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4.36亿年前的海洋生物如何精准调控“社交距离”?科学家有新发现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5-07-22 07:51:00 来源:杭州网

在人类社会中,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是优化公共空间、减少摩擦的准则。但你是否想过,在数亿年前的古老海洋中,一群看似无法移动的生物,竟然也懂得利用自身的“装备”来主动维持个体间的距离?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黄冰研究员与戎嘉余研究员针对在中国贵州桐梓、仁怀地区发现的约4.36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腕足动物化石居群展开了深入研究,首次揭示了这些远古海洋底栖生物如何巧妙利用身体上的微小结构——刚毛,来维持彼此间的“社交距离”,形成井然有序的生存格局;研究也为“远古生物如何通过自身结构调控个体间距”这一古生态学问题提供了直接证据。该研究成果于2025年7月21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

4.36亿年前的海洋生物如何精准调控“社交距离”?科学家有新发现

△腕足动物遮隐核螺贝(Nucleospira calypta)及其由氧化铁保存的刚毛,腹壳内模及局部放大示刚毛(A-D),及其扫描电镜(SEM)与能谱(EDS)分析(E-H)。

腕足动物是古生代海洋中的优势类群,本次研究聚焦的是一种名为遮隐核螺贝(Nucleospira calypta)的无窗贝类腕足动物。该研究中原位埋藏的化石标本完整保留了它们生命最后时刻的真实状态,为科学家打开了一扇观察远古生物群落的珍贵窗口。

4.36亿年前的海洋生物如何精准调控“社交距离”?科学家有新发现

△遮隐核螺贝(Nucleospiracalypta)保存于矿化层下的刚毛形态(A-F),及其显微结构(F-H)与Mircro-CT三维重建(I-K)。

刚毛是其外套膜边缘生长的细长、柔韧的毛状结构,在化石中极难保存,尤其是在寒武纪之后的漫长地质历史中更是凤毛麟角。此次研究标本还罕见地保存了腕足动物外套膜边缘的刚毛结构。研究人员综合运用了扫描电镜、X射线荧光光谱等多种现代分析技术,不仅清晰重构了这些直径约20微米的刚毛的精细形态,还证实了其中一种独特的保存机制:即刚毛先是在缺氧环境下迅速黄铁矿化,继而在弱酸性条件中被钙质外壳包覆,阻止压实与氧化,因而即便黄铁矿后期转为氧化铁仍能完整保留其微观形态。

4.36亿年前的海洋生物如何精准调控“社交距离”?科学家有新发现

△遮隐核螺贝(Nucleospiracalypta)的基于化石标本复原的单个个体及其边缘的刚毛(A),及居群生活状态的生态复原图(B)。

在确证了这些精微结构后,研究人员将目光投向了整个居群的布局。通过分析,他们发现这些腕足动物的分布并非随机杂乱,而是呈现出一种统计学上显著的、类似棋盘的非随机、均匀分布模式。这种“棋盘状”布局暗示着个体之间存在一种机制。

这种精准的间距调节是如何实现的?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发现,化石居群中个体之间的平均距离与它们保存完好的刚毛长度之间存在着明确的定量关系,这个间距大约是刚毛长度的1.5—2倍。这种在看似固着不动的生物中发生的位置微调并非没有先例,例如现代藤壶在固着后仍能进行极其缓慢的迁移以优化生存空间。因而研究推测,遮隐核螺贝光滑的盘状外壳和无肉茎的特征,使其具备了在外力(如微弱水流)或自身极其微弱的活动下发生毫米级缓慢滑动的可能。当个体间距过近,其伸展的刚毛便会与邻居接触,这种持续的物理接触,经过长时间的累积,最终促使整个居群达到一个互不干扰、空间利用最优化的稳定构型。这对于滤食性生物至关重要,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彼此的摄食水流相互干扰。

此项研究首次将一种精微的解剖学结构(刚毛)与一个统计学上显著的居群空间格局直接联系起来,为“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如何塑造居群结构”这一古生态学核心问题提供了直接的化石证据。它表明,远古居群的形成并不仅仅受制于被动的环境因素或幼虫的随机固着,生物个体间由其形态结构引起的相互作用同样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一发现不仅加深了我们对古生代海洋生态系统复杂性的理解,也凸显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特征在生命演化长河中可能产生的重要生态影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22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4.36亿年前的海洋生物也懂“社交距离”
南古所科学家在全球首次发现4.36亿年前的海洋生物也懂“社交距离”该早期腕足动物的基于化石标本复原的单个个体及其边缘的刚毛(A),及居群生活状态的生态复原图(B)。 受访者供图南
2025-07-22 07:38:00
为什么人类的尾巴进化掉了,留下来不行吗?中国科学家有了新发现
...演化、生理性状、疾病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科学家联合国内外多个研究中心,发起了灵长类基因组计划,旨在通过多学科交叉技术手段和团队合作,研究人类在内的灵长类物种的起源和
2023-07-05 14:04:00
中国祝融号火星车新发现:一片广阔的火星海洋
...计行驶1.9千米,获取了大量宝贵的科学数据。近日,中美科学家合作发现,“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地下探测到了类似地球海滩的沉积层,表明火星北部可能曾存在一片广阔的古代海
2025-02-25 17:34:00
祝融号又有新发现,人类移居“第二地球”有希望了?
...还面对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改造火星环境,此前中国科学家欧阳自远说过,将火星改造成一个适宜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绿色星球,至少有7个主要科学技术问题。提高火星表面温度,增加大气浓度
2024-11-13 10:50:00
南报网讯(记者张安琪)依靠现代超级计算机和高精度的数值模型,天文学家能够预测6000万年内的行星轨道演化,但突破这一时间限制,必须依靠地质记录的反演研究。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
2025-07-14 07:47:00
“祝融号”又有新发现 我国科学家研究证明火星北部曾存在海洋 【“祝融号”又有新发现 我国科学家研究证明火星北部曾存在海洋】财联社5月18日电,近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
2023-05-18 12:52:00
韦伯太空望远镜新发现:外星生命迹象的探测与双面行星的极端天气
...溯到宇宙只有几亿岁时的状态。通过研究这些早期星系,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星系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们是如何演化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宇宙结构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自
2024-05-28 17:20:00
我国科学家发现鸟类起源并非始于恐龙灭绝,给出全新鸟类进化谱系
...议的科学议题。 而据央视新闻2月19日报道,一个由我国科学家主导的陆生脊椎动物基因组学研究团队针对现代鸟类的起源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认为鸟类的出现远早于6,500万年前的
2024-02-20 10:25:00
...时成像等新技术有助于更快、更容易发现海洋新物种,但科学家们仍要通过采集实物标本对这些发现予以确认,这可能是一项进展缓慢的工作。此外,对一个新发现物种做出科学的描述可能要耗费数
2025-03-12 21:45: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南报网讯(记者王峰实习生赵韵涵)11月2日,秋天的阳光洒在玄武湖畔,位于金陵STYLE浪漫中心的2025南京文学书集又开始了以书香迎客的一天
2025-11-03 07:37:00
“心”生欢喜,“耳”目一新 18名西藏患儿在宁成功接受手术南报网讯(记者王婕妤)“他从没在学校的体育场上自由奔跑过,是南京的医生帮他重拾自信
2025-11-03 07:37:00
南报网讯(记者张甜甜)“苏超”,正为城市招商引资打开“超”链接。11月1日晚,在上海月星环球港举行的“我在上海看苏超”足球嘉年华上
2025-11-03 07:37:00
南报网讯(记者朱静)11月1日,参加2025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周的艺术家们走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
2025-11-03 07:38:00
猛德大叔与江西的情缘
在帕米尔高原上颠簸4个多小时,终于,在一片开阔的牧区,我们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阿布都加帕尔·猛德大叔正帮老乡寻找走丢的牦牛
2025-11-03 07:05: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佘峥)第三届“AI(人工智能)+公共治理”学术研讨会10月31日在厦门大学举行,探讨主题之一是大学怎么培养能适应智能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复合型人才
2025-11-02 08:11:00
92岁老人将厨房打理的像咖啡屋 孙女:爷爷一直爱整洁
大皖新闻讯 近日,江西南昌高女士拍摄了爷爷家的厨房并上传网络,干净整洁的厨房引起广泛共鸣,数百万网友观看、十多万网友点赞
2025-11-02 10:32:00
东南网11月2日讯(本网记者 冯川叶)在日前召开的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 2025)上,由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福建医科大学吴孟超纪念医院)曾永毅教授团队主导完
2025-11-02 11:08:00
二十公里暖心守护!大学生热心助人获市民表扬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唐天琪 通讯员李向湘)10月31日,武汉城市学院收到一封来自热心市民潘萍女士的表扬信,信中讲述了该校2024级工商管理1班张奥文同学在勤工俭学途中主动救助事故受伤女生
2025-11-02 12:37:00
展民企风采 绘时代华章 “青岛企业家日”主题摄影书画展盛大启幕
鲁网11月2日讯金风送爽,山海礼赞。在青岛市第五个“企业家日”到来之际,“展民企风采·绘时代华章——企业家风采主题摄影书画展”于11月1日在青岛隆重开幕
2025-11-02 12:39:00
驿站内,调解员一番耐心开导,两位因楼道堆物产生矛盾的居民终于解开心结,原本紧锁的眉头也渐渐舒展。今年以来,南寒街道玉园南社区在邻里驿站内设立调解室
2025-11-02 12:57:00
一位八旬老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症,11月1日在楼下晒太阳时不慎离开小区后迷路。幸好在街头被原先所住小区的邻居认出,及时联系了网格员
2025-11-02 12:57:00
家长接孩子途中,在街头遇到“扫码送文具”的地推活动。虽然当场领到了文具,但随后几天却频繁接到培训机构推销课程的电话。11月1日
2025-11-02 12:57:00
东南网11月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剑波 见习记者 陈阳阳)怀着以文会友、增进友谊的诚意,来自中国、俄罗斯、肯尼亚、法国
2025-11-02 13:21:00
西北大学校友辛周平获2025年ICCM数学贡献奖
近日,第十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ICCM2025)正式公布了各类奖项的获奖名单。西北大学1978级校友辛周平被授予2025年ICCM数学贡献奖
2025-11-02 14: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