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政协报
全国政协委员唐旭东:
提升健康素养 促进“主动健康”
本报记者 陈晶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5月15日  第 10 版)
“健康和生命是自己的,对此自觉与不自觉,是对自己的健康与生命尊重与爱惜与否的重要体现,健康地多活一天都是对配偶和子女等家人的理解与减负,不要以眼前的慵懒和随意去慢待维护与促进健康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愉快地调整和适应。”5月10日,世界防治肥胖日前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唐旭东在朋友圈转发中华预防学会减肥20条建议时表示。
“全民健康素养是国民素质的重要标志,是全民健康促进的重要抓手,普及健康知识,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在唐旭东看来,开展健康科普工作不仅对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对国家、社会、国民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政协委员履行社会责任的应尽职责。
基于这样的认识,对公众健康素养的提升,唐旭东格外关切。国家卫生健康委2023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情况显示,2023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9.70%,比2022年提高1.92个百分点,继续呈现稳步提升态势。2023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情况显示,2023年全国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33.25%,农村居民为26.23%,较2022年分别增长1.31和2.45个百分点。东、中、西部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33.30%、28.85%和24.44%,较2022年分别增长1.42、2.15和1.8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为42%,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为32.21%,基本技能素养水平为26.76%,较2022年分别提升0.74、1.58、0.76个百分点。6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安全与急救素养(59.33%),科学健康观素养(54.71%),健康信息素养(41.05%),慢性病防治素养(30.43%),基本医疗素养(28.84%),传染病防治素养(28.02%)。
“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健康素养促进工作,2023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9.70%,这一结果既印证了健康教育的成果,也客观反映出人民群众对健康、对健康知识日益增长的期盼和需求。”对此,唐旭东倍感欣慰,健康期望寿命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健康素养的提高,扎实做好健康教育,提升健康认识水平,是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的起始性环节。一方面,教育为健康知识的获取、认识、理解以及应用提供基本的认知能力;另一方面,教育对人的健康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以及就医习惯的养成具有塑造作用。
唐旭东坦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全民健康素养大幅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得到全面普及,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基本形成”,传播健康知识和技能、指导公众转变健康理念、强化个体的健康责任,是为每个人健康奠基的工程。
“健康素养的提高不仅能够显著改善个人的健康状况,还能影响周围人群,带动周围人群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使社会的整体健康效益得到提升。”唐旭东最后表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5 06:45:2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