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历史上流血最少的一次兵变,赵匡胤为什么要放过柴宗训幼子?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04 19:40:00 来源:戏说三国

公元960年正月初三,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带兵杀回开封府。城中早有石守信等人接应,于是兵不血刃地夺取了后周的天下。正月初四,赵匡胤登基称帝,是为宋太祖。

历史上流血最少的一次兵变,赵匡胤为什么要放过柴宗训幼子?

登基之后,赵匡胤封周恭帝为郑王,随后被迁往房州安置。虽说陈桥兵变是历史上流血最少的一次兵变,但毕竟也是一次兵变,所以至少皇宫之内肯定是乱糟糟的。赵匡胤于是带着范质、赵普、潘美等人巡视皇宫,恰好看到一个宫女抱着一个孩子往外走。

赵匡胤当即大喝一声,“站住!那个孩子是谁?”

宫女哪里见过这种阵势,当即跪倒在地,战战兢兢地说道,“这……这是世宗皇帝的幼子。”

世宗皇帝,即周世宗柴荣,原先是赵匡胤的老板。柴荣死后,传位给儿子柴宗训,即被赵匡胤废掉的周恭帝,当时只有六岁。

柴荣共有七个儿子,但前三个儿子被后汉隐帝刘承祐杀了,后来又生了四个,其中以柴宗训最大,而宫女怀里抱着的孩子,就是最小的一个儿子。

历史上流血最少的一次兵变,赵匡胤为什么要放过柴宗训幼子?

赵匡胤马上问身边的赵普等人,“你们说该怎么处理这个孩子?”

赵普马上回答道,“杀了!”

其他人纷纷点头表示同意,只有潘美低着头,沉默不语。

赵匡胤见潘美不说话,就点名问潘美:“你说该怎么办?”

潘美还是不说话,赵匡胤沉默良久,才长叹一声说道,“我夺了世宗家的皇位,又杀世宗的儿子,我不忍心这么做啊!”

潘美是个小心谨慎的人,听到赵匡胤这么说,马上跪下,说道,“我曾和陛下一起做世宗的臣子,如果我劝陛下杀掉这个孩子,那么就是对不起世宗;如果我劝陛下放过这个孩子,那么陛下肯定会对我起疑心,所以我才没说话。”

赵匡胤想了想,说道,“既然如此,这个孩子就交给你抚养吧,世宗的儿子不能给你当儿子,就给你当侄子吧。”

于是,潘美就把这个孩子带回了家,抚养长大。从此之后,赵匡胤再也没有问过这个孩子的事情,而潘美也从不和赵匡胤提起这个孩子,君臣二人心照不宣。

历史上流血最少的一次兵变,赵匡胤为什么要放过柴宗训幼子?

根据史料记载,这个孩子后来改名潘惟吉,长大后先后担任了天雄军驻泊都监、浔州刺史,真宗年间出使契丹,在路上病发身亡。潘惟吉的后人中,有一个叫潘夙的,是仁宗年间的名将,但因为其身世的关系,始终没能得到重用,最后郁郁而终。

这个故事记载在北宋的笔记《随手杂录》中,属于野史。但野史也不是完全没有可信性。《随手杂录》的作者叫王巩,是宋神宗时期的一位官员,距离陈桥兵变约有一百年的时间。他的祖父是宋真宗时期的丞相王旦,曾祖父王祜在赵匡胤称帝后,任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赵光义继位后,官至兵部侍郎。

所以,王巩是妥妥的官宦世家,能得闻朝廷秘事是极有可能的,这些故事不能外传,不能形成文字,但最有可能在官宦之间的小圈子里口口相传。一百年后,当事件不再那么敏感的时候,王巩将所知道的秘闻记录下来,是很有可能的。

总之,《随手杂录》中记录的这个小故事,极有可能是真的!

历史上流血最少的一次兵变,赵匡胤为什么要放过柴宗训幼子?

那么,为什么赵匡胤要放过柴荣的幼子呢?又为什么要交给潘美抚养呢?

自古以来,兵变没有不流血的,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却非常希望能够和平夺权,和平接班。在进入开封之前,赵匡胤就对拥护他的军士们说,“入城之后,对后周的太后和小皇帝不得惊犯,对后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对朝市府库不得侵掠,服从命令者有赏,违反命令者族诛。”

很显然,赵匡胤要把这次兵变打造成一个和平过渡的过程,但尽管他已经十分小心,最终还是出了意外。当时在开封的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在仓促间想率兵抵抗,但还没有召集军队,就在路上遇到了王彦升,王彦升一直追到韩通家里,将其满门都杀了。

王彦升杀死韩通一家,让陈桥兵变染上了后周忠臣的血,变成了一起流血事件,这让赵匡胤非常不高兴,因此此后王彦升一直得不到重用,终身未被授予节度使之职。

赵匡胤连韩通这种小角色都不愿意杀,那么他就更不愿意杀柴荣的幼子了,因为如果杀了柴荣幼子的话,他所树立的“宽厚仁者”的人设就崩塌了,这不仅影响的是他在后世的名声,也会对他安抚那些忠于柴荣的大臣造成极大困扰。杀了柴荣幼子,必然让大臣们人人自危,如果觉得走投无路,就可能造反,而“为世宗之子报仇”就是一个极佳的理由和口号。

因此,无论赵匡胤此时心里是怎么想的,他都不会下令处死柴荣的幼子。然而,不处死并不代表可以让这个孩子自由发展,如果让其流落在外,那么对别有用心的人来,那就是奇货可居,一旦有人要造反,这个孩子就是一面极好的旗帜,造反者奉其为“皇帝”,讨伐“叛徒”赵匡胤,岂不是名正言顺?

历史上流血最少的一次兵变,赵匡胤为什么要放过柴宗训幼子?

所以,这个孩子必须要置于眼皮子底下,看管起来,而潘美无疑是最适合的人选了。

潘美对赵匡胤非常忠心。陈桥兵变时,赵匡胤既不想流血,又怕后周的文武百官不服,于是决定先派一个说客,去说服群臣。这个人就是潘美。

潘美在皇宫对这些后周大将、群臣,皇太后、小皇帝说了些什么,历史上没有详细的记载,但效果显而易见,赵匡胤兵不血刃地进了开封城,当上了皇帝。

而且赵匡胤和潘美的私交非常好。两人经常一起喝酒聊天,直至深夜。史书记载,“太祖无事时,常召潘美禁中议政,或与之纵饮,至令宫女解衣,无复君臣之礼。”

所以,这件事交给潘美来做最为合适,一来赵匡胤放心,潘美肯定会严密看管这个孩子,且绝不会利用这个孩子来反对自己。二来,潘美品格高尚,忠厚仁慈,不会暗中对这个孩子下毒手。因为不管是谁下的手,这个孩子只要横死,帐肯定是要算在赵匡胤头上的。

以赵匡胤“义社十兄弟”的作风,如果把这个孩子交给他们,大概率死在他们手里,而赵匡胤就不得不背上一个弑君的名声,这是赵匡胤最不想看到的情况。

历史上流血最少的一次兵变,赵匡胤为什么要放过柴宗训幼子?

综上所述,赵匡胤在皇宫发现了周世宗柴荣的幼子之后,并没有斩草除根,将其杀害,而是交给了自己最信任的大将潘美抚养,并最终长大成人。不杀这个孩子,是因为赵匡胤不想背上弑君的恶名;不放走这个孩子,是因为担心将来被人利用,作为反对他的棋子。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4 2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退位后,活到二十岁去世,死因不明。周恭帝柴宗训,在赵匡胤登基称帝时,年仅七岁,少不经事,虽说上有符太后,但也改变不了大局,最终是被迫禅让,将皇位让给了赵匡胤。柴宗训退位后,赵
2024-05-28 06:20:00
赵匡胤当上皇帝后,为何没有杀害后周的皇室呢
众所周知,赵匡胤能开创大宋王朝,必须感谢周世宗柴荣,赵匡胤正是在其提拔下才有机会掌控后周大权,从而让他有机会“黄袍加身”迫使周恭帝让出皇位,赵匡胤成功登基,建国号大宋,赵匡胤成为
2024-07-05 20:30:00
赵匡胤称帝后,有人要杀柴荣的儿子,赵匡胤用13个字回复
北宋的建立,流血并不多,因为这场政变被赵匡胤和平地演绎过去。赵匡胤本是柴荣最看好的大臣之一,柴荣去世前还给赵匡胤升官,颇有托孤之意。但赵匡胤却因此窃取了后周的政权,建立宋朝。赵匡
2023-01-04 14:04:00
陈桥兵变后,赵匡胤是如何处理柴荣老婆的
...就慌了神,没办法,就把所有兵权全部交给了当时节度使赵匡胤,兵符在手,全国兵马全部由他驱使,这个权力可太大了。果不其然,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将士将龙袍披在他的身上,黄袍加身,
2024-10-21 12:55:00
高平之战:赵匡胤的崛起与蜕变
高平之战,柴荣刚继位,而赵匡胤也是刚初出茅庐。但正是此战役更是迎来了他人生中的一次蜕变。在助力后周世宗在这场一开始劣势的大战中,勇猛向前,俨然就是为将典范。在结束后,同样骁勇的驸
2023-10-21 22:34:00
宋太祖发现前朝小皇子欲除之,大将说一段话挽救了他
想必大家都知道,北宋的开国皇帝便是赵匡胤,他原是后周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的次子。当年后周建立后,赵匡胤便参了军,并在他在军中表现异常出色,十分勇猛过人,也因此赵匡胤受到周世宗柴荣的
2023-06-16 09:18:00
...有能力在五代那样一个乱世,统领一个帝国。历史选择了赵匡胤,一个唯一在当时有能力统一天下的人,陈桥兵变不光是军队的拥立,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赵匡胤当上皇帝之后,内心却陷入了深深
2023-09-01 15:50:00
历史上周世宗柴荣的托孤是什么样的
...他的这个托孤计划是万无一失的。可是最终却轻松地就被赵匡胤夺去了皇位。那么,本来周世宗柴荣自认为万无一失的托孤计划,为什么最终没有成功呢?周世宗柴荣的计划,准确的说,就是抑制武
2023-06-26 16:32:00
柴荣没有心腹忠臣吗?赵匡胤如此轻易就得手了是为何?
...有变,本着互为制衡的方针对禁军的兵权作了调整,使得赵匡胤并未完全控制禁军。而且周世宗还留下了一道临终遗命,选定了“托孤”大臣:“王著藩邸故人,朕若不起,当相之”,也就是说周世
2023-01-31 14:4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以笔为缰,挥毫间见民族风骨——《战马》佳作赏析
“没想到能在长春看到徐老的作品,太惊喜了!”在长春美术馆,一位观众发出由衷感叹。“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
2025-10-14 20:30:00
西安一市民赴广西捐赠抗战文物 “这是日寇侵华的铁证”
“这枚纪念章既是战利品,也是日寇侵华的铁证,通过它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创造未来!”最近,为帮助讲好“飞虎队”故事
2025-10-14 20:45:00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
学府东街站位于小店区东中环路与龙保街、学府东街的交叉口之间,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该站工程名为学府街东口站,公示名为龙堡站
2025-10-13 20:17:00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
笔墨间的垦荒征程——《南泥湾途中》佳作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11 21:17:00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