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杜甫有一首诗竟是为了借钱,背后有什么故事呢?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7-27 14:19:00 来源:戏说三国

杜甫是唐朝时期我国著名的大诗人,和李白并驾齐驱,有着“诗圣”的美誉,后世之人对他的诗作也推崇备至,认为他的诗作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然而如此闻名天下的杜甫,却有一首为借钱而创作的诗篇,这里面又是怎样的一个原因呢?

杜甫有一首诗竟是为了借钱,背后有什么故事呢?

历史上真实的杜甫,虽然身负盛名,但他的大半生,却一直生活在困苦之中,颠沛流离,穷困潦倒。或许因为自身这种窘迫的境况,使得他更为关注现实。因此他的许多诗篇,都以反映人民疾苦,如我们所熟知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就曾这样记载:“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还有那句闻名千古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如果诗人没有亲身经历,又如何能写出如此极具切肤之痛的诗句呢?

杜甫有一首诗竟是为了借钱,背后有什么故事呢?

对于杜甫自己来说,他心系天下,忧思苍生,然而他也只能自我悲叹罢了,因为有时杜甫自身都会陷入困境之中。

杜甫有一首诗竟是为了借钱,背后有什么故事呢?

唐肃宗时期的上元二年,漂泊半生的杜甫,一家人的生活再次遭遇了危机,几乎到了断炊的地步。万般无奈之下,他挥笔写下了一首《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绝》,全诗内容如下:

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

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

杜甫有一首诗竟是为了借钱,背后有什么故事呢?

本诗简单明了,意思直白,杜甫在诗中向好友彭州牧诉苦说:我今年已经年过半百了,秋天来了,全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之中,所以您能不能借一点钱给我吗?不难看出,全诗虽然只有短短二十字,却道出了大诗人杜甫无奈的处境和满腹的心酸。但即使如此,杜甫依然忧国忧民,创作出无数脍炙人口的诗歌,传唱千古经久不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27 17:46:5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杜甫晚年生活落魄,为维持温饱写下借钱诗,字字让人落泪
...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杜甫在我国对历史的研究过程当中,诗词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切入口,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有诗人通过诗词来抒发他们对时代的看法,而在诗词
2024-03-01 18:59:00
杜甫这首诗,将自己惨淡孤寂的一生概括
...。同样可知,在一起的朋友关系也会更加亲密。古代诗人杜甫,也有过一个很好的朋友叫严武,从辞官回到成都草堂到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靠,只能去别的地方。途中有感而发,作下了这
2023-06-06 13:48:00
...又逢君。这首诗,想必大家都可以倒背如流,它就是唐代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有人说这首诗描写的是历史上最美的重逢,短短四句,写尽了盛唐的繁华灿烂,也写尽了转盛而衰的凋败。两个久
2022-12-23 14:04:00
杜甫这一首诗,被评为“七律之冠”,其中14个字几乎人人会背
公元767年,杜甫在流离于川中的时候创作了《登高》,这首经典七律久负盛名。明代学者胡应麟称其为“古今律诗第一”。无论是在意境的建构还是情感的张力上,这首诗都深深震撼了人们。《登高
2024-08-22 09:51:00
世人只知:人生七十古来稀,其实上半句更是经典,道尽人生心酸
...么?它背后又藏着怎样的故事与感悟?才华横溢的少年:杜甫的黄金岁月在中国文学史上,杜甫的地位无可争议。然而,这位被后世称为"诗圣"的伟大诗人,其人生轨迹却充满了坎坷与磨难。杜甫
2024-08-19 12:06:00
宋诗中的哪场绝美夏雨,通篇模仿杜甫《春夜喜雨》
...他的一首喜雨诗。这是宋诗中的一场绝美喜雨,通篇模仿杜甫的《春夜喜雨》,读完才知他的深藏不露。《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宋.曾几一夕骄阳转作霖,
2024-02-27 15:22:00
寸纸寸金,这本诗集缘何“金贵”
...川人,李一氓对家乡充满了热爱和眷恋之情。他一直关心杜甫草堂的发展与文物收集,并身体力行,为草堂留意和代购与杜诗相关的古籍版本、外文杜诗等相关文物资料。 1964年夏,李一氓
2023-05-26 16:02:00
杜甫有一首诗对李白极尽称颂,还成了珍贵史料
唐代最负盛名的两位大诗人李白和杜甫,年龄相差了十一岁,但两人颇为投缘。“李杜之交”传为千古美谈。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与杜甫在洛阳相识,一见如故结为好友。两人曾经携
2023-07-25 16:01:00
“诗圣”杜甫为何能跟李白齐名?读完这三首诗你就知道了
...的年代。在这片众星璀璨的天空中,最耀眼的两颗星就是杜甫和李白,一个是诗圣,一个是诗仙。“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伊我生其后,举
2023-06-05 11:0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这一展览是老教授们艺术才华与精神风貌的集中展示,更是他们以艺陶情、笔耕不辍的银龄风采的生动写照。9月16日,“银龄的风采——河北师范大学老教授书画展”在河北博物院揭幕
2025-09-17 09:44:00
《德润武陵待君来》:音乐与人文的绝美相逢
一曲凝萃常德6500年文明风骨,是音乐与人文的绝美相逢。城头山遗址的稻浪,翻涌着中国最早稻作文明的脉动;善卷“以德化民”的遗风在德山千年萦绕
2025-09-17 09:49:00
“游目骋怀——张宝珠山水画精品展”即将开展
前言人生在世,总要有一番梦想,纵然如梦幻泡影,言行也当用心。因为,只有以幻修真,无中生有,我们才可以成就梦中之想,并使之完善
2025-09-17 11:3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彦俗话说,春困秋乏。立秋后,很多人总感觉没精神,能坐着绝对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然而“躺平”对环境要求太高
2025-09-17 14:51:00
平原君赵胜,战国时期赵惠文王之弟,曾两度任赵相,战国四公子之一。他礼贤下士,门客三千,于国家危难时散家财守邯郸,智谋救国显担当
2025-09-17 17:24:00
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7日讯近日,记者跟随着“跟着楹联游济宁”活动走进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据了解,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又称河道总督署展示馆
2025-09-17 17:51:00
9月17日,在邢台博物馆看到的这款商代“耳为父癸”铜爵,是3000年前的专属滤酒器。古人饮用自酿粮食酒时,酒液中常含杂质,在斟酒时进行过滤,入口酒液瞬间更丝滑。(摄制:常曌宇、张
2025-09-17 22:41:00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聘任英烈后人为顾问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吉林故事
9月17日,吉林省近现代史展顾问聘任仪式正式举行。此次仪式的举办,是深入落实吉林省委部署要求的具体举措,旨在进一步增强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的专业性与权威性
2025-09-17 22:42:00
邢台博物馆,一件2000年前的三轮盘附觞铜温炉,惊艳众人!(摄制:常曌宇、张文进、赵家琪)
2025-09-17 22:48:00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打卡南京其实是阅读《世说新语》的一种读法,反过来也可以说,阅读《世说新语》是打卡南京的一种打法……”9月14日
2025-09-16 15:57:00
孟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孟府了解到,孟府作为孟子嫡系后裔的宅邸,其春联习俗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年俗文化
2025-09-16 16:08:00
孔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孔府了解到,孔府作为孔子嫡长孙的府邸,其楹联不仅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9-16 16:11:00
五马祠街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五马祠街了解到,五马祠街因明代孔尚经的家祠“五马祠”而得名
2025-09-16 16: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