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常州日报
童年纪事/许沁
温暖的小学时光
——一个“95后”的常州童年之三
作者珍藏的同学录。
小学五年级暑假,作者参加常州市中小学生夏令营活动。
2001年,我上小学了。现在回忆起来,小学时一桩桩一件件事对我来说都特别温暖。
读小学前,有个亲戚问我:“你是喜欢解放路小学还是实验小学啊?”当时,对这两所学校一无所知的我若有所思:“解放路小学,顾名思义,进去就解放了,很轻松,惬意!实验小学,进去了应该会有做不完的实验,坚决不行!”于是我大声宣布说:“我喜欢解放路啊!”
于是,父母带着我去解放路小学面试,我隐约记得老师让我唱歌跳舞,我很顺利就通过了。
一、二年级的班主任给我取了个绰号:人参娃娃,大约是因为我长得白白胖胖吧。那时候我还没有文静下来,每天都在玩“点兵点将点到谁,谁就是我的小皮匠”的游戏。但到三年级以后,仿佛一夜之间就文静了起来。很奇怪,我现在也不懂为什么。
小学门口直走进去,有家小卖部,那是下课后最热闹的地方。通常上午第二节课后的大课间,我会去买一连串5毛钱的咪咪虾条。那时候流行的还有AD钙奶、可爱多的迷你蛋筒、小布丁雪糕、和路雪……
小学门口也有一长排的流动推车:像鸡蛋仔的小蛋糕、无骨鸡柳、鸡蛋饼……解放路小学对面是省常中,旁边是二十四中学,所以这些推车前,也常常有穿白底藏青色校服的初高中同学来买。
在那个没有电脑和手机的童年,玩的游戏也都很淳朴。有个叫“东南西北”的小游戏,就是把一张正方形白纸两次正对折后,再多次斜对折,然后在上面的16个区间写上方向和相应的任务,再让它鼓起来,有点类似现在的“真心话大冒险”。那时我曾自己发明了一种全新玩法,就是将相应的任务改成对应的奖品,带有一种对赌风险,玩的人有大半概率需要上交相应的物品给我,但也有一小半的几率会拿到不错的奖品。
后来我上了大学,有一次在耶鲁大学看完话剧和小伙伴一起吃甜点的时候,当我拿餐巾纸随意一折,在耶鲁大学就读的新加坡朋友竟喜出望外地高呼自己小时候也玩过这个游戏。
还记得那个挑塑料棒的小游戏:竖起细棍随机散在桌上,然后抽一根挑其他细棍,动了就换人,累积分制,黑色的细棍5分,褐色的4分……还有那些拍手跺脚的游戏,一边拍手一边嘴里念念有词,真是有趣!
说到念念有词,不得不提童年的freestyle。随便举个例子:一年级的小偷二年级的贼/三年级的美女没人陪/四年级的帅哥一对对/五年级的情书满天飞/六年级的鸳鸯成双对……当时校园里铺天盖地都是这样的freestyle,但实际上,懵懂的我们根本不懂这些词句究竟是什么意思。
三年级开始,身边的同学就纷纷表示对动画片没兴趣了,可能是觉得自己长大了吧。那一年,周杰伦潘玮柏胡歌开始进入我们的视线,女生们讨论最多的话题是未来嫁给胡歌好还是周杰伦好。当然,我表示嫁给潘玮柏好,因为他长得真好看。那一年,大家会唱《发如雪》《东风破》,甚至还会唱庞龙的《两只蝴蝶》……那一年,我每天放学都要不遗余力地向爸妈推销周杰伦这位口齿不清的选手,推销的认真程度,仿佛他是我男朋友一样。
年级再高一些,网络歌曲开始流行起来,什么《香水有毒》《秋天不回来》《求佛》……
现在想想,小学里的活动真多,那时候有数学节,就是每年会有一天不上课,学生带着家长进校园做游戏,从校门口开始,每棵树、每朵花上都有可能贴着小黄卡片,上面写着数学题,能解出来就摘下卡片,卡片越多,积分越高,然后进入每个教室参加下一轮活动——兑换奖品。
还有义卖会,大家会带着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来卖。记得有一年,班里有个男生竟然带了一大堆不同国家的钱币,着实让我们大开了眼界。
小学高年级时,开始不准补课了。可是升学率也是要的,怎么办呢?学校想出了个金点子:买电脑课,送语数外三门课。这对于家长们来说,那可真的是非常物美价廉了。
那时候我们的情谊很真。记得三年级时,我有个白白胖胖的同桌,有一次突然得了水痘,整整一周没来上课。当时我很伤心,以为水痘是很大的病。心想:前两天还那么神气,怎么就得水痘了呢?于是,主动替他做了七天的值日。
因为那时候成绩好,所以同桌以及前后左右都换得快。记得我们那届开始,全市不准留级了,当时班里来了个1992年出生的男生,他已经读了三个三年级了。他黑黑胖胖的,经常逃课,而班主任让我干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打电话给他家长。五年级起,我的同桌就固定了,是个头很大人很机灵的男生。他每门课都学得很优秀,只是语文稍微逊色一些。记得有次做阅读理解,题中有一个名词解释“五花八门”,他竟然写道:五朵花,八扇门……
我这同桌虽然调皮,但情商还是蛮高的。我们在一起准备“小升初”时,常州的初中名校正衡初中和外国语学校都要预先选拔每所小学的六年级同学去参加冬令营。当时我们一起去了外国语,觉得学校很不错。后来他问我:“你想去外国语还是正衡啊?”我说还不知道呢。他说一起去外国语吧。然后我点了点头,但临到填报志愿时,我却填报了正衡。等上了初中,有一天他发短信给我说:“虽然我们不在一个初中,但是可以考一个高中,希望三年后再当同桌!”结果,我从正衡到一中,他却从外国语到了省常中,后来我们都在上海,不过进出的不是同一所大学。至此,虽然同处一城,却是小学一别,彼此再没见过。如今,我在北京,他又去了国外。
小学时,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文化宫地下广场拍过大头贴,也会趁着同学父母不在家就去同学家串门。毕业前,我们都很认真地去买花花绿绿的同学录,然后一本正经写上美好祝愿,并尽可能多地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即便如此,我的小学同学还是一个个地失联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6 14: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