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人民网 胡雨松 王锐
天刚蒙蒙亮,吴斌披着雨衣,拿起蛇皮袋和锄头,向仙寓山脚下一处竹林走去,“吃雷笋,就讲究一个嫩!雨水越足,雷笋长得越快,哪怕耽误半天,笋子就老了。”
十年前,老吴带着雷笋种植技术从浙江回到安徽,在朋友介绍下来到池州市东至县葛公镇红旗岭村,一眼相中了仙寓山脚下无人收拾的荒地。吴斌初到红旗岭村时,这片荒山刚经历一场山火,漫山生长着的只有芭茅草,不仅没有经济价值,还存在安全隐患。“村里留守老人没能力上山育林,我就挨家挨户去说,最后承包200亩荒地,其中90亩种上雷笋。”吴斌介绍,得益于仙寓山的好山好水,承包地里第一批精细化管理的12亩雷笋刚一上市就卖出32万元的高价。
吴斌冒雨挖雷笋。人民网记者 王锐摄
长不过30公分,重不过四两半斤,对红旗岭村乡亲们来说,雷笋是一件稀罕物。但在浙江,雷笋却是餐桌上的主角,是名菜腌笃鲜中一味重要配料。和普通毛笋相比,雷笋口感更嫩,出肉率更高,遇到旺季,每斤能卖到15元上下,是毛笋价格两倍。
“春节期间,一般都是雷笋口感最好的时候,再加上春节销售火爆,我们也得‘抢工期’。”站在竹林里,吴斌轻巧地用锄头从地里翻出一颗雷笋,颇为骄傲地介绍起挖雷笋的技巧,“锄头下去,看到雷笋朝着你轻轻‘点头’,说明位置对了。”
在竹林中,吴斌能一眼找到冒尖的雷笋。人民网记者 王锐摄
在红旗岭村老乡帮助下,如今,吴斌的竹林每天能挖出近600斤雷笋,当天就能运往沪苏浙销售一空。眼瞅着雷笋生意红火,红旗岭村也有了把雷笋种植培养成“当家”产业的想法。
红旗岭村位于池州市东至县、石台县和黄山市祁门县三县交接处,山林资源丰富,少有耕地,全村1000多名常住人口中,一多半都是老人小孩。“村子里山林多,但大多都是不能开发的保护性林地,村集体经济薄弱,财政收入也都是靠上级的补助资金。”红旗岭村支书李少方介绍,雷笋种植属于林下经济,经过十多年摸索,种植技术趋于成熟,生产收益也较为稳定,2022年红旗岭村开发出40亩山脚地投入到雷笋种植中。
仙寓山山脚下的红旗岭村。人民网记者 王锐摄
李少方算了一笔经济账,雷笋基地将实行“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等到雷笋成熟后,预计每年能为村集体带来40万元净利润,加上山场里种植森林药材、猕猴桃、银杏树等收益,村集体产业基本可以实现自我造血,村民的生活也将像竹笋一样节节高。
据了解,下一步葛公镇将在当地推广雷竹笋种植,并完善冷藏、冷链设施、生鲜竹笋产品交易市场等基础设施,加快研发干竹笋、竹材、竹器等多元化产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小雷笋变成大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10 1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