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安康日报
黄琴:
茶香拓宽致富路
黄琴
通讯员 梅兴宇
阳春三月,平利县西河镇梅子园村的茶园一派忙碌景象。身挎茶篓的采茶人穿梭在青绿之间,娴熟地将一片片鲜嫩的茶叶摘下,放入篓中。不一会儿,茶篓里便满是碧绿的茶叶,散发出阵阵清香。梅子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琴像往常一样,组织几十名茶农在茶园里采集春茶。
“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在梅子园村,低海拔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由于交通、地理位置等因素的限制,当地并未能充分发挥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如何将当地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转化为实际的经济效益,让农户从中受益,在“十三五”期间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难题,也成为黄琴心中的一个疙瘩。为破解经济作物结构单一、缺少产业发展的困境,时任梅子园村村委会主任的黄琴率先带头,多方筹措资金60万元,于2017年建立了茶叶加工厂及平利县梅子园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
其时,当地茶农普遍缺乏现代化的茶叶种植和加工技术,茶叶品质得不到保证。黄琴也家境一般,亲戚朋友觉得办合作社做茶叶是一个天方夜谭的事情,没有人愿意借钱给她。因此,一开始的合作社只是一间移动板房,很多设备都很落后。除此以外,市场营销也是一个大问题,刚进入市场时,茶叶的销售量几乎为零,大多数时候都是亏损状态。面对这些困难,黄琴一直在不断摸索,政策不懂,就问;营销不会,就看;生产经验不足,就学……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应对之后,合作社坚持了下来。如今,合作社拥有社员40户,茶农200余人,高效茶园1500余亩。
在合作社建立初期,黄琴挨家挨户做农户的思想工作,动员农户发展种植茶树成为她的日常工作,在此期间,她不遗余力地将全村茶叶种植户吸收到合作社,以每斤茶叶高于市场价的保底收购最大限度让利村民。梅子园村以茶叶加工厂为依托,在前期组建村级合作社的基础上,又不断将分散的茶农组织起来,做大做强茶产业,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黄琴深知,好的产品只有质量优良才能长远发展,为提升茶叶品质,近年来,她多次邀请茶叶专家为农户提供种植、采摘、加工等方面的技能培训,提高了他们的生产技术和质量意识。经过持续的传授和培训,培育出了专业制茶师10多人,让近百名茶产业从业者掌握了种茶制茶的工艺。
50多岁的村民冯尚英想种茶,可家里缺乏劳动力,也请不起人,一度对学习种茶失去信心。黄琴走访得知后,就上门传授技艺,每年还主动帮她收茶,“采茶的时候我会来帮忙,销路也不用担心。”黄琴给冯尚英吃了“定心丸”,帮助她实现了致富增收的梦想。“这几年靠着种茶采茶,一年有两三万元收入,我很满足了。”冯尚英笑着说。
经过思索,黄琴又开始谋划茶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在翠绿的茶山上建成观光亭,开发集体验、民宿、餐饮等为一体的欣园雅舍休闲农庄。一垄垄蜿蜒叠翠的茶树“挂”在云雾缥缈的山坡上,绿意盎然、尽显生机。忙着采摘茶叶的人,不仅有茶农,还有来自上海、内蒙古等地体验茶叶采摘乐趣的游客。在这里,游客们不仅能了解到茶树品种、有机茶园管护、鲜叶采摘、病虫害绿色防控等与茶叶生产相关的知识,还能参与相关的农事活动,体验有机茶的种植、采摘过程和炒茶、制茶等项目。特色餐饮让人味蕾大开,时令蔬菜、绿色瓜果、生态香米爽滑入口、鲜香入心,鹿茸酒、桑叶茶、生态鱼尽显本地风味。
千峰翠色来,茶香惹人醉。一片茶叶,富裕了一方茶农,成就了一个产业。在黄琴的带领下,梅子园村把小茶叶变成了“金叶子”,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蹚出了一条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振兴路。如今的西河镇梅子园村,交通越来越便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借助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这一机遇,打造出茶旅综合体,不少游客慕名而来,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一幅以茶兴村、以旅强村、以文厚村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4 0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