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为何春秋中期县较为多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18 16:06: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至春秋中期,楚国新设的县已经多了起来。楚国县的长官称为县公,也称为尹。楚县长官之所以称为公,是和楚国的官制分不开的。楚国的高级官吏大都称为尹,如令尹就是楚国最高官职,其次尚有左尹、右尹、箴尹、连尹、宫厩尹等。楚国县尹的地位仅次于楚国的令尹和司马,县尹可直接升为司马。

晋国设县也较早。据《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记载,公元前635年,晋国的赵衰在原这个地方做大夫,狐溱在温这个地方做大夫。晋称县的长官为大夫。原大夫、温大夫即原县、温县的大夫。当时还没有“县”的称谓。

为何春秋中期县较为多

据《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记载,晋文公执政时期的重臣先茅,是当时的军事统帅,为晋国立下许多功勋,其家族因此飞黄腾达。

公元前627年,晋文公之子晋襄公赐封“先茅之县”,先茅受赐之县在今山西省平陆县的茅津渡。这是晋国见于记载的设县和置县大夫之始。从此晋国有了“县”的称谓。

晋国在春秋中叶已较普遍地设置县。当时晋国的常常作为私人采邑。比如晋平公时韩氏已有7个县,羊舌氏已有两县,晋全国已有49个县。县之别于一般采邑者,大概比一般采邑大,出得起重赋。这里“县”与大家、强家互称。

为何春秋中期县较为多

晋国对于他国来奔的人的赏赐,也以县为单位,更可见晋在春秋中叶置县的普遍。至春秋后期,不仅晋国国君已掌握有很多的县,强大的大夫随着权力的增大,也已辖有若干县。

春秋初年,晋、楚等大国为了加强集权,强化边地防守力量,往往把新兼并来的小国改建为县,不作为卿大夫的封邑。

春秋时期的县同卿大夫的采邑已有不同。卿大夫的采邑,只要不是夺爵灭宗,总是代代世袭的。县大夫虽然也有世袭的,但它则经常更换。

此外,县之不同于封邑者,就是县内有一套集中的政治组织和军事组织,特别是有征赋的制度,一方面便于君权集中,另一方面又加强了边防。

至春秋后期,随着社会的变化,一些诸侯国出现了代表新兴地主势力的卿大夫。这些卿大夫就在他们的领地内推行了县制,因而县也就逐渐变成了一种地方行政组织。同时,由于县的普及,原来国与野的分界,也在逐渐消失。

虽然战国时期的县已成为较普遍的地方行政区划单位,不过这一时期的县与以后的县并不完全相同。

一是保留着分封制的残痕,如君主可以把县赐送给臣子,县尹可以世袭等;二是县的规模相差悬殊,大的如秦、楚灭了一国置一县,甚至灭了陈、蔡这样的中等国家以后也以一国置一县;小的如齐国的县,大致是一乡置一县。当然,那时最多的还是以一邑之地置一县。

春秋战国时期郡出现,最早的关于郡的记载见于《国语·晋语》。晋国公子夷吾对秦公子挚讲,晋国犹如秦国的郡县。这是公元前651年的事,说明秦国在公元前651年即春秋前期已置有“郡”。只是当时郡名还很少见。

郡一级行政区划的设置,主要为满足军事防卫之需要,各诸侯国开始在边远地区置郡,由国君的重臣率军驻守。郡的长官称“守”,由诸侯国国君任免。

战国时期,郡的设置增多。《史记·秦本纪》记载,公元前328年,“魏纳上郡十五县”。

公元前312年,赵惠文王于“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史记·匈奴传》说,“魏有河西、上郡”,“秦有陇西、北地、上郡”,赵国“置云中、雁门、代郡”,燕国“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可见,战国时各诸侯国已普遍置郡,且多置于各国的边远地区。

县和郡均出现在春秋前期,但是设郡晚于设县,而且在春秋时代郡的地位低于县。这并不是县大郡小的缘故,主要是由于郡置于比县还遥远的边荒之处,地广人稀,经济开发程度低于县,相对来说不如县那么富裕。郡、县也就有了好、坏的分别。

战国时代,七雄争霸,遍地烽火,边地和内地、荒僻地区和富庶地区的差异缩小,而且几个强国不断向外拓展,所以边郡日益增大,地位不断提高。边地郡大,逐步地在郡下分置数县;内地事多,在数县之上逐步地置郡统辖,渐渐地形成郡统县的两级行政区划。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8 20: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春秋时期,晋国的军队如何构成的?
...,对军队制度的调整。作为春秋国际社会上的大国之一,晋国的军队如何构成?其军功制度是怎样实行的?一、晋国军队的背景根据《周礼·夏官·司马》的相关记载,当时的军队有军、师、旅、卒
2023-01-27 14:08:00
从晋国军队的组成部分,了解诸侯国的实力
...起来。例如鲁国实现“初税亩”,兵制有“作丘甲”。而晋国也实行了改革,不过他们是因为其君主被俘、威望大跌才进行的,“作爰田”和“作州兵”,前者是扩大了耕地的面积和粮食的产量,后
2023-03-07 12:17:00
晋国霸业兴衰史:从文公改革到三家分晋
...时期。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军阀割据争夺,大战持续。晋国为了更好地解决适者生存的运势,积极主动开展改革,踏入强国之路,执掌秋春统治150多年,变成春秋五霸之最。晋国的改革推动了
2024-04-02 02:54:00
春秋战国时期一些小国被哪些国家灭亡了
...赵夙为采邑,把魏国赐给毕万为采邑。晋献公二十二年,晋国灭虞国和北虢。秦穆公二十年,秦国灭梁国、芮国。秦穆公三十三年,秦国的三位大将孟明视、白乙丙、西乞术灭滑国。《史记》说是滑
2023-03-18 16:52:00
楚材晋用,为何楚国比晋国存在时间长
...bcdef本文欢迎转载。“楚材晋用”这一典故,来源于春秋中期,蔡国大夫声子与楚国令尹子木的一段对话。子木问晋与楚两国的大夫相比,哪一边的更贤能。声子的回答是:“晋卿不如楚,其
2024-04-23 11:34:00
楚晋纷争:申舟之死与晋国的战略抉择
...闻之而色变了。赤狄的实力如此强大,在天下大乱的春秋中期,对中原诸侯国形成了巨大威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赤狄联合长狄,一起对中原诸侯国发起了多次进攻,卫国、邢国、齐国、鲁国、郑
2024-05-09 20:54:00
越王勾践的贴身佩剑,为什么在楚国将军墓出现
...,几个强大的诸侯国纷纷开始崛起。不过,在春秋初期和中期的时候,这几个强国名单当中,其实并不包括越国。在春秋初期和中期的时候,越国一直都是南方的一个偏远诸侯国,和中原诸国来往也
2024-03-29 16:00:00
齐国和晋国都被人篡夺了,秦国和楚国笑到了最后
...代表着,齐国彻底被田氏王朝取代,而吕氏王朝灭亡了。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比齐国还要惨,不但国家没了,连国号没有留下来,甚至连末代国君晋静公,都被同姓兄弟韩国国君韩昭侯的大
2023-05-31 11:27:00
春秋时期,不同国家的职官制度是什么?
...下游的吴国也设有太宰一职,皆为众官之长。 中原大国晋国,六卿中的正卿地位和权势都非常高,更是被晋国国君授予为中军主帅的要职。这其中南方大国楚国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因为从周朝建
2023-05-20 05:3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