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南京工匠”刘浩传承金银细工制作技艺—— 千锤百炼做强“指尖上的绝活”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5-08 08:58:00 来源: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余梦迪

左手持錾刻刀,右手握小铁锤,“叮叮叮……叮叮叮……”5月6日,一走进宝庆银楼非遗工作室,就听到了有节奏的敲击声。

在难以计数的敲击声中,冷冰冰的金、银、铜在“南京工匠”刘浩的手中逐渐变得生动起来,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幻化出无限可能,或花鸟鱼虫,或佛像神兽。刘浩的目光专注而深邃,而每一次敲击都精准而有力。

“镂金像物艳于花,形美工精举世夸。”一块金、银在反复的敲打、錾刻过程中,幻化为巧夺天工的艺术品,这种技艺被称为金银细工,堪称“指尖上的绝活”,距今已经有3000多年历史。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银细工制作技艺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刘浩的创作过程,是一场与金银等材料的深度“对话”。在创作之前,刘浩会先进行详细的构思和设计。先在纸上绘制出作品的草图,仔细考虑每一个细节和比例。然后选择适合的材料,开始创作。

创作过程中,刘浩要用錾刻刀在金属表面刻画出图案的轮廓,这个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接下来是填充和修饰环节,需要使用各种工具对金属表面进行打磨和抛光,使其更加光滑细腻。他还会用各种花丝造型,填充到图案的空隙中,增加作品的层次感和立体感。最后就是焊接等步骤,将各个部分焊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作品,并进行打磨和压光,使其更加完美无瑕。

“制作一件作品,通常要经过绘图、泥塑、制模、焊接、錾刻、压光等十多道步骤,短则一星期,有些特殊定制的工艺品甚至需要数月时间才能完成。”刘浩说。他制作的《金陵印象十二钗》屏风及《太平景象》《五牛纳福》《启航》《南城往事》等作品,分别在国家级、省市级赛事中喜获金、银奖。

金银细工技艺没有捷径可走,全靠匠人在敲敲打打的时光沉淀中缓缓跋涉。

除了敲打频率,金属制品的细微线条亦潜藏着工匠的风格与实力。

“如汉字的笔画,同样的一道线,不同的师傅錾刻出来是有区别的。”刘浩说,对所有的金银细工匠人而言,最难的是刻人物,“功力不到,是不敢碰人物的。”

而在人物的各个部位当中,面部是最难刻画的。以眼睛为例,单眼皮、双眼皮,眼球大小,瞳孔朝向都有讲究,稍不注意,就会将人物刻成盲人。拿嘴巴来说,上下嘴皮的薄厚、唇角的弧度亦是精细活,一不留神,人物要不成地包天,要不成天包地。

在刘浩看来,传承老手艺绝不能墨守成规,更要懂得“接地气”,毕竟,再贵重的金银首饰,也要服务百姓,贴近生活。

作为公司技术中心新一代典型,刘浩除了擅长金银铜传统工艺摆件的设计制作,通过手上功夫,錾刻出各种图案纹饰阴阳线条,还将南方实镶錾花工艺与北方花丝工艺有机融合,使金银摆件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感染力。

据悉,南京宝庆银楼完整保存和传承了我国金银细工传统技艺。2008年,金银细工制作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近几年,宝庆银楼先后与江苏省内9家高校建立了校企合作产学研项目。宝庆银楼作为传承点,以点带面,立项实施。刘浩作为非遗传承人,一边负责拟定教学方案,制作教学课件,通过传统技艺的授课教学拓展技术人才培养,同时负责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辅导;一边面向社会开展金银细工技艺学术研究和技艺交流,拓宽传统技艺宣介。

一些老手艺可能会消失,但是工匠精神历经传承,永不过时。作为传承人,刘浩更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坚定文化自信,以工匠精神为引领,通过“活态”传承,让非遗“保值”甚至“增值”,让金银细工技艺在国家非遗名录中永绽光彩、薪火相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8 12: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潍坊昌乐:“指尖上的绝活”之金银细工制作技艺
大众网记者 焦雪 通讯员 孙欢欢 徐冰 潍坊报道金银细工,是我国金银器物制作的传统工艺,迄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古人诗云“镂金像物艳于花,形美工精举世夸”,说的就是金银细工。一
2025-01-07 10:44:00
精益求精 匠心筑梦
...坐冷板凳,静心钻研、扎根工艺,刘浩成为宝庆银楼金银细工制作技艺第八代传承人。深耕送电线路架设施工领域18年,参与多项重大跨越施工项目、应急抢修项目,发明创造多种方案和工具解决
2024-04-29 07:48:00
...了市民的连连赞叹。此外,南京雨花茶、南京剪纸、金银细工、金陵玉雕等店铺也都生意兴隆,市民们纷纷表示,这些传统技艺让他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秦淮意韵坊则汇聚秦淮区的特色
2024-11-24 10:02:00
本文转自:南京日报目前唯一被评为“南京工匠”的理发师许明芳从业已34年——“刀光剪影”磨匠心□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余梦迪“一挑一剪,手法要稳,眼神要准。”5月14日下午,
2024-05-23 07:17:00
绘就文化传承发展新画卷
...验“饾版、拱花”非遗印刷技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银细工制作技艺市级传承人刘浩与他的老师李建军一起探讨技艺。中华门外的西街越城遗址考古项目,是南京地域文明探源工程的重点之一。
2023-11-14 06:47:00
蒙眼识假币,点钞快过机器
本文转自:南京日报首批“南京工匠”陶萍——蒙眼识假币,点钞快过机器□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余梦迪一个手指,一指禅;两个手指,打算盘;三个手指,弹钢琴;四个手指,挠痒痒;五个
2024-05-05 07:18:00
【深圳文博会】非遗有新人 国潮出圈唤醒传统文化
...,带动当地就业。东海县大运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将金银细工制作技艺应用在珠宝首饰产品研发之上,为众人呈现芭蕉花掐丝珐琅圆盘、金镶宝钿花鸾凤冠、长菱形珍珠掐丝耳饰等作品。金银细工制
2023-06-06 13:47:00
大师名家亮绝活 妙手匠心促振兴
本文转自:贵州日报全国各地优秀乡村工匠齐聚贵阳展演交流大师名家亮绝活 妙手匠心促振兴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展厅里,来自各地的乡村名匠名师交流手工刺绣技法。 贵州日报天眼新
2024-05-10 07:58:00
精研技艺  维护仪表(工匠绝活)
...石化公司仪表首席技师张凤光——精研技艺 维护仪表(工匠绝活)本报记者 刘佳华《 人民日报 》( 2023年09月12日 第 06 版)【绝活看点】张凤光,中石油抚顺石化公司仪
2023-09-12 06:08: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发布五十三个AI场景需求 十一个重点合作项目完成签约市国资国企人工智能场景发布会举行南报网讯(记者孙琳通讯员焦娇李妍妍)11月21日
2025-11-26 10:26:00
一键下单、一网统飞,南京首次完成在建工程抵押“空中查验”
一键下单、一网统飞,南京首次完成在建工程抵押“空中查验”现场跑变天上拍,不动产查验“飞”上云端南报网讯(记者何钢)“这么快就完成查验了
2025-11-26 10:26:00
南报网讯(通讯员王强记者张希)近日,江宁开发区与江苏省苏豪控股集团子企业江苏省对外经贸股份有限公司举行共建签约仪式,双方携手打造的“南非(江苏)中心”正式启动
2025-11-26 10:26:00
高淳区大丰河夜市出台管理细则摊主成立自治联盟 内生动力做“火”夜市□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怀艳11月19日19时,高淳区丰瑞路大丰河夜市
2025-11-26 10:26:00
南京用“黑科技”守护900万人的河湖安澜
南京用“黑科技”守护900万人的河湖安澜——汛前:CCTV机器人“腹内钻” 汛期:AI大模型指挥排水□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怀艳随着今年主汛期的结束
2025-11-26 10:26:00
传统遇潮流 非遗“闹”商圈
近日,河西金鹰世界开启特色非遗盛宴,瞻淇鱼灯的摇曳、汉服巡游的雅致、潮汕英歌舞的劲爽……传统民俗与商圈消费融合,沉浸式场景吸引市民驻足,烟火气中尽显文化魅力与消费新体验。 南京日
2025-11-26 10:26:00
由“管”变“服”,南京多个片区创新背街小巷治理办法
由“管”变“服”,南京多个片区创新背街小巷治理办法治理“一站式” 办事“不出巷”□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怀艳科巷“网红”餐厅多哩小馆最近需办理营业执照
2025-11-26 10:27:00
“宁芜号”破洞而出 南京南隧道贯通
11月21日,在南京市雨花台区韩府山地底43米深处,开挖直径达9.33米的“宁芜号”土压平衡盾构机刀盘破洞而出,标志着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南京南隧道盾构段顺利贯通,施工取得重大进
2025-11-26 10:27: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钱红艳这个学期,南京不少小学的课堂悄悄变了样。南师附小仙鹤门分校一年级的孩子们在教室里就可以读绘本
2025-11-26 10:27:00
秦淮河赛艇马拉松精英赛举办
赛道“艇”出圈 玩法“艇”新潮秦淮河赛艇马拉松精英赛举办11月22日,“潮汇水岸 艇聚鼓楼”2025秦淮河赛艇马拉松精英赛举行
2025-11-26 10:27:00
□蔡勤禹李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陆海统筹,提高经略海洋能力,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海洋强国”。2022年4月10日
2025-11-26 10:27:00
南京市第三十一届中小学师生科技创新大赛终评活动举行“科技小达人”现场“大比武”南报网讯(记者张安琪)可自动拨打110/120并实时发送定位的紧急救助机器人
2025-11-26 10:27:00
南京二十九中新校区即将竣工
11月24日航拍南京二十九中鼓楼河西新校区,主体结构已完工,装饰装修进入收尾阶段。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涵盖教学实验楼
2025-11-26 10:27:00
南报网讯(记者王茸实习生朱镜宇)新的一周阳光开场,秋高气爽,最高气温在20℃左右。不过,随着冷空气的到来,降温将成为本周“主调”
2025-11-26 10:27:00
承包工程企业境外资金集中管理在苏率先落地境外资金“一盘棋”,省钱省时还提效南报网讯(记者曹丽珍)为持续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
2025-11-26 10: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