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刘伯温智逃兔死狗烹:一诗巧避朱元璋屠刀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13 06:44:00 来源:戏说三国

俗话说得好:“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这句名言虽然很残酷,但是却是君主身边的情况的最真实写照,在开国君王身边的功臣更是如此。

功臣们在开国之后,可以说是已经毫无利用价值了,甚至可以说是已经被废了。要是他们继续享受着高官厚禄,难免他们不会仗着权势去做下各种害民之事,这便是骄兵悍勇。

因此,每当功臣位高权重之时,便是功臣们性命堪忧之时。很多时候,君王屠戮功臣不是出于私心,而是出于政治的需要,就像最早遭遇过河拆桥命运的文种那样。

刘伯温智逃兔死狗烹:一诗巧避朱元璋屠刀

他在被勾践榨取完最后的利用价值后,便被毫不留情地赐死、抛弃,后面战国时期白起也是如此。可以说,每当君王对功臣赏无可赏的时候,便是功臣即将身死的时候。

然而,也不是没有人没逃脱这种命运,刘伯温就曾用一首诗短暂逃脱了这种兔死狗烹的命运。那么,刘伯温的诗究竟是什么呢?居然能让他逃脱朱元璋的屠刀。

如履薄冰的生涯

众所周知,明初时期,朱元璋对于功臣的处理方法其实很简单,如果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过河拆桥。只不过,朱元璋不会那么的阴损,毕竟将士们追随自己打天下那么多年。

刘伯温智逃兔死狗烹:一诗巧避朱元璋屠刀

他在大开杀戒之前,也不是没有给出过最后通牒,愿意退养的一律既往不咎,给你们双倍俸禄给你们荣华富贵。可惜的是,朱元璋手下的将士们,似乎并没有明白他暗藏在这背后的杀气。

骄兵悍将依然是我行我素,贪腐害民之事屡见不鲜,朱元璋的耐心已经被淮西勋贵们给磨完了。谁也没有看到,朱元璋在背后磨砺着手中的屠刀,准备大开杀戒了。

不过,这一切都被冷眼旁观的刘伯温看在眼里。刘伯温和朱元璋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早在后者和张士诚、陈友谅等人掰手腕的时候,前者就已经投奔了他、成为了军师。

朱元璋对于刘伯温也是极其信任和欢迎,尽管身为元末进士的刘伯温,已经能够算得上是一代人杰了,但他在朱元璋面前却总是毕恭毕敬的。

刘伯温智逃兔死狗烹:一诗巧避朱元璋屠刀

为什么呢?原因也很简单,自己的大帅实在不是凡人,自己的一举一动怕是都会被他看得仔仔细细。朱元璋虽然出身草莽,根本就没有什么文化水平,但他的战术思想和直觉却令刘伯温头皮发麻。

刘伯温意识到自己跟随了一位雄主,未来的天下之主,尽管得遇明主让他很是欣慰,但是在朱元璋手下的每一天,都过得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因为朱元璋的心理活动,实在是过于可怕,可怕到手下人在他的面前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这一点在影视剧《朱元璋》中被演绎的淋漓尽致(胡军版)。

刘伯温智逃兔死狗烹:一诗巧避朱元璋屠刀

刘伯温被封功臣爵位

后来,一切就如同刘伯温所料,朱元璋最终彻底击败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其他的义军诸侯,最终得以一统江南,并且在公元1368年,在南京紫金山巅祭告天地光复中原,建国号为“明”。

大明朝得以建立了起来,同年北伐的元帅徐达,将元顺帝赶回了漠北沙漠,大明朝最终得以一统天下。两年后,一切都尘埃落定,朱元璋开始大封功臣。

那一场大封功臣活动,共计封赏了六位国公、28位侯爵、41位伯爵,刘伯温也在其列,被封为诚意伯的他,还被授予执掌都察院的权力。

尽管大封功臣弄得举国皆知,但刘伯温对于这背后的一切可以说是洞若观火,跟随朱元璋这么多年的时间里,他早就把朱元璋的一些习惯和性格摸得很透彻。

刘伯温智逃兔死狗烹:一诗巧避朱元璋屠刀

刘伯温知道朱元璋日后必定会过河拆桥,等待着那些勋贵的命运,就是兔死狗烹而已。因此,他一直在寻找怎样才能脱身的妙计,但对外他又不能表现得太过明显。

于是乎,尽管有着莫大的权力,但是刘伯温依然是小心地处理着政事,并伺机寻找告老还乡的机会,但这个机会一直是求而不得,以至于迟迟无法脱身。

逃得一命留下一首诗

果不其然,过了几年之后,朱元璋就开始行动了。公元1376年,这个年份可以说是明初极其重要的一个年份,因为它标志着空印案爆发的开始,也是明初四大案的开端。

刘伯温智逃兔死狗烹:一诗巧避朱元璋屠刀

在这一场空印案中,官场上大家约定俗成的规矩,在朱元璋这里通不过,造成了朝堂上的一场腥风血雨,上百位重臣遭遇横祸不得善终。

如果说空印案已经足够血腥残酷了,那么,后面的几件大案则会超出很多人的承受能力。4年后,胡惟庸案爆发,终明代一朝,没有那件案子能有胡惟庸案波及的范围广,也没有那件案子能有胡惟庸案所牵连的人之多。

作为案件的当事人,胡惟庸自然是最为凄惨的那一个,被朱元璋诛了九族。同时,从这件案子也不难看出,朱元璋对淮西勋贵开国功臣集团清理的决心。

大批的淮西勋贵都陷入了此案,仅仅是第一波余波,就让韩国公李善长等一批开国勋贵丧命。后来,此案波及了近十年,陷入此案的淮西勋贵足足有数万人,仅有汤和为代表的一批老臣因小心谨慎才得以逃得一命。

刘伯温智逃兔死狗烹:一诗巧避朱元璋屠刀

后来,所爆发的蓝玉案和郭桓案,加在一起整整有超过十万人遭殃。除了空印案之外,明初四大案中有三件,都是针对开国勋贵集团所进行的一场屠戮。

虽然这是后话,但通过一些蛛丝马迹,刘伯温早早地就已经看透了这一点。因此,为了自己能够安享晚年,他找了一个很合理的由头向朱元璋告辞。

就在京城里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候,刘伯温向朱元璋提出“臣下乞骸骨回乡”,这个理由是每一个君王都无法拒绝的,总不能让人家不回家养老吧。

刘伯温之才通天彻地,朱元璋本来并不想放刘伯温走,因为他对于刘伯温也不是很放心。但刘伯温确实已经垂垂老矣,面对一个垂垂老矣的老者,向自己乞骸骨归乡养老的请求,朱皇帝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刘伯温智逃兔死狗烹:一诗巧避朱元璋屠刀

看在刘伯温这么多年功劳和苦劳的份上,朱元璋最终还是心软答应了,尽管刘伯温去意已决,但他还是明白,自己必须在走之前,必须要留下一点什么才行。

于是,他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并且派人将这首诗送到朱元璋手里。很快,朱元璋手中就拿到了刘伯温留给自己的最后嘱托,之间上面写着这样的一首诗。

“大千世界路茫茫,何必收拾一袋藏?古来多少英雄辈,得道多助失道亡。”读着刘伯温临行前,留给自己的最后一首诗,朱元璋的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他的思维仿佛被拉回了二十余年前,自己还是吴王的那个时候,那时还是中年的刘伯温,也对自己说过这句话。一想到,刘伯温就是走了都不忘了提醒自己,朱元璋心里的愧疚顿时多了不少、叹了口气。

刘伯温智逃兔死狗烹:一诗巧避朱元璋屠刀

他决定不再去打扰刘伯温,就让他安度晚年吧,就这么着,刘伯温靠着自己的一首诗让自己得以飘然隐退,还将这首诗流传到了后世。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3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揭秘开国功臣唐河,如何在朱元璋的屠刀下逃生?
徐达等功臣都被朱元璋处决了。为什么只有唐河逃走了?徐达等功臣都被朱元璋处决了。为什么只有唐河逃走了?原因令人惊讶。我们知道,朱元璋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后,曾经以李善长为首的怀仁集团
2024-04-27 21:57:00
刘伯温功高震主,为何朱元璋不杀他
朱元璋是历史上著名的草根皇帝。他生于民间,长于民间,更是通过一番际遇,坐在了无数人梦寐以求的皇位上。他之所以能成为帝王,和他狠辣的手段是密不可分的。我们都知道,在古代,飞鸟尽、良
2024-05-21 20:04:00
朱元璋“火烧庆功楼”的真相究竟如何
...到单田芳老先生播讲的评书《大明英烈》,正好提到这段朱元璋“炮打庆功楼”。火烧庆功楼评书中的朱元璋,特别阴损腹黑,定鼎中原登基坐殿后,朱元璋担心他的结义兄弟(大哥武殿章、二哥胡
2023-04-25 14:34:00
明朝开国功臣的爵位之谜:刘伯温为何待遇最低?
1370年,朱元璋大封开国功臣,六人被封为国公,二十八人被封为侯,几天后又加册封两人为伯爵。在这些功臣中,刘伯温的爵位竟然最低,俸禄也是最少的。按理说,刘伯温对明朝开国,做出了极
2023-10-10 22:32:00
刘伯温晚年为何和朱元璋玩起了哑谜
刘伯温是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的重要谋士,他曾为大明王朝的统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刘伯温对于朱元璋来说非常重要,他不仅是自己的智囊,更兼自己的至交好友。不过,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他晚年却
2023-05-11 06:13:00
朱元璋疑心杀功臣,刘伯温妙计留真传
明朝的统一可以说有刘伯温一半的功劳。刘伯温帮助朱元璋推翻元朝一统天下,他是朱元璋的智多星。有句话这样称赞刘伯温“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可见刘伯温对于朱元璋是多么的重要。
2024-04-18 16:47:00
刘伯温的睿智:从朱元璋虐杀功臣中全身而退
刘伯温跟随朱元璋打天下,在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开始大肆虐杀功臣,而刘伯温却能全身而退,这不仅要归功于刘伯温的睿智,还要归于刘伯温把朱元璋看清得入骨三分。《传奇皇帝朱元璋》里的刘
2023-10-02 19:50:00
朱元璋诛杀功臣,刘伯温用一首诗保全性命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大杀功臣,而刘伯温则以他的智慧和才能为朱元璋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之间的一首诗,保全了刘伯温的性命,并成为了一个广为流传的传奇。本文将从
2023-12-18 14:51:00
朱元璋宴请功臣,刘伯温看到菜以后为何说自己死定了
刘伯温也是自知之明的人,觉得朱元璋对他如此好,肯定是要下黑手。在古代社会,一个人只要当上皇帝就会屠杀功臣,就是怕功臣胜过自己,把自己打下。当朱元璋对他好时,他就会想到屠杀自己,他
2023-07-22 14:5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