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生活中常常要用到成语。成语通常都有故事或者典故,像先秦时期,老庄的作品中就有很多我们今天常用的成语。
不过因为时间久远,加上各人理解不同,所以一些成语常常被误用。比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很多反叛常用它来表示人要为自己考虑,不然天地也容不得你。实际上,这里的“为”是指修炼,意思是人活在时间,一定要修炼自己,不然天地间你根本活不下去。
同样被误解的还有“买椟还珠”。
很小的时候就学过买椟还珠的寓言故事。这个故事大概内容是:有个楚国商人把珍珠放在盒子里,打算卖掉。正好有位郑国人路过,他出钱买下之后,却只留下了盒子,把珍珠还给了楚国的商人。
学完寓言故事后,还总结了中心思想:郑国人没有眼力劲儿,把珍贵的珍珠给别人了,二留下没价值的盒子。因此,这个成语引申出“没有眼光,舍本逐末”的意思,是贬义词。
实际上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看看这个寓言的出处及原文。
曰:“昔秦伯嫁女于晋公子,为其饰装,从文衣之媵七十人。至晋,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此可谓善嫁妾,而未可谓善嫁女也。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也,未可谓善卖珠也。——《韩非子》
翻译如下:秦伯把女儿嫁给晋国公子时,还为女儿的七十个小妾盛装打扮,结果晋人都喜欢这些小妾,不喜欢秦伯的女儿。这可以说是很擅长嫁小妾而不是嫁女儿;楚国有人卖珠子给郑人,为此他木兰打造了盒子,盒子用香料熏,用珠玉作点缀,用玫瑰作饰品,还用翡翠做打结的带子。结果郑国人买了后,只留下盒子而把珠子还给了楚人。这可以说是善于卖盒子,而不是卖珠子了。
可以发现,我们之前学到的寓言,显然不是真正的故事,只是“断章取义”。
郑国人之所以会只留下盒子,并非因为他没有眼光,恰恰相反,他很有眼力劲儿。因为这盒子太漂亮了,而且价值不菲。不说其木材和香薰,光是珠玉和翡翠就很值钱了。另外,为了卖掉珠子,还要弄得这么隆重,显然珠子不值钱。
寓言后面还提到了韩非子想要表达的观点:有些学者总是用浮夸的辩辞来讲道理,结果那些经世致用的理论被辞藻给淹没了,这才是本末倒置。
韩非子根本不是要指责读者,而是指责那些学者,不好好讲道理,就会堆砌辞藻,舍本逐末。就像嫁女的秦伯和卖珠的楚人一样。所以,郑人“买椟还珠”没错,人家很有眼光,直接看到了盒子的价值。
不过,这个寓言要表达的显然不是“买椟还珠”,更不是今人理解的“没有眼光”,而是批评楚人。
所以,在南北朝时期,南朝刘勰发现了这个问题。
昔秦女嫁晋,从文衣之媵,晋人贵媵而贱女;楚珠鬻郑,为薰桂之椟,郑人买椟还珠。若文浮于理,末胜其本,则复在于兹矣。——《文心雕龙》
显然,刘勰总结的最到位,应该说“楚珠鬻郑”或者说“楚人鬻珠”,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可惜后人理解错了,直到今天一直都是这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4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