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嘉兴日报
■文 姚雨婷 整理 张佳丽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世间的喜事多种多样,有搬家移居的乔迁之喜;有祝贺孩子满月的弥月之喜;还有子女降生的弄璋之喜和弄瓦之喜等。人们会怀着美好的愿望和喜悦的心情来庆祝这些喜事,故而庆祝仪式必不可少。那么,让我们走进王店镇,一起瞧瞧王店人遇到喜事时的仪式吧。
“糕”谐音“高”,吃糕被赋予“年年高”“一年高一年”等吉祥之意。一块小小的松糕,既饱含着制作者对传统手艺的坚守,也带着秀洲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趁着热乎劲儿吃上一口,松、软、甜、糯,是每个秀洲人念念不忘的“老底子”味道。
冬日暖阳,沉静而不绚烂。临近正午,来到秀洲区王店镇三建村的荣归桥喜铺,屋内热气腾腾,浓浓的糯香弥漫在空气中,店铺老板董雨强正在磨粉过筛。“这段时间我们从早上三四点要一直忙到晚上七八点,每天平均有五六百盒的订单量,大多是结婚喜酒、上梁酒、满月酒,还有一些要摆年酒的,提前一个月就预订了我们的松糕。”董雨强笑着说,“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对松糕的质量要求也高起来了,吃起来要糯、要香,附近一带的人们都会到这里来定制松糕。”
董雨强介绍,自己家做松糕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直到现在,每个制作环节他依然亲自参与。“松糕的每个步骤看似简单,其实里面门道很多,粉质、米的配比都是有讲究的。自己动手做,也更放心。这么多年的口碑积攒下来,老主顾们也都点名要吃我做的糕。”董雨强说。
在秀洲许多地方,家家户户在逢年过节和喜庆仪式上都有吃松糕的习惯。白皙软糯的松糕出笼时反扣在器皿上,吹走糕上的热气,还可以用红枣铺出几朵花。香气氤氲,喜气洋洋,寄寓着人们对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希望。
董雨强告诉笔者,制作松糕需要浸米、轧粉、搓粉、上笼、蒸糕等五六道工序,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搓粉。“先把配好比例的糯米和粳米轧成米粉,米的湿度要把握得正好,否则就会影响糕的质量。再拿一个细眼筛子,把轧好的米粉放里面,用手搓、揉,直到细细的粉末从网眼中筛出来,这样做出来的松糕,吃上去口感才会细腻不粗糙。”董雨强说。
为了保证口感新鲜,到董雨强店里买松糕的客户都会提前预订,村民俞女士是这里的常客。“这次又订了60盒,拿来送给生意上的客户,家里老人小孩也都爱吃。松糕寓意好,很吉利,吃了讨个好彩头。”俞女士笑着说,董雨强店里的松糕吃上去格外香糯,“基本认识的人都会来买,这里经常热闹得来!”
松糕蒸制的过程非常快,谈笑间,蒸汽已穿透整个模具,带出香喷喷的味道。董雨强说,刚出笼的松糕口感最好,“将表面的蒸汽轻轻吹开,咬上一口,绵密软糯而不黏牙,豆沙馅的甜混合米香,越嚼越有味。”
在每块热气腾腾的松糕表面,还带着“新年快乐”“年年有余”的红色字样或各式印花图案。“客户对于松糕的用途不同,有的是办喜事,有的是上梁,也有剃头酒的,不同的用途要写上不同的祝福语。”董雨强笑着说,转眼过年了,店门口又要排起长队了。
松糕里有甜甜的祝福,也有淡淡的乡愁。一块糕,承载的是不少秀洲人成长过程中对于节日的记忆,它的美味是烙在味蕾上的印记,每每忆起,就有一股香甜在心中回荡……
老手艺需要用心去做,更需要一代一代延续下去。如今,秀洲做糕的店铺不少,但是像董师傅这样坚持古法制作的却不多。不知不觉,年关又近了,松糕也飘香了,你不来一块吗?
松糕购买地址:秀洲区王店镇三建村荣归桥喜铺。
有意向者可以前往购买。
【好评如潮】
读友:家里办喜事,松糕一定不会少。
读友:经常去董师傅的店里买糕点,真的很好吃。
读友:以前在乡村,家家户户都会做松糕。浸米、轧粉、搓粉、上笼、烧火蒸糕……做一次松糕,常常要排场好几天。后来,村里渐渐不再自己做松糕了,遇上吃上梁酒,便到小店里去买一担。买来的松糕样子都蛮好看,荣归桥喜铺的松糕格外糯和香。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7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