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文|孙晓明
今年泰山实施了盘道亮化工程,夜晚中的登山盘道如一条金光闪闪的游龙,从山下一直延展盘踞到泰山极顶,这不仅是对泰山旅游设施的健全完善,也是对古代泰山“不夜山”胜景的重现。
泰山学者周郢考证,古代众多香客朝山进香有个独特习俗,即子夜出行、黎明上香,清高珩《朝岱》的“香火逐群礼泰山,半夜鸣金催社侣”可证;清廷碧霞致祭为夜间寅时(凌晨四点),清《谒岱记》云:“寅正二刻上祭”,很可能就来自民间祭祀旧俗。
登顶拜庙的香客朝山,一般是三更即起,赶早不赶晚起程登山。也有的泰山香社在夜间上山,盘道上以团队为单位提灯行进,场面十分壮观。
清代香社进香延续旧制,依然是夜行的多。如清顺治朝严书开《乙未东游日记》载:“四鼓(晨一时至三时)自馆舍东南行,望山麓士女络绎登进,灯光万点,莹莹然如星移、如萤熠。”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众多香客自行秉烛登山外,还有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常年在盘道上充当照亮泰山的“志愿者”,那就是沿途处处可见的丐帮。
马安,1863年至1865年任英国驻沪领事,后任烟台芝罘区领事。在其《山东游记》中写道:“我们上山的路上穿梭着成百上千的上山和下山的朝圣客们,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无数的乞丐们立在路两旁乞求朝圣客们的施舍。这些可怜的人们住在路边的洞穴里。”另据1855年来华的英国传教士、泰山研究学者韦廉臣的说法:登泰山这条路上最大的困扰是随处可见的各个年龄段的男女乞丐,如果不把那些不幸的人向旁边挪开,我们就没法行进。
清人诗文中也有对泰山乞讨者的大量相关记录,如孙嘉淦《南游记》去:“贫民男女数千,宿止道旁,然炬以丐钱。”同治时张德彝《三述奇》云:“有老幼男女乞丐无数,小儿赤身,老妪跪而叩首,口内祝言不断。有举灯笼者,然火把者,罗列道中以讨钱。”
古时香客秉烛夜登泰山烧香,景象蔚为壮观,但对泰山生态和防火造成极大不利影响。山中树木充当火把燃具,植被屡遭破坏。清初王沄《漫游纪略》卷三《齐鲁游》说:“诘朝,升舆登山,行久之,私怪山中曾无拱把之木。既见道旁遗燎,及丛枝槱列,云以照行客,乃知木皆薪之,夜间所睹即是物也,宜其为童山矣。”不仅如此,也易出现火灾隐患,泰安知县徐宗干《新建坎桥碑记》中说:“泰民之害安在,火患是也。山谷之间,茅茨比栉,一炬而延数家。”虽没有查考史志,估计那时泰山上零星火灾会时有发生,可能地方官府对此有所整顿治理,据周郢教授考据,光绪以后,此类秉烛夜登泰山上香的记述日渐其少,不知道这股风是否刹住或有所收敛了。
(本文作者任职于泰安市发展改革委,系中国粮食经济学会、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理事,文史专栏作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14 2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