缕星光,当数字化浪潮用虚拟的喧嚣模糊灵魂的轮廓,仍有这样一位诗人,以孤勇为盾,以笔墨为剑
2025-11-03 15:12:00
【视评】亲人追思会上,出格表演不合适
文字/ 金妮视频/陈久菊编辑 李海钦二审 伍少安三审 马刚
2025-11-03 18:36:00
男子称电动车被错骑儿子还被撵下车 当事人:借同事车取快递回去锁车时才发现骑错
大皖新闻讯 11月1日,在山西晋城高平市街头发生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男子高先生(化姓)从快递点取完快递回到路边,发现自己的电动车不见了
2025-11-03 12:06:00
寻子三十年 终于等到这一声“爸爸”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房舒)“你们辛苦了,找了我30年!”当电话那头传来这句问候时,60岁的梁三寿生再也忍不住泪水。这位父亲
2025-11-03 08:24:00
孝心暖乡邻:万家庄村“好媳妇”周娟用行动诠释超越血缘的亲情
鲁网10月31日讯在泰安市泰山区徐家楼街道万家庄村,提起周娟的名字,村民们无不交口称赞。作为儿媳,她以数年如一日的坚守
2025-11-01 09:20:00
外卖小哥“耳尖”识电诈 保住女子12万元孩子读书钱
南报网讯(通讯员秦公轩刘叙麟记者王茸)近日,一名外卖小哥在送餐途中,听到一名女子在打视频电话,对方疑似教她如何转账,热心的外卖小哥赶紧报了警
2025-11-01 09:44:00
【天眼快评】女儿为留学欲卖病父唯一住房,一纸判决见温度
10月29日,《南方都市报》报道了一则由广东珠海香洲法院审理的家庭纠纷案件。2008年,小美的父母购入一套房产,两年后登记在时年仅6岁的小美名下
2025-11-01 19:44:00
临沂三河口小学:读写分享润初心 文字力量伴成长
鲁网11月1日讯10月28日,临沂三河口小学读写团队的各位老师们齐聚一堂,将教学里的细碎故事、教育中的点滴思考,融进阅读的时光里
2025-11-01 20:41:00
“黄昏恋”她向他大额转账 这样的借款,可讨回吗?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张珺 通讯员 海法宣)“恋爱期间钱款来往需谨慎。”这话不只对年轻人适用。厦门中院近日二审判决的一起因“装修垫资”引发的老人恋爱金钱纠纷案
2025-10-31 08:16:00
每天3块钱买的保险,出事了到底管不管?丨“法式”生活
大河网讯(记者 宋向乐)每天接单前被扣3块钱,说是买了保险,真出事了,到底能不能赔?本期“法式”生活,我们通过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法院审判的一起保险纠纷案件
2025-10-31 11: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