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湖州日报
讲述人:湖州市科协科普部部长费晓英
这几天正好是全国科普日,整个团队特别忙碌。科普日主场活动放在了长兴金钉子地质公园,现场不论是陈旭院士的分享,还是机器人大黄蜂的出现,都让到场的孩子们眼前一亮。
院士、科学家总让青少年心生向往,平时却少有机会接触。如今,湖州学子想直面这些大咖的机会不少。
这还得从2021年全国科普日说起。以前,我们一直在开展“中科院老科学家演讲团湖州行”活动。而前年,我们请到了陈旭院士,他的讲座《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把湖州二中这群高中生激动坏了。
当时,我想到曾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地层古生物学家沈树忠到母校湖州中学讲述“地球故事”,反响也很热烈。我们就把“院士与学校结对”的想法与院士沟通,结果一拍即合。随后陈院士和沈院士联名给省科协写信,建议在湖州二中建立科普基地。
就这样,全省首家“院士科普基地”落户湖州二中。借着这股东风,陈旭院士喊来了他的院士朋友、得意弟子,一场场关于微生物、半导体等主题的科普讲座先后开展,还创新组织了不少野外采样、参观活动。
这次“做媒”成功后,我就与团队开启邀请院士、专家与学校结对的计划。我们知道,专家时间紧,不好请,但仍壮胆去拜访。
目前,已有李兰娟等25位院士,舒歌群等36位专家和我市学校结对。今年5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顾问沈荣骏与吴兴高级中学“结对”,当天,他带来宇航员聂海胜亲笔签名的纪念邮册,还说下次让杨利伟跟同学们视频,引得场下哇声一片。座谈会结束后,甚至有男生追着要签名,还说也要报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那天,我也被深深打动。没想到科学家来到青少年身边这一举措,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还能点燃他们的科学梦想。我想,这项工作哪怕再难,也要坚持。
去年,我们率先探索公共场馆科普化改革,湖州是全国唯一的试点市。试点怎么搞?起初我们也没头绪。后来,我们尝试优化场馆科普路线、制定出台标准,让场馆有“规”可循。我们还联合档案馆做了“两弹一星”精神展,收集来很多文稿、视频、照片等素材,后来又把展览送进了安吉五小、湖州四中,效果很不错。
其实,湖州本身就有丰富的素材。像梁希、陈嵘,近期我和同事在筹备《爱森林 向绿色》展览,围绕这两位林学大家立志林学、科学报国的感人事迹,讲好湖州籍科学家的故事。
我当了19年的老师,后来到市科协科普部,干了快10年。我发现,科普和教育有相通之处,关键在于“润物无声,久久为功”。接下来,我想专心当好一名“点灯人”,努力多点一盏科普的灯,为照亮湖州全民科普之路添砖加瓦。
(记者 姚玲利 整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2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