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聊聊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张咏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6-06 15:12: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张咏(946年—1015年),字复之,号乖崖,谥号忠定,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年间进士。累擢枢密直学士,真宗时官至礼部尚书,诗文俱佳,是北宋太宗、真宗两朝的名臣,尤以治蜀著称。他的文集被命名为《张乖崖集》。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少年时任性,不拘小节,即使贫贱时外出交游,也从来不肯居人之下。

太平兴国五年,濮州推举进士,众议首先推荐张咏。当地有个叫张覃的老儒生还没考中进士,张咏便与寇准写信给本州守将,推荐张覃做首选,众人都赞许张咏能够谦让。

聊聊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张咏

这一年,张咏考中进士乙科,授任大理评事、鄂州崇阳知县。又升为著作佐郎。因苏易简的推荐,入朝任太子中允,升任秘书丞、麟相二州通判,他自己请求掌管濮州的市场税收以便奉养父母。不久又被召回朝中,赏赐绯鱼袋,任浚仪知县。正逢李沆、宋湜、寇准接连推荐他的才干,授任他为荆湖北路转运使,上奏建议罢除归、峡二州的水递役夫,就地转为太常博士。

执掌三班

宋太宗听说他的精明强干,召他回朝,越级拜任他为虞部郎中,赏赐金印紫绶。十天后,与向敏中一同被提升为枢密直学士、同知银台通进封驳司兼掌三班院。

张永德任并代部署,有个小校官犯了法,被他鞭打致死。皇帝下诏审理他的罪行。张咏将诏书封缄退还,并且说:“陛下正委以张永德边疆重任,若因为一个小校官的缘故,使主帅受辱,臣恐怕会有下级轻视上级之心。”太宗没有听从。不久,果然有士兵联合控告军校的事发生,张咏引用前次的事来议论,太宗为此动容并抚慰他。

治理蜀地

出任益州知州,当时李顺作乱,王继恩、上官正统兵攻讨,却停留不前进。张咏用话激励上官正,劝勉他亲自出击,并盛情地陈设帷帐为他饯行。酒酣之际,张咏举杯对军官们相劝说:“你们蒙受国家的厚恩,没有什么可以报答的,此去正当直抵敌寇营垒,荡平叛贼。如果旷日持久士气衰落,那么这里就会成为你们的死地。”上官正因此决意出兵深入,终于大获全胜。

王继恩部下有个士兵在夜间用绳索吊下城墙逃跑,被官吏抓住后报告给张咏。张咏不想与王继恩失和,当即下令把他捆绑后投到枯井中,没人知道此事。

当叛军攻城略地之际,民众有很多被胁迫跟随叛军的,张咏下达公文向他们晓谕朝廷的恩德和信义,使他们各自回到乡里。并且说:“前日李顺胁迫民众成为贼寇,今天我将贼寇们教化为良民,不也是可以的吗?”

当时民间讹传,说有一位白头老翁午夜时专吃小孩,全州纷纷扰扰。一到晚上,就路无行人。后来将造谣者抓住处死,人们才安定下来。张咏说:“怪诞妖妄兴起之时,灾气就会乘机为害。妖怪就会有行迹,谣言就会传播,制止谣言的办法,在于判断识别,而不在于压服制胜。”

民众有来投诉的,张咏明辨真伪,立即做出裁决,人们都很佩服。有好事之人还把张咏的故事编辑成书,刻板印刷传播。张咏曾说:“向君子询问可以得到君子的情况,向小人询问可以得到小人的情况,分别向他们的同类那里询问,就无不明了。”张咏处理政事时,恩威并施,蜀人既敬畏又爱戴他。

聊聊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张咏

丧满再仕

因父亲去世辞职服丧,守丧未满而重新起用,改任兵部郎中。正好遇上朝廷下诏在川、陕各州同时混用铜铁两种钱币,每一枚铜钱相当于十枚铁钱。张咏上奏说:“昨日经过利州时,那里用一枚铜钱换五枚铁钱,在绵州则一枚铜钱可换六枚铁钱,在益州则一枚铜钱可换八枚铁钱。若统一规定以一当十,公私都不方便。希望根据各地的估算来折算铜钱。”

宋真宗即位后,加任左谏议大夫。

咸平初年,入朝任给事中、户部使,改任御史中丞。承天节斋戒聚会时,丞相大臣中有酒后失礼的,张咏上奏弹劾他们。

咸平二年,任同知贡举。这年夏天,以工部侍郎出任杭州知州。正值当年歉收,百姓有很多人私自贩卖盐来自给,捕获了几百个犯法的人,张咏全都减轻刑罚然后遣散他们。部下属官请求说:“不严加制裁,恐怕无法禁止此事。”张咏说:“钱塘一带十万家民众,饥饿的人有八九万,如果不靠盐来救命,一旦蜂拥而起做强盗,那就会酿成大患了。等秋天收获了,当会依旧按旧法办事。”

又调任永兴军知府。

再治蜀地

咸平五年,马知节从益州调任到延州,朝廷讨论选择可以接替他的人。真宗因为张咏以前在蜀政绩优异,又命他任益州知州,并加为刑部侍郎、枢密直学士,就地升为吏部侍郎。转运使黄观上报他治理益州的政绩,皇上下诏予以嘉奖。适逢朝廷派遣谢涛巡视西蜀,皇上因此令他转告张咏说:“有卿在蜀,朕无西顾之忧了。”回朝后,再次执掌三班,领登闻检院。

张咏中年时脑上生疮,梳洗很不方便,因此请求出任颍州知州。真宗因为他正直,有声望,两次任益州知州,都因政绩突出著名,不应该去治理小郡。下令中书将召见询问张咏,将委任他到青社或真定去,要他自选。张咏推辞不接受,于是任命他为昇州知州。

大中祥符初,加任左丞。

大中祥符三年春,昇州人民因为张咏任期已满请求留任,被就地转为工部尚书,令他再次留任。当年秋天,因为江左干旱歉收,授任张咏为昇、宣等十州安抚使,进级为礼部尚书。

聊聊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张咏

直言遭贬

皇上听说张咏的脑疮病很重,怜悯他,令薛映乘驿车前去代替他回来。因患疾病没有见到皇上,张咏遗憾不能当面向皇上陈述想法,于是上章争论道:“近年来用尽国库的储藏,竭尽人民的膏血,来作为兴建无用的土木建筑的费用,都是奸臣丁谓、王钦若开启了皇上的奢靡之心才导致的。不诛杀他们,无以向天下人谢罪。”奏章三次呈上后,张咏被调出京城,任陈州知州。

得病逝世

当初,张咏与青州人傅霖小时候是同学。傅霖隐居不做官。张咏显贵之后,寻访傅霖,三十年也没能够找到,到这时他来谒见。守门人来报告说傅霖求见。张咏责骂他说:“傅先生是天下贤士,我尚不能跟他成为朋友,你是何人,竟敢直呼其名!”傅霖笑道:“与你分别一世你还这样,别人怎知世间还有个叫傅霖的人呢?”张咏问:“昔日为何隐居,今日又为何出来?”傅霖说:“你快要去了,我来告知你的。”张咏说:“我自己也知道。”傅霖说:“知道了我还能再说什么。”第二天傅霖便告别离去。

一个月后张咏去世,享年七十岁。被追赠为左仆射,谥号忠定。

张咏以刚直正自任,为政崇尚严猛。

张咏年轻时学习击剑,为人慷慨,喜欢说大话,乐于做奇节之事。

他曾对朋友说:“我幸好生在圣明之世,阅读典籍来约束自己,不然的话,就不知道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了!”

因此他又说:“服事君王的人廉洁而不说贫,勤劳而不说苦,忠诚而不说自己有功,公正而不说自己有能,这样就可以事奉君王了。”

他的性格果断急躁,病得厉害的时候,一进饮食就痛楚加剧,管理下属也更加严厉。

真宗曾称赞他的才能可任将帅,因为生病不能全部发挥他的能力。

张咏自号乖崖,认为“乖”便与众不同,“崖”就不利于事物。

有文集十卷。

他的弟弟张诜,任虞部员外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06 17:45:3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宋真宗赵恒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要封禅
...学角度看待赵恒,他除却帝王身份之外,还是一个不错的文学家。宋代人才辈出,尤其是词人,比如说欧阳修、苏轼等。受大环境的影响,赵恒在宋词上也是有一定造诣的,著作有《励学篇》等。可
2024-05-27 10:51:00
此人连中三元,回乡时百姓敲锣打鼓欢迎,他却绕道而行
...发解试、省试、殿试”,不过概念是一样的。当时的著名文学家杨亿,在看到王曾的作品后,都赞叹道:“王佐器也。”难能可贵的是,王曾并没有被功名冲昏头脑,他给叔父报喜的时候,甚至还说
2023-04-17 09:34:00
王曾:连中三元的状元郎,却淡泊名利
...三元的优异成绩脱颖而出,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尤其是文学家杨亿在阅读王曾的作品后,对他的才华赞叹有加,称之为“王佐器”。然而,与许多功高震主、意气风发的状元不同,王曾并未因功名
2024-02-18 05:40:00
有人说唐朝处处不如宋朝,这是真的吗?
...长孙无忌)第十,宋朝的文学比唐朝更繁荣!宋朝出现的文学家数不胜数!比如,苏东坡,欧阳修,王安石,李清照,晏殊,晏几道,陆游……而唐朝呢?只有一个李白还勉强说得过去[捂脸]啊!
2023-06-12 07:19:00
宋真宗为什么只有一个儿子
...,宋真宗还会开仓放粮。宋真宗除了是个皇帝,也是一位文学家,宋代有很多有名的词人。宋真宗在文学上的造诣也是很深的,在学习上比较的刻苦,宋真宗也是非常的看重科举考试,多次监考科举
2024-05-27 10:15:00
聊聊蜀汉至西晋时期学者、官员——郤正
...者,用文章表达自己的思想,所著《释讥》,学习了东汉文学家崔骃《达旨》的体例,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表达了自己淡泊安宁的心境。汉亡归晋公元263年(景耀六年),曹魏出兵攻伐蜀汉,后
2023-06-11 16:53:00
蔡伯俙三岁被赐予进士,宋仁宗为何永世不准他入仕?
...但是靠着自己的努力,终成一代大师。此人就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蔡伯俙,蔡伯俙,福建南隅人,出生在北宋真宗时期。蔡伯俙,从幼年时期,就表现出过人的天分。他一岁就能读书,两岁就会咏诗,
2023-02-12 15:08:00
王安石为何常年不洗澡,妻子都不愿与之同床
...惯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和改革家。他出生于宋真宗时期,活跃在宋仁宗、宋真宗、宋神宗时期,可谓是北宋的多朝元老,可是他的仕途并不是我们想
2023-01-01 14:32:00
聊聊西晋时期大臣、文学家——谢衡
...衡(240年~300年),字德平,陈郡阳夏人。西晋时期大臣、文学家,太保谢安祖父。精通儒家,博物多闻。晋武帝时期,担任国子博士,历任国子祭酒、散骑常侍 人物生平晋武帝太康元年
2023-06-09 10:4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