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六盘水日报
□李 曼 孙大方
早春时节,来到六枝特区落别乡抵耳村。沿着一段平坦的山路,到达一处郁郁葱葱的山林。顺着山林而上,一个个蜂箱错落摆放,寻着“嗡嗡”声望去,蜂箱入口处勤劳的蜜蜂进进出出,一名养蜂人正在查看蜂蜜产蜜情况。
“今年樱花盛开,为蜜蜂提供了丰富的蜜源,产出的蜂蜜色泽和口感都好。到现在已经产蜂蜜1万多斤,热销到广州、贵阳等地。”全副武装的养蜂人张顺勇一边检查蜜蜂产蜜情况(如图),一边讲述他的养蜂故事。
“我就是土生土长的抵耳人,之前在上海、深圳、东莞等地务过工、创过业,也受到过一些挫折。2015年初回到家乡后,我走遍家乡的山山水水,寻找再次创业的良机。”张顺勇回忆道。
抵耳村四周群山环绕,树木郁郁葱葱,山谷之间百花齐放,光叫得出名字的蜜源植物就高达160多种,是发展养蜂产业的理想之地。发展成本低、见效快的蜂产业成为张顺勇的创业首选。
经过几年的野蜂收集、驯化及扩散养殖,张顺勇养殖的蜂群数量越来越多,蜂蜜的质量也不断提高。他不仅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还成了远近闻名的“养蜂能手”。
在养蜂的同时,张顺勇发现了新的商机,落别乡的地貌特点适宜种植中药材。“特别适合黄精、三叶青、重楼等当地优势品种的繁殖、扩繁,曾经挖出过一窝32斤重的黄精。而且,中草药花是更好的蜜源,能够酿造出更优质、有特色、附加值也更高的蜂蜜。”张顺勇说,两个产业一同发展,不仅可以巩固生态建设成果,提升生态系统功能,还能实现生态与经济“双效双赢”。
2019年,在政府部门的协调下,张顺勇申请了创业扶持贷款10万元,成立贵州张氏兴农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依靠“蜜蜂养殖+中药材种植”新模式,发展养蜂产业和中药材产业。
通过摸索以短养长、种养结合、立体发展的产业发展模式,张顺勇的事业越做越大,从一开始几十箱本地岩蜂的驯化养殖,慢慢发展到了如今的1000余箱,蜂蜜产值达200多万元。中药材从开始的10多亩发展到现在的100多亩,落别樱桃种植几十亩,让绿水青山真正转换为金山银山。
“靠着这份‘甜蜜’事业,日子越过越好了。”说起自己的养蜂之路,张顺勇很自豪。因为蜂蜜、中药材质量好,他的客户群越来越大,销路也越来越广,广东、湖南、安徽、广西等地都有他的客户。
“一人富不是富,乡亲们富了才是富。”种养规模扩大后,张顺勇经常组织养蜂技术培训,将自己掌握的方法传授给农户,积极带动20多户农户共同创业,其中7户养殖岩蜂300多箱;11户成了养鸡、养牛、养猪大户。基地每年用工达3000余人次,为周边群众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至少有100户以上农户在这儿就业创业。根据岗位不同,可领月工资2000元到4000元不等。
饮水思源,反哺家乡的张顺勇收获了许多荣誉:2020年被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授予“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2021年被表彰为贵州省“最美劳动者”;2022年被授予“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首届贵州乡村振兴青年先锋”荣誉。今年,又当选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今年,我计划在落别乡、木岗镇、大用镇、郎岱镇、岩脚镇、龙河镇等地增加10余个养蜂场,在落别建1个蜂蜜罐装车间,以及新增300亩以上中药材,建设1个中药材初加工厂。下一步还将继续扩大种养规模,同时,谋划好农旅产业融合发展,带领更多群众在乡村振兴路上越走越宽。”张顺勇对未来满怀憧憬。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1 09: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