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小编在之前的文章曾写道,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之后,为了保证城墙的修筑质量曾让烧制的工匠在城砖上刻名,也正是如此南京古城墙是目前保存最好的城墙。其实在古代在城砖或者其他器物上刻上工匠的名字,是一项制度,这就是物勒工名。
“物勒工名”指将器物制造者、监造者、制造机构等的名字刻在器物上,以便政府考察工匠和官员的绩效,从而加强国家对手工业生产和产品质量的管理。通俗来说就是在制作的器物上刻上制作这件器物工匠的名字,那么这项制度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物勒工名”这一词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的典籍《礼记》中。相信大家都在电视中看到这样的报道,哪里出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上都有铭文,《礼记•月令》记载“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究其情”。
由于缺乏史料记载,小编推测“物勒工名”最早可能出现在商周时期。不过将“物勒工名”这一项制度广泛运用于日常生产活动的是秦国。吕不韦在《吕氏春秋·孟冬记》记载,“命工师效功,陈祭器,案度程,无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必功致为上,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比行其罪,以穷其情。”
在央视纪录片《复活的军团》中曾这样介绍到,“从相帮、工师、丞到一个个工匠,层层负责,任何一个质量问题都可以通过兵器上刻的名字查到责任人。我们已经无法知道管理的细节,但秦国的法律对失职者的惩罚是非常严酷的,这就是物勒工名的用意。”从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的上万件青铜器中,每一件兵器上都刻有制作这件兵器的姓名以及机构,而且相同兵器之间的误差度极小,令人赞叹不已。
“物勒工名”发展到巅峰是明朝,这里面最杰出的代表就是南京内城墙的城砖。比如如今南京内城南门墙垛上许多明代的砖头都刻有铭文,记录着制作城墙砖人的籍贯名字,上面有“主簿”、“小甲许佑二”、“刘无三”、“邰俊轻”、“姜成夫”等。可以说通过“物勒工名”这一项制度,保证了城墙的质量。另外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在明朝最高会被处以死刑。
可以说“物勒工名”在古代是一项责任认定制度,它既保证了器物的质量,又会使一部分优秀的工匠脱颖而出。不过这一项老百姓拍手叫好的制度,目前早已经被废除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30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