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冬天的八五九,到处银装素裹,黑土地开始了为来年生产积蓄能量的半年休养生息。从“春种一粒粟”到“秋收万颗子”,稻菽成浪、谷米满仓的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丰收密码?北大荒农业股份八五九分公司干部员工用创新“金钥匙”解锁水稻增产“密码”,再现“黑土大粮仓”的青春活力,以实际行动交出了水田丰产增收答卷。
科技赋能,简捷高效,田间管理安装“智慧大脑”。现如今想要多打粮,打好粮,从春耕到秋收每一步都离不开科技。通过使用无人驾驶插秧机,可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难题;田埂上奔跑的“小火车”,提高了工作效率。到了夏管时期,通过农业数字指挥中心,不仅可以看到每个地块的基本信息,还可以随时查看田里的灌溉情况、土壤墒情和作物长势。秋收时节,配备精良的大马力机车加快了秋收进度。
分公司通过现代技术让水田管理安装了“智慧大脑”。“用手机就可巡视水稻田,手机里就能看到每一池水的深浅。”8月份,在第八管理区,分公司灌区管理站技术人员邱鑫正摆弄着手机,“我这可不是在聊天,而是在利用物联网巡视农田。”通过屏幕,只见农田里的温度、湿度、风速、地下土壤含水量等信息一览无余。20余台套物联网监控设备、40台套数据采集设备,实现了水田灌溉生产过程全覆盖。
这是分公司建立水稻田监测及灌溉决策模型、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发展智慧农业、向精准管理要效益的一个缩影。分公司以“智能化替代机械化”为发展方向,建设工厂化育秧、农机北斗导航系统、全场景智能育秧超级大棚等智能农业项目,实现无人化、简单化、高效化和节本化,积极探索打造耕种管收生产全环节无人作业模式。今年,分公司植保无人机保有量110台,设立土壤化验点120个,从无人值守闸门自动监控平台到无人机械自动驾驶,从无人植保精准喷施到智能病虫草害防控……智能化、无人化的脚步已经深入农田。2023年,飞机航化作业面积30余万亩,有效控制了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的发生,降低了农作物虫害的发生,提高了水田健身防病、抗虫、抗风险的能力。
田间叶龄跟踪技术(央广网发 王佳 摄)
取予相宜,种养有道,黑土“滋养”实现增产透绿。分公司深入推进减化肥、减化学农药、减化学除草剂的“三减”行动,积极推广各项 “三减”新技术,落实面积20余万亩。分公司强化科学管控手段,应用叶龄跟踪技术和生物预警系统等生物技术,进一步减少肥料及虫草剂用量。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扩大测土配方施肥面积,增加配方肥、水稻掺混肥等肥料的用量,减少“三大肥”常规配比用量,有效降低了肥料流失率。分公司与黑龙江省黑土保护利用研究院合作,实施“替代化”工程,落实有机肥替代化肥30余万亩、绿色农药替代传统化学农药15万亩、地表水替代地下水26.07万亩。同时,分公司加大新型机械和新型技术推广力度。先后引进了500余台侧深施肥插秧机,推广水稻侧深施肥10万余亩。连续5年实行100%秸秆还田,秸秆不单能粉碎还田培肥地力,还能打包回填,治理侵蚀沟,修复黑土地上的“伤痕”。利用秸秆捆和黑土回填等措施对冲刷沟进行集中治理,并在打包捆之间分段设格挡,起到固土滤水效果,减少水土流失造成的良田面积缺失。在水稻本田管理中突出“精密”二字,设置了水稻叶龄跟踪点50处,稻瘟病及潜叶蝇监测点15处,30余个作业站配备便携式的孢子捕捉仪,为水稻施肥、防病、灭虫等生产管理提供更加准确科学的数据支持。为了让黑土地得到更好“滋养”,分公司还大力推广螃蟹稻、鸭稻、泥鳅稻等立体高效的生态种养模式,走出了农业“三减”的生态绿色路子,让“绿色”成了优质农产品的“金字招牌”。
灌溉有“方”,江水“润”田,“乌苏”稻米入围生态品牌。12月的乌苏里江银装素裹,早已披上了冬装。“乌苏里江”“乌苏甄珍”两大自主品牌农产品吸引着全国各地游客慕名而来。
好水润好田,好田出好米。充沛的乌苏里江水通过灌区渠道“奔”向万亩稻田,水稻“喝”上纯天然营养液,产量和品质得到提升,为农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分公司依托乌苏里江自然资源优势,引“一江春水”润泽稻田,用生态种植方式打造绿色稻米品牌。“江水水温高,插秧完的水稻苗返青快、分蘖好,解决了往年地下水凉、水稻长势不齐的问题,而且江水营养价值高,亩产可增20公斤左右,水稻产量品质上去了,种植户钱包也就鼓了起来。”第五管理区主任吴叶军向笔者介绍道。2023年,分公司江水灌溉比例达到30万亩以上,节约地下水8千万立方米以上。员工李刚利用江水灌溉水稻,在水田立体养起了生态鸭,产出的鸭蛋个大、心黄、味美,慕名而来的订单络绎不绝,分公司员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乌苏里江品牌大米、盛产的大马哈鱼、咸鸭蛋、蜂蜜等10余种“乌苏珍甄”天然绿色品牌食品已经销往全国各地。
优化布局,以小释大,格田改造激发黑土潜能。10月份,在第七管理区格田改造现场,多台推土机、激光平地机在同时紧张作业。“激光平地机能够大幅度提高土地平整精度,可实现平地高低差3厘米以内,每100亩地增加土地利用率3亩左右,节约农田用水20%,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实现节水节肥,提高水田作业标准。”农业生产部部长丁兆龙介绍。
“我家这块地有230亩,原来是35个小池子,改造后变为13个18亩多的大池子。通过格田改造方便机械作业,田间管理更容易了,光雇工费就省了2万,实际种植面积增加6亩,格田改造的成本3年就能赚回来,作业效率也提高不少。”一提到格田改造带来的好处,种植户刘强就滔滔不绝。
通过格田改造、消埂变田,将原有的1-3亩水田小池扩大为5-15亩的大池,改造后可减少池埂和水渠面积,有效提高种植面积3%以上。一方面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粮食产能,另一方面还能提高机械作业效率,从而提升耕地质量,促进农业标准化提升。分公司水田面积大,不可能在一年内全部完成格田改造。管理区工作人员对各个地块的田间地势、渠道走向、农田长度、宽度等地理条件进行实地勘察,农业生产部门提供技术指导、科学制定改造方案,最终决定采取先易后难的顺序进行改造,重点改造集中连片和土地平整的地块。2023年,分公司完成格田改造8万亩,在有限的土地上尽可能增加产能、提升效益,从而激活黑土潜能。
分段收获,割晒拾禾,节粮减损做到颗粒归仓。经过多年收获实践证明,分段收获是实现颗粒归仓的有效手段。秋收前期,分公司从农机选型、机械调整、部件改装三方面入手,强化防灾减灾机械力量配备,减少机收环节损耗。分公司采取前、中、后三分段收割方式开展秋收工作,前期针对积温高管理区、订单及早育品种,积极动员农户开展割晒作业,降低水分;中期进行直收的同时,同步开展割晒作业,做到双管齐下,确保粮食水分最快达标;后期开展农机改装水旱交叉作业,这种方式提高了农机利用率,同时为种植户降低了收割成本。通过采取“割晒+拾合”的方式可将收获时间提前8天,对比直收方式可降低3%的粮食损失率。今年分公司购置、改装各类割晒机40台、拾合器110台,实现分段收获30万亩。
有梦不觉天涯远,扬帆起航再出发。五把“金钥匙”为八五九的水稻增产开启了高产的大门,八五九人以勤劳为笔、汗水为墨,将持续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有信心、有决心在黑土地上走出一条现代化大农业高质量发展新“稻”路。(李春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9 1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