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靖乱之变:历史上少数臣属成功夺权的例子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03 15:32:00 来源:戏说三国

过去几千年的历史中,我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皇权一直都是最至高无上、最令人向往的权力。因此,历史上发生了许许多多属臣为争夺皇权而起兵造反的事例,靖乱之变就是其中的典型。

1399年到1402年,明朝的藩王朱棣不满当朝皇帝建文帝朱允炆,起兵造反。

最终朱棣将建文帝取而代之,成为明朝的新皇帝,史称“靖乱之变”。

许多人都听说过这起大名鼎鼎的造反事件,因为它是我国历史上少数臣属成功夺权的例子,更因为这次争斗改变了明朝接下来几百年的历史走向。

在朱棣夺得帝位之后,他在清理皇宫的时候有了意外的发现——一道建文帝留下来的圣旨。在看到圣旨的内容后,他痛哭,甚至发出“父皇害苦儿臣了”的叹息。那么这道圣旨上到底写了什么?为何朱棣会说出这样的话来?这场叔侄相残的靖乱之变来龙去脉又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走进历史,探求真相。

靖乱之变:历史上少数臣属成功夺权的例子

太子病逝,文帝即位

“开局一个碗,结束一个国”,这是现在大多数网友对明太祖朱元璋传奇一生的调侃。元朝末年,民不聊生,灾祸频起,朱元璋抓住时机起兵反元。

他戎马一生,历时十五年,最终从一个拿着破碗乞讨的乞丐变为了坐拥天下的开国皇帝,建立了大明王朝。

也许是他也曾经过着苦日子,所以即使是当上了皇帝,他也体恤民情,严惩贪官污吏。在他的统御下,明朝政权逐渐巩固,百姓们的生活也慢慢变好。

靖乱之变:历史上少数臣属成功夺权的例子

随着地位越来越稳定,朱元璋也迎来了一个困扰着历届皇帝的问题:那就是挑选一个合适的接班人。

原本,朱元璋选定的继承人是朱标,他既是朱元璋长子,也是正统马皇后所生,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

朱元璋对这个太子也非常看重,从小就对他寄予厚望,着重培养。朱标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成为了一个饱读诗书、宽厚仁义的人,不出意外的话,朱元璋过世后大明的天下就将为他所继承。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1392年朱标视察地方回到京城后,染上风寒,不治身亡。背负众望的太子突然逝世,朱元璋还顾不上伤心,一个难题就摆在他的面前:下一个接班人该选谁?这关系到大明统治,朱元璋不得不慎重对待。

就当时的情况而言,朱标死后,有两个比较有竞争力的候选者:一个是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另一个则是原太子朱标的儿子朱允炆。

靖乱之变:历史上少数臣属成功夺权的例子

说起朱棣,就不得不提一下他的勇武。

朱棣1360年出生于南京,时值朱元璋死敌陈友谅大举进攻南京,可谓是自幼就生长在战火中。

他文武双全,是打仗天才,11岁就被封为燕王,20岁就藩北平。朱棣的才能不在朱元璋之下,弯弓射大雕不在话下,尤其喜欢打仗,智谋过人,还知道怎么打胜仗。

朱棣和朱元璋是同类人,雄才大略,而且各方面能力都比侄子朱允炆杰出,更适合当帝。就朱元璋内心而言,他也不是没有传位给朱棣的想法。但是,血统却给朱棣带来了大麻烦。

他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龙子”——意思就是说他并非是马皇后所生。嫡长子继承制在中国延续几干年,朱元璋也很难跳出这个框架。

靖乱之变:历史上少数臣属成功夺权的例子

反观朱允炆,虽然才能方面没有朱棣那么突出,但是他的优势在于重视孝道和地位正统,非常符合儒家思想理想继任者的定位,赢得许多朝中官员的支持。

据记载,朱元璋曾就立储问题悄悄征询过大臣的意见。他问翰林学士刘三吾:“现在太子死了,而治理国家就必须要选对继承人。

皇长孙年轻太小不懂事,我想让燕王接替我的位置,你看怎么样?”对此,刘三吾是这么回答的:“如果立燕王为接班人,那么秦王、晋王也会心生异心。皇长孙朱允炆年纪虽小,但博古通今,知书达礼,大家都很拥护他,您可以安心地把大权交给他。”

由此可管中窥豹,朱允炆深得文官集团的拥护。而朱元璋对朱允炆则抱着一种复杂的感情:一方面,朱允炆从小就到得了良好的教育知识渊博,能以德服人;

但另一方面他几乎从未出过宫,涉世未深,这也导致他性格仁柔,心太软,脸不厚,心不黑,不太适合帝王的身份。朱元璋内心有着忧虑:自己这个孙子柔弱的肩膀,能否担负得起治理大明帝国的重任吗?

最终,也许是出于对原太子朱标和马皇后的偏爱,也许是默许了文官们对朱允炆正统身份的认可,经过朱元璋艰难的抉择,朱允炆被钦定为新的继任者。

1398年,朱元璋逝世后,朱允炆在南京即皇帝位,史称建文帝。不过,他这个帝位仅仅维持了四年,就被叔叔朱棣取而代之。

靖乱之变:历史上少数臣属成功夺权的例子

藩王不臣,靖难役起

1399年,本该驻守边境的燕王朱棣起兵造反,挥师南下,直取帝都。经历四年的兵戈扰攘,建文帝的主力部队被不断蚕食,最终朱棣夺得帝位,史称明成祖。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靖难之乱。

靖乱之变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造反成功事件,这不由得让人好奇:朱棣是怎样以一个藩王的身份取得帝位?建文帝朱允炆又是怎样把大好局面弄成最后的国灭身亡?

其实,早在朱元璋传位给朱允炆的时候,朱元璋就十分清楚:朱允炆的资历太浅了,再加上他仁慈过度,自己一旦逝世,那么朝堂中的不轨之人难免会蠢蠢欲动。

对此,朱元璋殚精竭虑为孙子铺平道路:一方面他担心朱允炆太文弱,管不住军队,于是开始大杀功臣,蓝玉、胡惟庸集团等先后被清洗。

另一方面,朱元璋知道儿子们,特别是朱棣心中不服。据史书记载,在一次退朝时,朱元璋曾看见朱棣用手拍拍朱允炆的背,语气略带讥讽地说:“想不到我的侄儿还能有今天的威风啊!”

显然,朱棣意有所指,在暗讽朱允炆才能、辈分都不如他却当上了大明帝国的继任者。

因此,在朱元璋临死前他还下了这样一道圣旨:“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目的正是限制藩王进京奔丧,为朱允炆保驾护航。

靖乱之变:历史上少数臣属成功夺权的例子

朱元璋不愧是开国皇帝,他的一系列举措成功让威望不高的小皇帝坐稳位子,权力交接平稳过渡。但好景不长,他所担忧的还是发生了,涉世未深的建文帝接下来的一顿操作,成功引发了靖难之乱,把自己的帝位弄丢了。

先是朱允炆“削藩”。朱允炆并不傻,他知道自己的叔叔们对自己不服气,是大威胁,因此也听从了大臣们的建议打压藩王。

只是,他把威胁最大的燕王朱棣摆在末位,先去削那些平庸的藩王。他认为借此举动可以杀鸡儆猴,震慑朱棣,但事实恰恰相反。朱允炆此举把那些不大的威胁抹除了,但敲山震虎,反而坚定了朱棣的造反之心。

朱棣表面上装作臣服,把自己的儿子派到南京当质子,暗地里则积蓄力量,等待合适的时机。而朱允炆就被这表象所欺骗,认为叔叔没有了不臣之心。

此时的他还是念及亲情,不愿赶尽杀绝,再加上朱棣实力不菲,朱允炆就打算施以怀柔政策。仁慈,也成为了朱允炆致命的弱点!

燕王示弱后,朱允炆的手下齐泰和黄子澄都请奏把燕王之子拘禁京师,以断燕王羽翼,就连燕王第三个儿子的舅父徐辉祖也告诚建文帝勿要养虎为患。

但建文帝怀有仁义之心,还是仁慈地放走了燕三子,想与叔叔修好。而这也成为导火索,儿子平安归来后,燕王迅速起兵,靖难之乱就此拉开序幕。

靖乱之变:历史上少数臣属成功夺权的例子

靖难之乱历时四年,由于全国能打的武将大都被朱元璋处死,再加上朱棣勇猛无比还有起事时建文帝没有太多防备,诸多要素叠加之下,虽然燕王只是藩王,军队数量比不过朱允炆,但是却一路所向披靡,接连大胜,最终成功攻下南京,夺得帝位。本来应该是弱势的朱棣最后反而成为了胜者。

不得不说,朱元璋的担心应验了:仁义有余的孙子担不起厚重的帝位,而他也要为自己的优柔寡断买单,在万人之上的皇位上被赶下来,从此下落不明。

靖乱之变:历史上少数臣属成功夺权的例子

发现圣旨,哀叹先皇

明成祖朱棣攻进南京后,建文帝朱允炆烧坏皇宫,从此销声匿迹。朱棣可没有侄子那么心慈手软,立马派人大肆搜查,势必要斩草除根。

相传,朱棣穷尽毕生之力也没有找到建文帝的下落,却意外发现了一道圣旨。看完圣旨的内容后的朱棣还发出“父皇害苦儿臣了”这样的哀叹,那么圣旨上到底写了什么呢?

朱棣还在忧心建文帝卷土重来,突然手下人递给他一个东西,告诉他在搜寻皇宫时意外发现一道朱允炆遗留的圣旨。

朱棣连忙打开看看,结果发现圣旨上竟然写着建文帝下令将士们在交战时不要伤害朱棣的内容。看的朱棣很是内疚,感觉颇有些对不起自己这个仁慈过头的侄子。

靖乱之变:历史上少数臣属成功夺权的例子

看了这道圣旨许久,朱棣不免痛哭,埋怨起先皇朱元璋:父皇啊父皇啊,要是你遵循兄终弟及的规则,把皇位传给更有能耐的人,又怎么会有这样一幕叔侄相残的景象上演呢?

根据《明史・成祖本纪》所记载的,靖难之乱爆发时,建文帝派大将军耿炳文出征对付朱棣。临行之际,朱允炆曾告诫他:“昔萧绎举兵入京,而令其下曰:一门之内,自极兵威,不祥之甚,今尔将士与燕王对垒,务体此意,毋使朕有杀叔父之名”。

可以看到,不论建文帝是出于追求名声还是什么目的,他终究还是对朱棣网开了一面。

靖乱之变:历史上少数臣属成功夺权的例子

另一方面,史料记载,在与燕王叛军战斗时,朱允炆的军队士兵不敢“发一矢”,害怕误伤到燕王。而朱棣也误以为自己“如有神助”,在万军中杀敌而未中一箭,殊不知这是侄子对他手下留情了。

至于朱棣的哀叹,那也是身不由己。身为实力强大的藩王,实力超过了他的地位,如果不采取狠辣的手段,那么势必迎来皇帝的打压甚至赐死。

在朱棣这样的人看来,自从朱元璋传位给朱允炆,叔侄关系就已经不重要了,他与朱允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不过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朱棣确实是一个极称职的皇帝。在他的统治下,大明帝国丝毫不输于明太祖朱元璋时期,他对国家的统一,民族的融合,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传承,尤其是对我国陆疆和海疆的开拓和巩固,做了大量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或许,这也是他对建文帝那份仁慈的另一种报答。

靖乱之变:历史上少数臣属成功夺权的例子

结语

自古有云,“最是无情帝王家”,在争夺皇权的血雨腥风中,任何心慈手软都只会带来灭顶之灾。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意思就是说如果犹犹豫豫不肯出手,那么势必会带来更多麻烦。

建文帝朱允炆无疑就是典型,他身居帝位却没有与之匹敌的政治手段和野心,在该下狠手的时候优柔寡断,最终落得这样的下场也不足为奇。

靖乱之变:历史上少数臣属成功夺权的例子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03 2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他帮父亲当上皇帝后却被父亲一脚踢开,夺位失败被侄子烤死
公元1399年,又是建文元年。这一年,朱元璋的长孙朱允炆登基,成为明朝第二个皇帝,是为建文帝。然而,也就是在这一年,历史书中赫赫有名的“靖难之役”爆发了。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燕王
2023-07-04 13:24:00
明英宗、明熹宗、明代宗、建文帝排第几档的帝王?
明朝276年,论贡献值,朱元璋、朱棣比肩秦始皇,比李世民、汉武帝强一个档次。其余14位帝王,又可以分成4个档次,明穆宗、明神宗很强悍,其政绩对后世影响深远。五、明光宗、明熹宗、明
2023-08-21 06:40:00
齐泰、黄子澄都支持建文帝削藩,为何一个有功一个误国?
...体,只要提到其中一人,必定会想起另一人。因为他们是朱元璋钦定的辅政大臣,共同协助建文帝治理天下。可在笔者眼中,这二人是大有区别的。其实他们虽共同辅佐建文帝,但在很多事情上,二
2023-04-17 09:43:00
历史上造反的藩王为什么只有朱棣成功了
...则朱棣也会遗臭万年。首先,朱棣本人的军事才能。作为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棣17岁的时候就被封为燕王就藩于北平,21岁便开启了他一生的终极爱好----屠虐蒙古人,在朱棣做藩王期
2022-12-30 14:25:00
明朝历史上的一个处境颇为尴尬的皇帝——朱棣
...西洋,明朝综合国力臻于极盛。文治武功仅次于开国皇帝朱元璋,是明朝乃至整个封建时代都不多见的贤明之君,无愧于一代雄主之称。但另一方面,他当这个明朝皇帝,却名不正言不顺。朱元璋生
2023-02-21 20:11:00
明朝皇帝朱棣为什么不重新建立一个封号“燕”的新朝代?
...全新的,以他封号“燕”为国号的新朝代,而是继续沿用朱元璋所建立的“明”为国号,有他自己的考虑。明成祖朱棣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开了历史倒车重新起用了反人类的分封制,将自己除太子之
2023-08-27 06:15:00
...兵士只有30万的朱棣呢?建文失败主要由以下三个原因一、朱元璋的大清理使得建文无将可用。在开国之后,数位开国名将不是病死,如徐达,常遇春。就是被杀,如蓝玉,朱亮祖等。而且杀人的
2023-09-01 14:30:00
历史上卓有成效的推恩令,为何建文帝朱允炆不拿来削藩?
前言: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走投无路的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在北平起兵造反。这场长达三年的内乱,给新生的大明王朝带来了极大的伤害。以至于后世无数的历史爱好者对当时
2023-10-31 14:45:00
朱标不死,朱棣有机会夺取皇位吗
朱元璋对朱标寄予厚望,从朱标出生的那一刻起,朱元璋就把他当做继承人来培养,朱元璋称吴王后,立刻封朱标为世子。接着,朱元璋称帝后,也是第一时间封朱标为太子。朱元璋对朱标的培养,可以
2023-08-11 21:2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