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襄阳日报
罗兴才 王坤
评价方式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组成部分,要坚持评价方式设计的多样性。检查和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是对教学过程进行调节和控制,取得反馈信息,促进教与学的重要手段。但当前评价手段过于单一,考试仍然是主要评价手段。考试作为一把衡量学生学习情况的尺度,能够提供数量化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不足以涵盖被评价对象的所有方面。所以,以考试为依据做出的评价是不全面的,应坚持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那么,如何坚持评价方式的多样性?一般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评价手段的多元化。评价手段的多元化,就是通过推行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内容全面化,让考查、考评、考核、考试等成为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这就需要老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根据评价使用的目的设计不同的评价方式。比如,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对学生德育和参加实践情况进行评价时,要改变教师作为评价单一主体的情况,由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等方面组成评价共同体,对学生进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合理设计各方评价的途径、方式和所占比重。
实行评价手段多元化,就是要重视定性与定量评价、外部与内部评价、绝对与相对评价的有机结合,合理使用。
考试方式的多元化。考试依然是评价的主要手段,但考试的方式应该从服务素质教育出发,推行多元化。可以根据学科类别及其不同的教育功能,设计不同的方式。比如,中学教育阶段,学科虽然较多,但大体可以分为基础性学科、必备知识性学科、工具性学科、训练素质性学科等四类。可根据学科设置的性质及教育目的,与考试目的相统一,选择科学的考试方式。
思想品德、政治教育和劳动教育等功能性学科,因其教育目的不仅是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的品德、品质和品格,这就需要确保这些学科的教育入心入脑,可以实行“平常考核,分等使用”的考核型评价方式。但像体育、音乐、美育和劳动等课程不属于基础性课程,而是专业技能性知识和思想、情操培育性课程,可设计为“制定标准,考查定级”的考查型评价方式。
对于既测试学生学习情况,又检验老师教学效果的双测性考试,适当适时而不过剩过滥,才能达到考试目的,不增加学生负担,可以实行“单元测试,不排名次”的评价方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5 09: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