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如今,走进山西焦煤西山煤电屯兰矿的材料仓库,往日堆积如山的废旧皮带、变形工字钢、弯损轨道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码放整齐、等待二次上岗的“新”物资——2050米旧皮带经修复后泛着崭新的光泽,526根工字钢褪去锈迹重现硬朗轮廓,457根轨道在整形机的“巧手”矫正下恢复了笔直身形。这些曾被视作“累赘”的闲置品,如今成了全矿上下争抢的创效“香饽饽”。
数据是最好的见证:2025年1月至8月,屯兰矿材料复用率攀升至42%,直接创效576.49万元。这份亮眼成绩的背后,藏着该矿打出的“管理+技术+监督”组合拳——以制度为纲拧紧成本阀门,用技术为笔激活废旧潜力,靠监督为盾守住效益底线,硬生生把材料管理的“减法”,做成了企业发展的“加法”。
管理先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屯兰矿深知,材料管理的核心在制度,第一步便聚焦《屯兰矿辅材管理相关制度》的修订完善。在制度框架下,“源头管控”成为关键:物资出入库审核环节,工作人员对每一张单据、每一件物资都细致核对,从根本上避免“随便领、用不完”的浪费现象。更重要的是,“交旧领新”成了雷打不动的铁规矩。“旧物不丢、新物不滥”成了全员共识。
“光有规矩还不够,得让每个人都把成本当自家事。”屯兰矿物资供应部部长郭建春说。为压实责任,矿上创新性地将材料费用指标、回收复用成效纳入各部门考核体系,遵循“谁用物资考核谁”的原则——考核对象不仅包括队长、书记等管理人员,更覆盖到每一名一线工人。每月初,矿上会根据生产计划、衔接计划,给各区队下发“材料指标分解表”:超支且无合理原因,相关部门要面临罚款;实现物资节约,就能拿到真金白银的奖励。
技术赋能
“你看这根轨道,因为变形扔在仓库里快一年了,现在经过轨道整形机矫正,再刷上防锈漆,跟新的一模一样,铺在井下照样能承重。”在屯兰矿的修旧利废车间,维修工老刘拿着一根刚修复好的轨道,语气里满是自豪。
改变,始于技术的突破。屯兰矿先后引入皮带机切割机、轨道整形机等专业设备,让“旧物变新”有了硬支撑。“以前修旧皮带,全靠手工缝补,不仅慢,还容易开裂;现在用机器修复,1天能修50米,质量还特别稳定。”老刘说,技术升级后,车间的修旧效率提高了3倍,原本只能报废的物资,现在80%都能重新上岗。
监督护航
外委修理是物资修复的重要环节,也是质量管控的难点。屯兰矿建立了“事前审核、事后检测”的闭环管控流程:外委修理前,工作人员会逐一清点待修设备数量,仔细审计修理商的资质、技术能力,签订合同前必须完成所有合规性审核,杜绝“不合格商家”进入;修理完成后,要求合作方将“可修复”与“不可修复”的设备全部拉回——不可修复的直接报废,可修复的则要送到第三方检测机构,只有检测合格、拿到报告后,才能录入“领料系统”重新流通。
内部管控同样不留死角。屯兰矿将所有修旧利废物资纳入统一管理,每一件复用物资都有“身份证”——来源、修复过程、检测结果、领用部门等信息,全部记录在台账上,实现“台账可查、轨迹可溯”。
屯兰矿用576.49万元的直接创效证明:废旧物资不是“包袱”,而是待挖掘的“金矿”——只要用对方法、下足功夫,就能让“沉睡的资源”变成“流动的效益”,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0-28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