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曹操屠城是政治需要,如果你是老师,应该怎么开导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7-06 22:59: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刚看到的一个求助问题。第一反应是现在的老师真的不容易。第一直觉是:这又是哪个家庭的奇葩教育结晶?学生认为:曹操屠城是政治需要,换成是谁坐到曹操的那个位置上,即使是刘备,在那样的情况下也会去屠城。

曹操屠城是政治需要,如果你是老师,应该怎么开导

而若把曹操换到刘备的位置,也会携民渡江,也会满嘴仁义道德。面对这样的学生,老师还是挺负责任,把师生之争抛到网上来,希望能够得到帮助。首先要搞清楚的是,曹操为什么要屠城?

一、还原史实

《后汉书》:初平4年(193年),(曹)操(往徐州)击(陶)谦。谦退保郯(城)。操攻之不能克,过拔三郡皆屠之。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说得很清楚:1、这是一场堪称与南京“媲美”的标准大屠杀(数十万)。

曹操屠城是政治需要,如果你是老师,应该怎么开导

2、杀的是平民(男女),你非要跟我扛陶谦麾下有女兵数万我也没办法。毕竟后汉书还有“自是五县自保,无复行迹”的记载。只有5个县的老百姓存活了下来,而且还吓得不敢出门。对,这些老百姓都是“看到曹操杀女兵才被吓着了。”

而且,《吕布传》:兴平元年(194年),太祖将陈宫、许汜、王楷共谋叛太祖。如果不是程昱孤守3城,绝仓亭津以断陈宫,曹操连自己的根据地都没有了,差点去投靠北方老同学,客将袁绍。就这一堆史料推上来?你告诉学生。

曹操屠城是政治需要,如果你是老师,应该怎么开导

这跟“政治需要”能扯上什么关系?因此,但凡这个学生还有药可救。可以告诉他:曹操屠城是因为攻打陶谦未果,为泄军事上的无能之愤,控制不住自己的军队,统帅能力差,跟政治需求又有什么关系。

而且,就因为这件事,曹操的老巢差点被一锅炖了。你说他屠城给自己带来了什么好处?既然是老师,学识、知识面上自然要比学生开阔些,也不妨把与之相关的史料都排列出来,做个表,理顺一下事件因果,介绍正确的推论方法,帮他还原这场历史。

此外,后汉书也记录得很明确,曹操屠徐州发生在初平4年(193年)。而兴平元年(194年),陶谦宿怨(曹)操数击之,乃使轻骑杀(曹)嵩于境界。说明曹操屠城在前,跟三国演义扯的为父报仇,完全是因果互置,颠倒黑白。

曹操屠城是政治需要,如果你是老师,应该怎么开导

二、歪歪理怎么驳?

学生的提法实质是:没有否定屠城做法的错误性,而是把关注点放在了,“换成是谁到曹操哪个位置,都会这么做。”讲的是行为与位置的问题。也就是常说的,历史人物,到底是行为决定位置,还是位置决定行为?

这个问题不好讲。不是没主见,而是容易被说被洗了脑壳。所以我想先从唯物史观里的“谁更符合历史潮流?”开始。当时天下大势是群雄割据,战乱四起、生灵涂炭,人民都希望过上和平安宁的生活。若以代表最广大人民最根本的利益来看。

曹操屠城是政治需要,如果你是老师,应该怎么开导

凡是有利于老百姓的行为,都应当视为“符合历史潮流”。凡是有损于老百姓的行为,都应当叫违背规律。我们知道,那时的老百姓要求其实都不高,只要能安居乐业,换成是谁来统治都一样。

那么在这样低成本的占领条件下,你攻占了别人的城池,还要去屠杀几十万老百姓的行为又该作何解释?这叫有利于老百姓?有人说,这样做更有利于瓦解敌人的抵抗意志,以牺牲几十万人为代价,换取天下的统一,使更多生命得以存活。

曹操屠城是政治需要,如果你是老师,应该怎么开导

那么若法律层面来讲。如果一个罪犯抢劫一个富豪并杀掉之后,告诉法官,我是以牺牲一个人为代价,换取我们家族几十个生命的存活,是不是更该理直气壮?推论之,上世纪3、40年代,德、日两国的行为也符合真的是杀少了。

否则就没人来反抗的道理?那种以为了统一天下,让更多人幸福,无奈而为之的借口,让人民放下自己的生命权的,不正是那些网络领袖们最嗤之以鼻的不重视个体利益,只重集团意识的小偷行为吗?

曹操屠城是政治需要,如果你是老师,应该怎么开导

其实曹操的想法很简单,屠城可以消灭反对势力,有利于降低统治成本。参见我军南京睡大街,不拿一针一线。你想想,对于统帅来说,哪种占领方式更麻烦?错了就是错了,面对选择,为了降低统治成本,减少控制压力,曹操选择屠城;

对的就是对的,面对选择,刘备宁愿带着几十万老百姓渡河,选择承担全军覆没的风险。谁更有勇气,谁更有责任,不言自明。在关键时候,面对利益而做出的选择,更能代表一个人的本质。就这个学生提出的,“位置互换、行为必变”论而言。

曹操屠城是政治需要,如果你是老师,应该怎么开导

我不认为曹操到了刘备的位置,会把老百姓的想法放到自己利益集团之上。就好比二战伊始,张伯伦自信地从纳粹德国返回伦敦,宣布“我带回了和平”一样。我不认为那时的首相如果换成是丘吉尔,也会这么傻白甜。

曹操屠城是政治需要,如果你是老师,应该怎么开导

三、面对浑人怎么办?

当然了,学生有自己的看法,说不定也经常上网看文。那上面的歪歪理自然要比教科书更多更吸引人。祖国的花朵嘛,无数脑洞就是被这些文案开发出来的。义愤填膺的讲正道理怎么可能防住歪理的暗箭呢。

摆事实讲道理之后,面对不同的反应。如果学生深以为然,表示信服,那么建议老师以此为契机,让这个学生帮忙打扫一下办公室、抱抱文件、负责一下公区卫生,或者作为自己的“心腹”安插到班里去,总之哪里麻烦就让他去趟雷。

自然就没那么多时间上网刷文了,捎带着补偿一下你给他开小灶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他占用的可是公共教育资源。若还是执迷不悟,那就没办法了。因为这就是这么多年以来这个社会歪解历史、虚无对错惹得祸。也不是你一个老师可以改变的。

曹操屠城是政治需要,如果你是老师,应该怎么开导

因为10年前,那批在网上胡言乱语的人终于长大了,终于当父母了。他们自然不会这样来教育自己的子女,但一定还会在网络上“费尽心机”的祸害其他家庭的学生。因此,如果稍微还有点责任感,不妨为民除除害。现在不允许打骂体罚对吧?

那就穿小鞋呀。你不是说曹操屠城是政治需要吗?我让你练练体能、站站军姿、学学散打嘛,这也是政治需要,有利于我老师平复心情,更好的献身教育事业。凡事只要不牵扯到自己身上,都会言之灼灼、滔滔不绝。

而哪怕自己身临其境地去体会一点点,绝对会像杀猪般嚎叫不已。让这个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一下“被政治需要”,稍微充当一次“杀男女数十万人”之一。或者发动学生家长,家长会就说这样的言论会影响全班学生学习为理由,引起公愤。

曹操屠城是政治需要,如果你是老师,应该怎么开导

“杀一人是罪,杀万人是雄”对吧?让现实告诉你,你还不是曹操,你的家长也不是,回到现实吧,你现在只配当万民。有什么办法,屁股坐歪了,从脑子方面去解决问题是对牛弹琴,只能从他的屁股入手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07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三国时期曹操的屠城行为
...外无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听不到鸡叫声。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不过剩下一个还活着,想到这里令人极度哀伤。千里之间没有人烟的悲剧难道不是曹操自己一手造成的?曹操自己在屠城的同时
2023-08-23 15:05:00
曹操为啥要干屠城这么残忍的事
...,无可厚非。可世上有多少人可以做曹操呢?大部分都是老百姓。所以更多的人应该把自己放在被屠的老百姓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样一来事情就很明朗了,就算你愿意为曹操的政治目的献身,那么
2023-06-10 11:25:00
项羽为什么总喜欢屠城?
...通常都很大,而守城一方不仅仅是士兵在守城,城池中的老百姓与士兵大多是亲属,百姓都是会想办法协助士兵一起守城的,因为城破之后,城中的百姓也是攻城一方的敌人与俘虏。城中百姓与士兵
2023-08-23 15:07:00
乱世枭雄杀人屠城,唯一没有屠城的只有他
...了自己,守城的主公如果被灭,屠城的命运很容易降落在老百姓身上。编辑搜图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不管一个帝皇打了多少胜仗,如果为了胜利不惜屠杀平民百姓,这个帝皇总是让后人难以喜欢起来
2023-01-11 12:06:00
三国时期,为什么哪么多人喜欢屠城
...出逃,毕竟要兴复汉室,百姓才是基础,如果败给曹操,老百姓就会命丧黄泉。除了曹操,孙权、马超等人也有过屠城记录。一次屠城,就有数万百姓殒命,次数一多,幸存的百姓自然越来越少。许
2023-02-21 19:25:00
历史上最冷血的将军,数本史书记载屠城三百
...过许多为人称道的名将,他们不仅用兵如神,还不会骚扰老百姓。但也出现了许多相反的情况,一些武将在成功攻破敌城,打败敌军后,居然连城内的老百姓都不放过,做出了惨绝人寰的屠城举动。
2023-06-21 13:17:00
满城百姓欣喜迎接将军回城,将军却命令手下屠城
...夺取怀庆城,他和元军在城外打得火热,遭罪的是城里的老百姓,老百姓们为了保命想要欢迎胜利者进城,可是不知道胜利的会是谁,于是百姓们想了个办法,就是这个牌子,正面写欢迎常遇春,反
2023-05-19 10:52:00
常遇春是因为喜欢屠城而早死的吗
...杀了;北伐路上,所经之地,几无人烟。种种屠城、残杀老百姓的事情,在常遇春看来只不过是平常小事。回顾常遇春的一生,嗜好出征,在战场上更是带头冲锋陷阵,以大将的身份与敌军的小兵厮
2023-05-13 15:14:00
北宋繁荣与百姓苦难:探寻靖康之乱背后的原因
...代,虽然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抗金传说,但这个时候的老百姓却像“刍狗”一般,在这乱世之中苟活。而在这过程中也发生过一件很让人诧异的事情:按理说,北方的汉人多为宋朝的遗民,在岳飞
2023-11-01 07:5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连环画·我家住过八路军⑫|太行山里抗大的“家”
策划:刘成群监制:张文君 梁海涛统筹:张洪杰 杨佳薇审核:陈红梅 刘丽普文案:杨佳薇 呼延世聪 张帆 谭悦制作:齐媛媛 曹珍 翟晓晖 刘彤瑶鸣谢:灵韵数字艺术工作室
2025-08-19 08:36:00
我们的抗战|地雷传奇:海阳石头里的智慧与不屈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李静 王开智 冯沛然 张琪 杨凡海阳的山石里,藏着民族的风骨。这座浸润着英雄气的城市,是地雷战的故乡
2025-08-19 09:39:00
从“季子长沟”到今日长沟:一段跨越2500年的历史传承
当我们每天念起“长沟”这个名字,当我们的生活与这片土地紧密相连,是否曾想过,这简简单单的两个字背后,蕴藏着怎样的金戈铁马
2025-08-19 10:11:00
光耀太行|在山西阳泉追寻百团大战的红色足迹
大皖新闻讯 8月18日, "红星照耀中国·光耀太行"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一行走进山西阳泉百团大战纪念馆。阳泉是山西的东大门
2025-08-19 10:23:00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顾问聘任仪式举行
为持续提升吉林省近现代史展展陈水平,进一步讲清讲活讲好吉林故事,深刻铭记英雄先烈的丰功伟绩,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研究决定
2025-08-19 11:47:00
杨靖宇后人马继志参观吉林省近现代史展 传承抗联精神致敬英雄岁月
8月18日,杨靖宇将军后人马继志来到吉林省近现代史展参观。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与殉国85周年的重要节点
2025-08-19 11:47:00
开国中将梁兴初的次子梁晓源:这场展览,让人从心底升腾起爱国热忱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即将启幕,“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主题下,1200余张历史图片与1000余件(套)珍贵实物静静陈列,将吉林三百年的历史变迁娓娓道来
2025-08-19 13:53:00
80岁的她从北京赶来
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览现场,一位老人长久驻足于东北抗联展区。80岁的张卓亚从北京千里奔赴长春,只为这场凝结了吉林近现代沧桑变化的展览
2025-08-19 13:53:00
抗日名将李延禄的外甥女杨丽珍:展厅里,望见舅舅当年的模样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即将开展,该展览以“铭记历史、开创未来”为主题,将集中展出1200余张历史图片、1000余件(套)珍贵实物
2025-08-19 13:53:00
纪录片《左宗棠收复新疆》本周收官 重现左宗棠“舁榇出关”
由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湖南广播电视台)出品,由湖南金鹰纪实传媒有限公司(湖南金鹰纪实频道)摄制
2025-08-19 14:54:00
秦皇岛市北戴河区邀请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共赏经典画作
河北新闻网讯(骆睿)8月15日,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文明办邀请辖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代表参观“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20周年成果展・北戴河特展”
2025-08-19 15:52:00
【灵山夜话】一代贤妃娄素珍
在明代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女子以其出众的才学与刚烈的气节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便是宁王朱宸濠的嫡妃——娄素珍,后世多称其为娄妃
2025-08-19 17:14:00
1938年2月,贵阳城阴云密布。年仅17岁的共产党员严金甡因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与中共贵州省工委领导黄大陆、李策一同被国民党贵州当局逮捕
2025-08-19 17:18:00
5次踏访吉林,吴大澂玄孙吴元京眼中的先祖与这片土地的深情
“这是我第五次来吉林了。”站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的展柜前,吴大澂的玄孙吴元京望着吴大澂画像,语气里带着郑重的感慨。从珲春的吴大澂广场到吉林市的机器制造局
2025-08-19 18:36:00
《红军长征过云南经典故事青少年绘本》完成创作
文/孙希燕、刘顺利由云南艺术学院师生设计创作的《红军长征过云南经典故事青少年绘本》近日陆续完成。该绘以适合青少年阅读兴趣的Q版形式
2025-08-19 19: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