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4.36亿年前的海洋生物也懂“社交距离”

类别: 发布时间:2025-07-22 07:38:00 来源:南京日报

南古所科学家在全球首次发现

4.36亿年前的海洋生物也懂“社交距离”

4.36亿年前的海洋生物也懂“社交距离”

该早期腕足动物的基于化石标本复原的单个个体及其边缘的刚毛(A),及居群生活状态的生态复原图(B)。 受访者供图

南报网讯(记者张安琪)你喜欢热闹的抱团取暖,还是自在的独居生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南古所”)科研人员发现,除了人类,在数亿年前的古老海洋中,一群看似无法移动的生物,竟也懂得利用自身“装备”来主动维持个体间的距离。相关研究成果于2025年7月21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

它们是约4.36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腕足动物,生活在我国贵州桐梓、仁怀地区。南古所研究员黄冰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古所研究员戎嘉余对其化石居群展开了深入研究,并在全球首次发现,这些远古海洋底栖生物巧妙利用身体上的微小结构——刚毛,来维持彼此间的“社交距离”,形成井然有序的生存格局。研究也为“远古生物如何通过自身结构调控个体间距”这一古生态学问题提供了直接的化石证据。

刚毛是腕足动物外套膜边缘生长的细长、柔韧的毛状结构,在化石中极难保存,尤其是在寒武纪之后的漫长地质历史中更是凤毛麟角。此次研究标本却罕见地保存了腕足动物外套膜边缘的刚毛结构。

“这些刚毛结构直径只有20微米,之所以能保存下来,是因为先在缺氧环境下迅速黄铁矿化,后又在弱酸性条件中被钙质外壳包覆,阻止了压实与氧化。我们综合运用多种现代分析技术,清晰重构了刚毛的精细形态并对整个居群的布局进行了分析。”黄冰介绍,他们发现这些腕足动物的分布并不是随机的,而是一种“棋盘状”布局,个体之间间距很均匀——个体间的平均距离都刚好约是刚毛长度的1.5—2倍。

这种明确的定量关系,指向个体之间是用刚毛来调节间距的。而这种在看似固着不动的生物中发生的位置微调机制,在现代藤壶中仍可以看到。

研究团队据此推测,该早期腕足动物光滑的盘状外壳和无肉茎的特征,使其具备了在外力(如微弱水流)或自身极其微弱的活动下发生毫米级缓慢滑动的可能。当个体间距过近,其伸展的刚毛便会与邻居接触,促使彼此调整距离,最终使整个居群达到一个互不干扰、空间利用最优化的稳定构型。

“这对于滤食性生物至关重要,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彼此的摄食水流相互干扰。”黄冰表示。

此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的支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22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4.36亿年前的海洋生物如何精准调控“社交距离”?科学家有新发现
在人类社会中,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是优化公共空间、减少摩擦的准则。但你是否想过,在数亿年前的古老海洋中,一群看似无法移动的生物,竟然也懂得利用自身的“装备”来主动维持个体间的距离?
2025-07-22 07:51:00
好多人挖到了!武汉这些地方兴起“化石热”
近日,部分武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帖,称在蔡甸伏牛山、光谷花山等地挖到大量三叶虫、腕足等古生物化石,这些“地球宝藏”引发全网围观和好奇,在社交平台上掀起一波“化石热”。不少网友晒出
2024-10-26 13:53:00
...,曾在底栖生物群落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然而,在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大灭绝中,其因遭受打击而改变演化轨迹,从中生代到现在多样性一直维持在低水平。腕足动物为何大灭绝后未能再度崛
2024-07-25 21:22:00
距今5.14亿年!云南又有新发现
8月2日,《Science》杂志发表了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团队与英国牛津大学、布里斯托大学同行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在云南省东部的寒武纪关山生物群中,发现
2024-08-03 14:05:00
湖北秭归发现4.7亿年前腕足化石
...化石,据专家初步推测,这些化石可能形成于距今约4.7亿年前的奥陶纪,属于腕足动物,为研究三峡地区古地理环境和古生物演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化石保存较为完好,部分化石壳体上的
2025-02-25 10:35:00
地球上发生过五次生物大灭绝,第六次正在进行中,我们能做些什么
...件,以及我们如何应对当前的第六次威胁。 在大约4.4亿年前,发生了地球历史上最早的一次大灭绝,这次事件导致了整整85%的物种灭绝。当时,地球主要被海洋生物所占据,如三叶虫、
2024-06-15 09:33:00
...从110亿元关口继续上攻,网友们纷纷解读影片细节,感受海洋世界的神奇。其中一个令人咋舌又捧腹的情节是章鱼大将军在岩浆中“壮士断腕”,烤着自己的手腕吃。科考人员在“蛟龙”号载人
2025-02-16 09:01:00
中外科学家揭开密西西比亚纪珊瑚礁“崩溃之谜”
...》(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上。密西西比亚纪古海水温度与海洋珊瑚礁丰度和生物多样性协同演化关系 南古所 供图科研人员介绍
2023-01-03 15:48:00
食品安全消费提示|漂亮的蓝环章鱼为何不能吃 2025-02-26
...蛸、坐蛸等,属于软体动物门章鱼科章鱼属。章鱼虽然是海洋动物,但不属于狭义的有鳍鱼类,所以有着和鱼迥然不同的特性。中国水产学会研究员刘雅丹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2025-02-26 15:37:00
更多关于的资讯:
9月5日,我市连绵阴雨,全天最高温度仅21℃,湿凉体感显著。根据太原市气象台预报,9月6日至8日我市以多云天气为主,最高气温明显回升
2025-09-06 07:30:00
剪辑/赵家琪国庆假期的目的地找到啦!沧州吴桥打造了一个240亩的“杂技魔法城堡”,预计9月28日开园。看非遗杂技,逛六大街区,赏梦幻夜景,一场沉浸式文旅盛宴即将开启!
2025-09-06 07:48:00
航拍|合肥暴雨后 天空出现彩虹
大皖新闻讯 9月5日下午,暴雨过后,合肥天空出现彩虹美景。记者看到,彩虹以半圆形态悬挂于天际。大皖新闻记者 余康生 摄影报道编辑 汪艳
2025-09-05 20:04:00
大众网记者 张文丽 东营报道当夕阳渐渐落下,夜幕降临,大地被笼罩上一层轻柔的薄纱。此时,白日里那炽热而耀眼的太阳,渐渐收敛了锋芒
2025-09-05 21:35:00
莫莫格将以四大优势+三类项目+科学规划勾勒发展新篇
9月5日,在“湿地鹤舞·绿动中国”暨吉林省白城市践行“两山”理念主题摄影美术作品巡展活动新闻发布会上,镇赉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程程详细解读了莫莫格自然保护区在湿地生态旅游发展中的优势
2025-09-05 21:38:00
【天眼问政】福寿螺“入侵”安顺三合苗寨水库,游客:比去年更严重
近日,有市民向“天眼问政”栏目反映,安顺经开区三合苗寨水库出现福寿螺泛滥的情况,担心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影响。9月5日上午
2025-09-05 23:00:00
9月贵阳赏花地图|这些绝美花海,承包你的初秋浪漫!
当夏日的蝉鸣渐渐远去贵阳的初秋正以一场盛大的花事悄悄铺陈出属于这个季节的温柔与诗意9月的风里有粉黛的朦胧马鞭草的梦幻还有千日红的热烈它们是大地写给秋天的一本诗集也是贵阳送给你的浪
2025-09-05 22:29:00
山水秘境·多彩黔行|国际文旅体验官探寻天龙屯堡六百年活态传承 International Cultural Tourism Delegates Explore the 600-Year-Living Inheritance of Tianlong Tunpu
9月4日,“山水秘境·多彩黔行”国际友人贵州文旅探访活动在贵阳启动。来自美国、加拿大及澳大利亚的21位具有丰富海外入境游运营经验的旅游客商代表齐聚贵州
2025-09-05 22:30:00
开海囤“鲜”忙,澳柯玛立式冷柜打造专属锁鲜仓
鲁网9月5日讯九月,秋意渐浓,沉寂数月的海洋再次敞开怀抱,虾兵蟹将涌向市场。新鲜上岸的海鱼、弹牙的虾仁、肥美的生蚝,每一口都是大海的珍贵馈赠
2025-09-05 13:40:00
厦门市教育局向全市中小学生发出倡议小手拉大手 一起打响灭蚊战常见蚊虫孳生地种养水生植物的花盆花盆托盘水坑假山石洞水沟树洞旧轮胎竹头贮水池
2025-09-05 10:03: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露从今夜白,秋向此时浓”,9月7日,白露时节如约而至。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也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
2025-09-05 10:37:00
淮河第二峡:怀远荆山峡
大皖新闻讯 荆山与涂山位于蚌埠市怀远县境内,两山隔河相峙,淮水穿流而过,向蚌埠城方向而去,此处便是淮河三峡第二峡的荆山峡
2025-09-05 10:47:00
在遵化市山里各庄村,金秋稻田画正美!大地为纸,秧苗做笔,一幅幅精美的稻田画在广阔大地上铺展开来,美不胜收。供稿丨发现遵化剪辑丨王木者
2025-09-05 07:29:00
大众网记者 张文丽 东营报道当秋风轻轻拂过河口区的街巷,风里,便悄然有了秋天的味道。每一处风景都像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绚丽的画
2025-09-04 18:16:00
阜阳多部门联手防治“小白虫”
大皖新闻讯 近日,阜阳街头出现大量小白虫,市民们发现空气中弥漫着密密麻麻的白色小虫轻盈地飞舞着,偶尔落在身上。这是什么虫
2025-09-04 19: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